身处破产与被国有化传闻中的全球最大光伏制造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各项重组事宜出现了新的进展。3月4日夜,尚德电力宣布:苏珊-王女士已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立即生效。而“施正荣博士已经辞去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但仍作为董事继续留在董事会”。并且,“董事会感谢施正荣博士在担任主席期间所作的贡献”。这是施正荣第二次辞去尚德电力的主要职务。此前的2012年8月份,施正荣已经辞去了尚德电力的CEO职务,由原CFO金纬接替。自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加上欧美“双反”(反倾销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施正荣辞去尚德董事会主席 苏珊·王接手(图)

2013-03-05 08:29 来源: 和讯网 

身处破产与被国有化传闻中的全球最大光伏制造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各项重组事宜出现了新的进展。3月4日夜,尚德电力宣布:苏珊-王女士已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立即生效。而“施正荣博士已经辞去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但仍作为董事继续留在董事会”。并且,“董事会感谢施正荣博士在担任主席期间所作的贡献”。

这是施正荣第二次辞去尚德电力的主要职务。此前的2012年8月份,施正荣已经辞去了尚德电力的CEO职务,由原CFO金纬接替。

自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加上欧美“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以及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等一系列事件,让这家国内光伏企业龙头企业债台高筑。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去年第三季度尚德的负债总额已达到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8%。

据了解,仅在今年3月份,尚德到期的债务就高达逾45亿人民币,其中包括5.7亿美元的可转债和将近10亿人民币的银行到期债务。

目前,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的股价一直在1美元上下徘徊,市值也只有1.8亿美元,这与其巅峰时期的90美元股价和百亿美元市值,已是今非昔比。

消息称,苏珊-王女士在获选后表示:“能够被选为尚德董事会主席一职,我感到很高兴。尚德的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的职责就是解决关键的债务及资本结构问题,并为公司成为一个行业领先的太阳能产品供应商制定战略规划和重大方针。”

资料显示,苏珊-王女士于2009年4月被任命为尚德电力董事和审计委员会成员。之前就职于一家全球电子设备制造服务商旭电公司( Solectron Corporation),任首席财务官兼企业发展执行副总裁,从1984年服务至2002年,在此期间,她带领旭电把营业额从1984年的4000万美元提升到2002年的140多亿美元。在加入旭电之前,王女士在施乐公司(Xerox Corporation)和维实伟科公司(Westvaco Corporation)担任财务和管理职务。

快速扩张致尚德深陷债务危机

2012年10月底,施正荣紧急飞赴北京,与各大银行展开了合作细节的谈判。11月中旬,尚德电力与各银行间的合作方案将向外界公布。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合作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施正荣的个人资产并未抵押、股权也没有转让。

自2011年以来,尚德电力遭遇了债务危机、担保危机及退市危机,作为董事长兼公司创始人,施正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目前,尚德电力已经度过了最危急的时刻,不存在濒临破产的情况。但危机尚未过去,下一步还要看整体资金的回笼情况和业绩是否能够翻红。” 尚德电力副总裁龚学进满脸坦诚。

债务危机

“尚德华丽转身后,又华丽的撞了墙。”龚学进风趣地形容尚德此次遭遇的危机。

2005年欧美光伏市场启动前,无锡尚德(尚德电力前身)还是一家连办公桌都被供应商搬走抵债的创新企业。

2005年后,随着欧美光伏市场的爆发与炒作。无锡尚德凭借着技术优势,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尚德光伏组件生产线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印钞机。

两年后,尚德电力成功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股价从20美元/股一路飙升到90美元/股,施正荣也因此成为中国首富。政府的支持、银行的贷款如潮水般涌来。

尽管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产生了短暂的恐慌性危机,但一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

受2009年欧美各国鼓吹发展新能源可以摆脱经济低迷的神话、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鼓励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影响,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成了世界热钱的避风港、摇钱树和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绩。

2011年,尚德光伏组件产量飞跃式增长,达到了2GW,几乎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全国光伏组件产能也从21GW一跃增长到51GW。尚德资产负债率在不断扩产中一路飙升到2011年的81.6%,并从此埋下了隐患。

