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后,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新能)终于如愿敲响了上市钟声。4月2日,首航新能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格11.80元/股,大涨239%开于40元/股。豪华背景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4月20日,许韬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有限);2020年9月24日,首航有限整体改

首页 > 光伏组件 > 其他 > 企业 > 正文

大涨239%!首航新能敲钟上市

2025-04-02 09:51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水七沐

近三年后,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新能)终于如愿敲响了上市钟声。4月2日,首航新能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格11.80元/股,大涨239%开于40元/股。

豪华背景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4月20日,许韬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有限);2020年9月24日,首航有限整体改制后名称变为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招股说明书,目前许韬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首航新能 52.75%的股份,并且通过直接持股及担任两大员工持股平台“皓首为峰投资”和“百竹成航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控制首航新能 67.26%的表决权。从履历来看,许韬曾任江苏理工大学讲师,可谓创造了逆变器行业又一“学院派”创业的经典案例。

在首航新能的创始团队中,值得关注的还有易德刚,最初曾委托其弟王金星持有首航有限股权。2013年7月,易德刚正式加入首航有限。而易德刚的主要履历,即曾任台达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员、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研发部部长,均是老牌逆变器企业。

特别是山亿新能源,资深业内人士或许并不陌生,主要技术人员来自2003年便开始做光伏逆变器的山特电子,曾常年高居中国逆变器企业的出货量榜首。2011~2013年,山亿组串式逆变器出口在国内一直占据首位;但2013~2014年,由于经营困难,核心人员陆续离开。

与易德刚一起离开山亿的还有仲其正,曾任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区域经理/海外总监,2014 年4月加入首航有限,现任首航新能董事、副总经理;肖荣,曾任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工程师,2013 年 10 月加入首航有限,现任首航新能光储产品线负责人;李雄华,曾任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工程师,2014 年 8 月加入首航有限,现任首航新能平台部负责人。

这些元老级资深人员也构成了当下首航新能的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传承山特电子视质量为生命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无疑奠定了首航丰富的产品经验的创新能力。

备受关注的还有站在首航新能背后的股东。2021年底,作为首航新能的主要供应商,宁德时代全资控股的问鼎投资增资入股首航新能,发行后位列第八大股东持股2.4%。对于宁德时代的入局,首航新能表示,有利于保障公司电芯产品的供应以及保障储能电池产品的整体品质。

此外,首航新能还获得了深圳市、珠海市的国资入股,通过深创投、红土创业、红土一号、华金领翊持有股份。

光储并进

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航新能始终专注于新能源电力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除光伏逆变器产品外,早在2015年,首航新能便开始进行光伏储能逆变器相关技术工艺的研发,为国内较早进行储能逆变器研发和“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探索的企业之一。储能逆变器之外,储能电池产品也是首航新能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2018年“531”新政后,国内光伏市场需求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欧盟光伏“双反”措施于2018年到期,海外市场采购需求较为旺盛,自此首航新能海外业务开始狂飙。

尤其是2022年,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能源供给冲击,叠加全球通货膨胀影响,欧洲光储市场需求爆发。光储产品兼备之下,首航新能自是乘上了这场“东风”。

2022年首航新能营收达到44.6亿元,同比大涨144% ,并且储能产品包括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电池合计营收超越并网逆变器。也正是这一年,首航新能IPO获得受理。

然而,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乌克兰危机影响趋缓,欧洲天然气供应量、 储存量逐渐回升,欧洲主要国家电力价格有所下降,使得居民及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有所放缓。首航新能2023年度及2024 年 1-6 月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 2022 年度有所回落。

招股说明书显示,首航新能的主要客户多是欧洲客户,如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向意大利某信息通信公司的销售额占营收比例持续高于30%以上。这也构成了首航新能销售情况的典型缩影,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售占比分别为88.01%、89.61%、75.57%、83.19%。

全球、全场景

无可否认,客户集中度以及海外市场依赖度较高成为市场的质疑焦点。对此,可以发现的是,首航新能的变化也早已开启。

一方面,首航新能加速开拓国内市场。2022年至2024年6月,天合智慧、翔泰新能、创维光伏已位列首航新能的前五大客户。2023年,国内销售占比由2022年的10.39%提升至24.43%。

首航新能指出,由于国内现有网点较少,营销服务辐射范围有限,导致公司境内销售占比相对较低。本次募集资金,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将成为重点投入方向之一。

除中国、意大利、波兰、捷克、印度、巴西和德国收入外,2020~2023年上半年,首航新能其他区域收入合计分别为18,007.74 万元、24,280.07 万元、65,929.64 万元和43,740.62 万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不断增强了对单一市场政策变化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首航新能加速攻向“大”市场扩充全场景。2021年~2024年上半年,首航新能研发费用分别为9,422.53 万元、19,253.41 万元、 30,834.50 万元和 15,376.66 万元。2023年,首航新能率先发布集中式储能系统新品,叩响了进军大储市场的发令枪;紧接着,首航新能发布320kW大功率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冲向大型地面电站市场。

在接受北极星采访时,首航新能销售负责人曾表示,当下地面电站、工商业、户用电站的容量边界越来越模糊,工商业和户用电站容量越来越大,逆变器选型随之多样化。如225kW逆变器,谋求更优的性价比优势,深受工商业项目青睐;园区储能,同样越来越多采用集中式储能产品。首航全功率段光储逆变器,三大细分市场齐头并进成为必然。

但在地面市场,设备商面临着开发商、业主、投资方、贷款方、银行、保险公司等多方考验,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订单能否落地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型地面电站市场就是“0”和“1”,不会像分布式的“1”和“0.5或0.6”,极大考验着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销售团队能力。

增添资本市场羽翼后,首航新能又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呢,拭目以待!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水七沐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