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分布式新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和市场机制创新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的政策,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业部副总监吴静文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日前举办的“2025分布式光伏创新论坛(江苏站)”上介绍,在分布式电源市场化交易初期,注册时身份为发电企业,后来升级为分布式电源,并且聚合商引入了一个身份叫做分布式电源聚合商,但在有一些地方也定义为虚拟电厂。

分布式能源聚合交易模式通过聚合形成规模效应,解决了单个分布式电源难以参与市场的难题。吴静文指出,目前市场上两种聚合交易模式最大区别在于分布式聚合商和分布式电源是否都能与电网进行结算。其中,以江苏为代表的模式一,(电网)只与分布式电源结算,聚合商不结算,模式二以安徽为代表,即(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和聚合商都结算,聚合商在交易市场上是有一个活动空间。
例如若标杆电价是391元/MWh,聚合商和分布式电源协商价格为400元/MWh,而实际交易价格达到410元/MWh,那么模式二中410~400元/MWh就是聚合商结算空间,而模式一所有交易空间全部是由发电企业间结算,所以结算价就等于交易价,但模式二中偏差考核需由聚合商承担。
吴静文进一步表示:模式一较为简单,聚合商承担责任较小,不承担偏差考核,所以要求比较低,一般的企业或者是项目公司都可以做聚合商,而模式二只有满足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企业才能成为聚合商,聚合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经营主体,模式一后续他也会发展为模式二。
对于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如何惠及终端企业,吴静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点就是促进分布式电源的就近消纳,其中山东、江苏都有类似的项目,支持采用就地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等模式,实现新能源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减少了电源通过电力传输的损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点是增加的绿电的供给,所有电源入市之后,大部分项目只能被动接受价格,这其实并不是绿电交易,只有聚合交易或者是直接交易才能称之为绿电交易,而分布式电源直接交易的困难是比较大的,所以聚合交易能够有效增加绿电供给。
第三点是提升用能企业的绿色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随着碳关税和能耗双控覆盖范围扩大,高碳能企业成本可能上升,绿电聚合交易帮助企业提前转型,减少未来碳排放成本或者是惩罚风险,提升企业的ESG表现。
最后,吴静文介绍保碧新能源作为行业领先的投资企业,业务布局范围,包括光伏储能、风电、虚拟电厂和综合能源等,可提供从分布式电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到用户匹配的完整服务,利用智能化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电力交易。
她指出:分布式聚合交易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更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聚合交易,我们能够增强电源的交易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满足客户购电需求,降低用电成本,提升资产环境价值,服务企业ESG需求,助力电网稳定运行,响应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