“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龚学进感叹,“产业爆炸式增长让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施正荣曾经在董事会上表示过担心,却难以阻拦集体的狂热。

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骤然加剧,光伏产业的危机最终到来。一向依赖政府补贴得以迅速发展的欧洲光伏市场瞬间停滞,不仅近30%的光伏电站预建计划取消,光伏发电的补贴也开始遭到大幅削减,光伏组件价格狂跌70%。

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美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SolarWorld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此类出口产品征收49.88%至249.96%的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这使中国的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尚德电力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消失过半,美国市场则有可能全线崩溃。

从2011年初开始,尚德电力即连续出现亏损,其净利率由2010年的8.2%暴跌至2012年一季度的-32.4%,当季亏损达到1.33亿美元;股价从2008年高峰时期的90美元,一路狂跌至今年11月的2美元;市值也从最高峰时的170亿美元降至不到5亿美元。

截至2012年一季度,尚德的短期借款为15.74亿美元,长期借款为1.31亿美元,共计5.58亿美元的可转债,于2013年3月到期。

快速扩张使尚德深陷债务危机。

曾经做过尚德顾问的原小天鹅集团副总裁徐源问过施正荣:“作为企业家,你就没发现一点危机的苗头?至少该有些准备。”

“我不是神仙。”施正荣直白地回答。他承认,尚德电力是个被市场宠坏的孩子。

龚学进表示,施正荣是一个具有科学家性格的人,整个企业也是如此。尚德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大都是科学家、工程师,在市场研判、政府关系等方面尚有欠缺。

“尚德就如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尽管身高已经像成年人,但心智却远未成熟。”龚学进这样比喻尚德。

产业爆炸式的增长和丰厚的利润,掩盖了尚德电力的不足。此次危机,尚德需要完成一场自我救赎和涅槃再生。

坦白的代价

为了彻底地完成自我救赎,尚德不惜把自己推向“灾难”的边缘。

2012年7月30日,尚德发布公告称,在其决定卖出自己持有的GSF 80%股权时发现,一份反担保“可能系捏造,尚德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正在对公司投资的欧洲环球太阳能基金(下称GSF)相关方提供约5.6亿欧元的反担保展开调查。消息一出,尚德股价连续大跌。

股东和大型基金开始连续抛售尚德股票,致使其股价跌至上市以来的最低点——1美元以下。8月1日,华尔街投资机构Maxim Group随即将尚德的目标价由0.5美元下调至0美元。

有分析家指出,尚德退市、破产指日可待。政府、银行、投资人对尚德也彻底丧失信任。 “这是尚德破釜沉舟、取得信任和支持的一次冒险。”

一位尚德电力的高层人士表示,GSF反担保事件原本是一份可以不公布的报告,尽管可能存在法律风险,但是,尚德并不构成诈骗。 GSF是一家卢森堡企业, 本质是一家私募基金。2010年,尚德电力为了利用其熟络的人脉,以打开欧洲市场,收购了这家公司80%的股权。

2010年,GSF的关联公司向国开行贷款3.25亿欧元,用于在意大利投资142MW光伏电站项目,尚德为这份贷款提供了5.542亿欧元的融资担保。

由于国开行首次从事境外光伏电站贷款,因此格外谨慎,并根据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提出了反担保要求。一旦项目失败,可以为尚德提供一定的保障。

此时,GSF的一位股东提出可以提供一笔5.6亿欧元的德国债券作为反担保。

经过银行的各项审查后,GSF的关联公司与国开行很快达成了贷款协议。

目前,该公司142MW的光伏电站全部建成竣工,运行良好。其中141MW已经接入电网并以批发电价向电网售电,接入电网的141MW中约74MW获得了政府的上网补贴电费,预计每年将获得近3亿欧元盈利。

