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至5月中旬,伴随着2024年度财报披露季进入尾声,光伏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答卷也基本呈现眼前。着眼当下,行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仍然严峻,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一季度的光伏企业业绩依旧难掩颓势。从已披露的96家光伏企业一季报数据来看,行业盈利困境凸显。其中,35家企业仍未摆脱净利

首页 > 光伏设备 > 烧结炉及其他 > 市场 > 正文

Q1光伏财报“分水岭”,这些企业率先“回血”!

2025-05-14 08:34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清竹音

时光流转至5月中旬,伴随着2024年度财报披露季进入尾声,光伏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答卷也基本呈现眼前。着眼当下,行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仍然严峻,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一季度的光伏企业业绩依旧难掩颓势。

从已披露的96家光伏企业一季报数据来看,行业盈利困境凸显。其中,35家企业仍未摆脱净利亏损阴霾,最高亏损额超过25亿元。不仅如此,超过半数企业净利呈现负增长趋势,更有甚者净利同比降幅达到惊人的-19231%,惨烈程度令人咋舌。

然而,看似惨淡的业绩背后,也有曙光出现,部分企业不甘坐以待毙,正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寻求新兴市场等方式成功扭转颓势,业绩率先“回血”!

光伏设备“常胜将军”

常言道“掘金之途难测盈亏,售铲之业必盈满钵”。尽管眼下的光伏淘汰赛已来到深水区,但相较主材企业,主营光伏设备的企业依旧享用着“时代红利”。统计数据显示,捷佳伟创、拉普拉斯、帝尔激光、奥特维、京山轻机、微导纳米、快可电子等7家“卖铲人”一季度均实现了盈利,欧晶科技、海目星净利润环比增长率也实现大幅上扬。

20250514_083054_000.jpg

光伏电池技术迭代是设备企业持续收割的重要原因,N型产品快速渗透之下,TOPCon、HJT、XBC等新型电池技术路线正成为电池组件制造商新建量产产线的首选,因此率先研发并完成量产的设备企业成为本轮技术迭代周期的大赢家。

以行业龙头企业捷佳伟创为例,通过全面布局TOPCon、HJT、XBC、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等技术路线,捷佳伟创已经成功跻身TOPCon阵营的主要设备供应商行列。而得益于下游客户新建产能的快速推进,设备订单验收增加,捷佳伟创延续2024年营收、净利润的双增长趋势,一季度净利润狂赚7.08亿元,同比涨幅22.42%,季度总营收高达40.99亿元,同比增幅达58.95%。同样受益于技术迭代,微导纳米一季报表现同样惊艳,净利润同比涨幅高达2253.6%,堪称“黑马”。

技术迭代之外,光伏出海2.0时代的到来,成为设备企业业绩增长的又一风口。随着海外“老牌”主流光伏市场的关税壁垒日渐高筑,以电池组件企业为首的光伏制造商一改单一产品出口模式,纷纷将产能输出地转移至需求侧,遵循“就近”原则开拓新兴市场,而这也直接带动了设备企业出海步伐。

以拉普拉斯为例,一方面通过与欧洲光伏龙头达成ALD设备批量订单合作,成功叩开欧洲市场的大门;另一方面,通过设立越南、马来西亚服务中心,逐步构建起海外本土市场服务网络。双管齐下的战略布局造就了拉普拉斯海外业绩的快速增长。2024年,其境外收入达到7.23亿元,同比激增24倍,营收占比从0.5%跃升至12.61%,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依旧保持增长趋势,成为光伏设备企业出海典范。

支架零部件厚积薄发

海外市场需求爆发同样带飞了光伏支架、边框、接线盒企业的经营业绩。中信博、意华股份、优利德、清源股份、永臻股份以及通灵股份6家零部件企业今年一季度均实现了净利润盈利。

20250514_083054_001.jpg

其中,光伏支架巨头中信博以1.1亿元独占一季度净利润榜榜首,实现总营收15.59亿元。作为较早涉足海外市场的光伏企业之一,中信博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海外版图,在印度、墨西哥、巴西、越南等地均设立了子公司或市场服务中心。追踪其年报数据,2021年-2024年底,其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已从35.06%提至81.54%,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总额高达73.6亿元,同比大涨127.63%,海外市场已然成为中信博业绩大幅提升的核心支柱。中信博之外,支架企业意华股份、清源股份的海外营收占比也分别达到52.13%和46.01%,今年一季度分别实现营收13.65亿元、3.61亿元。

主营光伏铝边框业务的永臻股份业绩表现同样亮眼,一季度实现营收25.85亿元。其同期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境外收入超过6亿元,同比涨幅达90.48%。随着永臻芜湖、永臻越南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其国内外供货能力愈发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已有不少于23家业务涉及光伏电站开发的企业公布一季度业绩情况,九成企业均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向增长。其中,国电电力、川投能源、京能电力的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黔源电力的净利润同比增长最高,涨幅高达348.38%。组件、逆变器等主要设备价格的低位运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站端的设备投资成本。与此同时,新政刺激诱发的“抢装潮”“并网潮”大大提高了一季度的新增电站并网规模,电站企业提前获得了发电量收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企业一季报表现优异,但随着国内抢装潮的结束,业内对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未来业绩表现都较为担忧,新政策下电站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叠加产能出清节奏过慢、产业链价格止跌迹象不甚明朗,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电站端,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市场将迎来至少2个月以上的空窗期,部分经营状况欠佳的光伏企业能否撑过“冰河期”还是未知数。

20250514_083054_002.jpg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清竹音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