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再次刷新单结晶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4月11日,隆基在安徽芜湖基地宣布: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其自主研发的杂化背接触晶硅太阳电池hibc(hybrid 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
加快大尺寸超薄硅片、钙钛矿电池、化合物薄膜电池等前沿光伏技术研发。发展150m级超长柔性风电叶片、12mw级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深远海风电机组等风电产品。...氢能产业链,重点解决氢源不足、氢能基础设施滞后、利用率不足、应用场景不多等短板,加速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材料器件研发应用,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压缩机、氢能轨道交通等。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中,正泰新能构建起贯穿研发、生产、运输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闭环。未来,正泰新能将继续加强低碳能力建设,以创新技术研发更多生态友好型足迹的产品,迈向绿色美好未来。...ppe2认证体系基于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全面追踪光伏组件的硅料、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及主要辅料的生产制造环节,进行碳排放的详尽数值收集与计算,以确保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得到有效评估。
通知指出,集中攻关新一代光伏高效率太阳电池、新型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核心部件技术,研发示范一批海上和陆上可再生能源新型系统技术,锻造产业链上的器件、装备、系统、软件、测试等关键产品技术强项,提升我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总体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钧达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4年电池产品出货量为33.74gw,其中n型电池出货30.99gw,占比超90%,据行业第三方调研机构infolink数据统计,公司电池产品出货排名全球第三
近日,隆基电池研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隆基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4.85%,再次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招引拥有研发实力、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新能源制造业项目,按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一次性事后支持。
一直以来,英利发展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锚定n型新一代产业化技术,牵头完成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制约电池技术发展的瓶颈。
隆基中央研究院创新性自主研发的hibc电池,通过重构电池结构与材料体系,在光学管理与载流子传输效率上实现双重突破,为光伏组件功率密度提升开辟了全新路径。...4月11日,隆基在安徽芜湖基地宣布: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其自主研发的杂化背接触晶硅太阳电池hibc(hybrid 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光电转换效率达到
通威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强劲完善的产业链上游储备,2013年涉足组件业务,2016年成立高效组件研发项目部,逐步开启组件工艺研发之路。...公司 2022 年下半年加速组件业务布局,凭借多年来在技术、市场的积累,结合上游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协同优势,已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规模化组件业务体系,客户覆盖国内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及海外40 余个国家与地区
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料、技术、产品研发
此次最新成果基于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210×105 mm²大面积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底电池,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层电池制备。...研发团队运用全流程可量产化工艺,重点攻克了绒面基底钙钛矿大面积成膜、顶底电池匹配、界面钝化等关键技术,降低光电损失,继2024年在小面积最高电池效率达到34.2%之后,天合光能在大面积叠层电池的效率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霍焱作发布致辞hi-mo x10是隆基推出的全新一代分布式组件产品,基于hpbc 2.0电池技术打造,叠加隆基自主研发的泰睿硅片,最高量产功率可达670w,同等尺寸下,较topcon主流组件功率高30w
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料、技术、产品研发
据悉,牛津光伏是牛津大学的衍生公司,作为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导者,是最早专注于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的研发与量产的企业,曾在2018、2019、2020年在全球率先创造了小面积叠层电池27.3%
同时,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创造性开启出海新模式,积极构建研发、产能、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体系的全球化3.0时代,构建全球共商共创共享的新型能源体系。...依托设立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31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聚焦面向新一代光伏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前沿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开启了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
,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起诉晶科能源及其关联公司,指控其侵犯了美国第9,130,074号专利,该专利涵盖隧道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制造方法。...,在组织会议后,奔一工程师团及管理层做出决定:对专利进行无效宣告申请,并继续推进研发创新。
同时,公司前瞻性制定了“一主引领、三翼驱动、全面发展”的研发战略布局,在topcon、dbc、cspc、tsip、sfos等多种技术路线上全面发力,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电池效率目标锚定
紫光照明主要从事工业照明设备与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此前,紫光照明两次冲击ipo均遭遇挫折。2022...按照这一规划,海源复材与苏州捷得宝签署《设备买卖框架合同》,双方规划共同完成5gw高效异质结电池产能建设项目,先行采购1gw 异质结电池设备推进第一期项目。
喷薄日出首航风正扬帆正当时首航新能源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太阳能电力的转换、存储与管理,核心产品涵盖1-320k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3-20kw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及光伏系统配件等,为户用...在深耕全球市场的同时,首航新能源紧抓能源数智化发展热潮,通过不断加大自身科技研发投入比,提升自主产品研发及创新实力,快速驱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储能逆变器之外,储能电池产品也是首航新能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除光伏逆变器产品外,早在2015年,首航新能便开始进行光伏储能逆变器相关技术工艺的研发,为国内较早进行储能逆变器研发和“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探索的企业之一。
3月31日,东方日升发布公告称,经审慎评估和综合考量,在不改变募投项目的投资内容、投资总额、实施主体的前提下,公司决定将“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和“全球高效光伏研发中心项目
发展至2024年,不仅110μm半片硅片实现量产,100μm也已具备量产能力,并完成了80μm超薄硅片研发储备。“硅片每减薄10μm,可降低硅片成本约5%。”...毕竟更大的尺寸,意味着制造难度飙升、晶圆要更薄,产业链适配也变得更为复杂,加之210硅片对电池产能有更为苛刻的要求(需要升级甚至更换设备),一时间,质疑声、观望声不绝于耳。
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理士电源、国晟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与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共建研发平台,重点攻关光伏组件回收、储能电池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国晟新能源中标国内单体最大的异质结电池海上光伏项目。
另一方面,n型技术的迅速迭代,导致用户对于topcon 、hjt电池应用的银浆需求大幅增加,率先研发、生产此类银浆的企业迅速受益。...海天股份表示,贺利氏光伏作为多年老牌企业,具备技术研发、专利、产品、品牌等诸多优势。而海天股份与多家电池企业有多年合作基础,客户关系资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