尚德在持有GSF80%的股权后,GSF已经成为尚德在欧洲的销售商和光伏电站的实际投资人。2011年,尚德向GSF出售光伏组件近3000万美元,成为尚德在危急时刻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011年尚德遭遇危机后,为了回收资金,确保光伏组件核心产业的生存,计划出售GSF股权。但是,在会计审查过程中,却发现原有的反担保债券存在瑕疵,也可能并不存在。

为此,尚德紧急召开董事局会议,是否向外披露,成为争论的焦点。大多数董事认为,没有必要让外界知晓。电站项目已经建成,并且盈利情况良好。担保已经失去了意义,反担保更完全没有必要,对公司业绩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家丑外扬,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对此意见,施正荣在第一次发言时也曾表示认同,希望不要公开。

坐在施正荣旁边的公司法律顾问却提出:“问题必须公告,这不是业绩的问题,而是诚信和法律的问题。”

在美国证券市场,诚信问题大于资金问题,故意隐瞒问题足以导致公司身败名裂。资金上的误解,迟早能够澄清,信心随即可恢复,而一旦故意隐瞒,劣迹将永远伴随一生,甚至受到法律严厉的惩罚。

“当时,我列席会议,但没有表决权。”上述高管回忆说,“我认为,当时就是法律顾问为了推脱自己的责任,规避风险,从而夸大了不发公告的后果。”

讨论期间,公司的几个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多次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施正荣始终没有作答。

显然,施正荣被说动了。这个在海外留学多年,拥有一脑子国际化思维和科学家性格的企业家,不得不在法律诚信与现实利益中权衡。最终,施正荣做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决定。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助理于清教介绍:“施正荣实际上是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在问题远远没到最危险的时候,就拉响破产的警报。”

施正荣希望,尚德电力要做一家干干净净的公司。

龚学进表示,整个事件并非如外界的那样耸人听闻,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尚德赢得了市场更多的信任,因为在最危急的时刻,尚德没有隐瞒任何问题。

“尚德的坦白,正如事先预料的那样,遭到了公众的猜疑和炒家的利用,甚至是演义。”

政府救助尚德的多个版本在坊间流传。施正荣一夜之间从产业英雄几乎变成了产业“骗子”。

危机的教训

施正荣并未理会外界的质疑,他开始对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造。

在多位高管陆续离职后,原集团财务总监金纬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此举既证实了GSF反担保事件中财务的清白,同时又将公司的工作重点转向了资金方面。

与此同时,国开行、无锡市政府、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在听取了尚德的汇报后,对此事进行了初步调查。

国开行于8月7日发表声明称:尚德对国开行贷款提供担保的法律效力不受此次反担保事件的任何影响。目前该电站项目运行情况良好,电费收入稳定,国开行贷款整体安全、风险可控、尚德代偿的可能性较低。在光伏产业,国开行支持从上游多晶硅料生产,一直到下游光伏电站建设的全产业链发展。并且,国开行对于尚德提供500亿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贷款守信,依然有效。

9月27日,无锡市市长朱克江来到无锡尚德,发表了支持尚德的简短讲话;中行也提供了约2亿元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此后,国开行给尚德提供了约2亿元贷款。

无锡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无锡市政府对尚德的救助方案尚未出台,对于国有化甚至政府接管尚德的传言纯属无稽之谈。目前,派驻工作组与尚德关系融洽,尚德电力的情况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严重,但危机依然存在。

“目前,外界盛传施正荣拒绝了以出让个人股权或抵押个人财产为条件的政府救助方案。其实,那个救助方案只不过是个别人酒桌上的议论。”

龚学进表示,且不说这是否符合银行的操作方式,仅以目前尚德的情况看,完全还没有惨到需要施正荣抵押个人资产的地步。仅GSF的意大利142MW光伏电站,每年发电盈利就可达3亿欧元,按照20年的利益保障权计算,预期盈利将达到60亿欧元。一旦尚德出售部分股权,即使是迫不得已贱卖,也足够应对目前的债务危机。

“施正荣在公司内部曾表示,愿意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一切来保存尚德电力,尤其是子公司无锡尚德。” 龚学进说,“尚德电力在美国上市,意在获得美国市场和国际平台,而美国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和欧债危机,将使尚德未来的主要市场转向国内,施正荣怎么可能放弃无锡尚德呢?”

