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2023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论坛对话环节,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岩、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陈国光、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7位嘉宾就当下的行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北极星简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在 COP 28 会议上, 190 多个国家达成协议,2030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要提高到2022年的三倍。对此,光伏行业面临着什么的机遇?存在哪些短板?
高纪凡:首先,新增可再生能源电量应达到或者超过每年新增用电需求,来确保国民经济所有的用电要用可再生能源能够保障。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风光水一年要新增4000~ 5000亿度。
保证持续稳定新增装机的关键在于,新增的可再生能源所发电量能够被使用,而不是被弃掉,这就需要构建广义的风光储协同的电网友好型体系做支撑。同时在2025年以前,电力系统能够率先达成碳达峰,将为2030年整个行业的碳达峰做出贡献及留出空间。
钟宝申:光伏行业成本变得非常低,可以支撑全球能源的低碳转型,所以COP28 的目标具备了实现的基础。
就中国而言,随着光伏大比例接入,整个电网系统安全运行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说能源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体系化的变化,现在我们只是在原有体系里面去做适应性的安排,未来可能就需要对这个体系做一些创新规划,包括电网的规划设计、体制机制的设计者、包括源网荷储整体等,所有参与能源体系领域的行业协同推进,最终使电网的系统能够自洽,和社会环境自洽,这种转型最终才是对整个社会所接纳的一种方案。
顾亦磊: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推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成本继续下降,当前产业链上各企业不断发力,促进行业成本快速下降,对光伏形成正向发展。但值得重视的是,除了技术成本之外,在非技术成本方面下降不是很理想,尚需更多政策支持。
第二是消纳以及储能利用低的问题,当然有些省也在试点,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很快能解决。对企业而言,需要在各自的环节上的共同努力。
庄严:光伏行业目前最大的机遇是成本足够低。多种能源的协作有利于光伏的消纳,且光伏与其他类型能源的相互协作应该建立在碳排放收费基础上,以及储能的正确发展之路为需要引入容量电价。
接下来光伏发展面临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消纳和未来规模化持续性的发展。其中,消纳的问题在于协作以及碳排放收费政策的引入;规模化的发展方面,行业需要在扩大应用场景上发力。
陈国光:光伏增长空间很大,同时也面临较大压力,且不同应用场景也面临着不同挑战。
首先集中式电站方面,度电的成本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最主要问题是电网消纳。
从技术角度来看,以前光伏电站逆变器和中压电网并联时,用的是电流源,是一种补充电的方式,本质上调不了电网电压和频率。未来想要实现电站快速增长,必须改变这种控制模式。
在分布式场景,面临的转变是从追求投资回报率到追求投资回报额。随着系统成本的降低,应转变开发逻辑,更加充分利用屋顶面积,将朝南屋顶外的三面屋顶充分利用,尽可能多的开发电站。与此同时,需要解决串联电压越来越高带来的安全风险。
施正荣:过去 20 多年光伏产业发展如此之快,实现三倍甚至更多的装机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光伏产业发展瓶颈不在产品制造,而是在一个整个电力系统,发、储、配、送,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光伏风电等间隙式能源大量大比例接入电网的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快速推进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加快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
陆川:从三个方面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第一,项目建设是一个体系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有效配合。如果对目标的理解出现偏差,各部门相应的政策出台会有一些滞后或者短板。
第二是消纳容量问题是否能够给出一个确定性的规划以及信息的及时披露。同时对于并网点电源是否可以给企业留出更多的技术选择性、以及创新空间。例如光热+风电+光伏是否有更好的组合,以及追踪器是否可以进行角度调整,使电能质量更加平滑。
第三是如果我们在碳足迹和绿电使用方面跟国际达成接轨标准,可弥补清洁能源供应过盛带来电价下降的一个损失。
2、供需矛盾、产能过剩怎么看?
高纪凡:目前行业短期阶段性的产能富裕,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第一个企业愿意投,通过投资获取发展,第二个是地方政府要发展,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再加上前几年资本市场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包括私募基金以及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的支持。
其中,金融机构投资占最大部分。对此高纪凡呼吁希望能够尽快、理性、合理地去支持光伏行业的发展。最够,他强调避免因资金链风险而“一刀切”,出现市场过冷的情况,希望光伏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钟宝申:行业产能过剩本质上是非市场化资源配置导致的。一方面由于光伏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私募资本的进入。所以金融力量叠加政府的支持,加速行业扩产速度。
施正荣:光伏行业总体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在整个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大趋势是确定的。当下光伏短期的阶段过剩情况,我相信也会助推产业越来越理性。
3、光伏在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纪凡:高质量发展,第一,光伏行业未来要向通过创新产生持续价值的方向走,而不是没有利润的方向走;第二,从电力系统或能源系统来讲,应该按照新兴电力系统的方向重构整个体系,继续深化改革。
陆川:“十四五”,集中式的电网对应了电源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走。“十五五”,希望整个电网的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带动整个分布式电源、分布式销纳以及分布式电网匹配发展,实现我们整个行业打开“天花板”。
钟宝申:我理解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客户满意、商业成功。客户满意和商业成功还是要通过创新驱动来解决,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来不断地去想办法做商业模式的投入、技术研发的投入,然后赢得客户的满意。当然,商业成功不仅仅是单独企业自身的成功,而是说这个行业所有的参与者,包括客户,包括供应商,大家都要有商业成功这样一个良性的生态,才是一个高质量发展。
顾亦磊:高质量发展,从企业的角度还是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我觉得企业还要聚焦深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各自把各自的环节做到最好,这样互相配合,互相合作,才能把整个行业做得更好。
庄严:可高质量发展有两种说法,俗的说法就是减少投机和内卷,这个是最表象的事情。深层次上,我觉得行业要有加强创新能力, ESG 社会责任,再有就是真正的全球化的能力。
陈国光: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解决方案、高质量的商业模式、高质量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底层规划,还有高质量的国家能源的政策,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少,所有这些环节都必须整个产业链一起协同,然后做到创新,做到与众不同,看得比别人远一点,做得比别人前一点,才能走得比别人更好一点,才能够真正实现比别人更好质量、更高质量的发展。
施正荣: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总的概念,一个指导性的一句话。对于光伏这个行业来讲,高质量发展也应该是多维的,它可能是技术创新,可能是产品创新,可能是一个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商业模式。对于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才叫高质量发展。
(注:以上内容根据会议速记整理,未经审核,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