除了资金方面,尚德已经初步渡过难关以外,随着尚德对生产结构以及市场销售格局的调整,尚德正逐步走出亏损的泥潭。

目前,尚德已经暂停了两条生产线,将产能利用率控制在60%以内,全力开足最先进的P4生产线产能,在保证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企业员工也从最高峰时的1.9万人,减少到2012年9月底的1.2万人。

尚德第二季度的出货量比一季度增加了33%,超过预测值1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为4.71亿美元,环比增加15%;毛利率为6%。尽管扣除非现金库存计提后,毛利率依然为-10%,但亏损额已经比一季度缩减超过60%。

龚学进介绍,公司在三季度已经止住亏损,实现盈利近3千万美元。截止到10月底,尚德已经实现出货量2.097GW,远远超过年初1.8——2.0GW的预期。 “残酷的现实已经给了尚德深刻的教训,尚德电力将持续专注电池组件的技术和生产,避免无序扩张,也无意于向上游原料和下游光伏发电发展。更重要的是,整个企业的思维模式将从技术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

高管理纷纷"出走"

在过去的九个月中,一直处在破产舆论漩涡中的尚德电力,在债务问题持续深化的同时,公司高管相继离职。

10月10日,尚德电力表示,公司代理CFO丁怀安已经辞职,由CEO金纬承担代理CFO职责,丁怀安将继续保持尚德电力美国子公司的CFO职位。在两个月之前,丁怀安刚刚接任CFO此一职务。

8月16日,深陷债务危局、反担保案骗局等绯闻中的尚德电力,宣布施正荣辞去CEO一职,其职务变更为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原首席财务官金纬被任命为公司新的CEO,其美洲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丁怀安担任临时CFO。

“虽然以个人原因离职,但辞去了CFO一职之后,不知道丁会不会继续留在尚德?”10月11日,一位投资者如此质疑,尚德在过去一年高管更替极为频繁。

在此前的9月份,尚德电力首席商务长Andrew Beebe也因个人原因辞职,后者已待在尚德足有四年之久。在类似的时间点,尚德欧洲区总裁Jerry Stokes、美国分公司总裁John Lefebvre也已相继离职。

湘潭天晨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慧佳透露,9月22日其与尚德一位副总裁深谈,其透露其将于11月份离职。该副总裁是尚德的创业元老。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8月以来,离去及已提出辞职的副总裁级高管已达7人之多。

尚德电力的高管动荡并非今日有之,如果追溯到更早之前,2011年尚德的核心管理层同样发生类似的离职潮:上市前就加入尚德的CFO张怡,施正荣创业时的秘书、后来主管人事和行政的副总裁邵华千,美国公司总裁陈立志都选择了离开。

对于尚德来说,更为重要的是,2013年3月到期的5.11亿美元债务更是巨石压身,以目前尚德的财务及GSF(环球太阳能基金)的官司迟迟未能了结。

5.11亿美元的债务仅是冰山一角,尚德电力2012年一季报显示,其负债率高达81.7%。9月17日,尚德电力宣布削减1/4光伏电池产能,1500名员工“绝大部分离职”。

上述光伏企业高管称,在7月爆发GSF丑闻之前,地方有关方面正在做两手准备,以帮助尚德电力度过光伏寒冬,“一手是希望银行方面不追债、给展期;一手是与省内大企业联系,希望引进一两家上市公司入股尚德电力”。不过,在丑闻发生之后、国内多晶硅巨头保利协鑫拒绝托盘之后,无锡市国资委拟让旗下的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驰援尚德,来缓解公司财务危机。

“尚德最为价值的部分,是其品牌及营销网络,此中以其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最为重要,但在欧洲的反倾销之下,加之先前尚德赴美上市时无锡国联退出,目前无锡国联收购尚德的心思已经淡了。”中电光伏一位中层人员如此解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