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分布式光储行业极具标志性的一年。年初,“分布式管理新政”与“136号文”出台,从行业的顶层设计上,正式为“固定电价”时代画上了句号,引领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开发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行业格局迎来深度重构。

为了深入探讨并推动分布式光储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与北极星储能网于4月22日在南京联合举办了“2025分布式光储创新论坛(江苏站)”,诸多行业专家、优秀企业、经销商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新政下光储新机遇、光储技术迭代与创新、分布式光储投融资模式、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策略,以及零碳园区建设与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思想碰撞。
会议伊始,北极星总编陈尘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她表示,随着“新老划段”时间节点的日益临近,从业者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430”后、“531”后的分布式光储,究竟“能不能干”、“怎么干”?以往依赖固定电价、补贴和保障性收购路径的分布式光储项目,如何向市场化竞争转型?曾经相对稳定的固定收益模式已被打破,新的、可量化的投资模型又该如何构建等等。期待通过与会嘉宾的充分交流与探讨,能为分布式光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思路、新方案。

北极星总编 陈尘
主旨报告环节,众多嘉宾带来了极具价值的分享。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能源部副主任刘进率先介绍了江苏省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趋势。2024年,江苏分布式光伏以1797万千瓦的新增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在电力装机结构中的占比由15%大幅提高至22%,成为省内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在刘进看来,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江苏方案已公开征求意见,对分布式项目比较友好。而“136号文”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在起草,但肯定会从现有政策的延续性、现有市场消纳能力及交易价格、用户电价接受程度、资源开发潜力和成本等多角度出发,确保分布式光伏平稳入市、健康发展。所以刘进呼吁市场“不必太过悲观”,还是科学做好项目选址,加强自身调节和运营水平,练好基本功,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能源部副主任 刘进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斌详细介绍了“136号文”的入市细则以及注意事项,同时也介绍了未来分布式光伏发展新趋势,即渠道制胜、负荷为王,发电、用电、售电形成一个闭环,回归电力属性。
张晓斌介绍,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分布式光伏投资主体的改变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2024年以来,各地类城投公司和类用能企业成为分布式光伏开发的新势力。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也由当前的拼供应链成本能力、资本运营能力,转变为拼战略定力以及精细化管理能力。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晓斌
基于当前政策环境、市场趋势及客户核心痛点,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营销经理邱点兵认为,当前工商业储能并不是一个越来越卷的市场,而是一个真实需求未被满足的市场,这种需求未被满足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商业模式复杂。储能产业价值链涉及业主、设备供应商、运营商等多元主体,各环节利益分配机制尚未成熟,如何构建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协调多方诉求;二是,电站长期稳定运营存在风险。目前行业普遍采用15年财务测算模型,但设备在第8年左右常面临补电需求,电芯规格兼容、系统适配性、施工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极易导致财务模型失效,威胁投资回报的稳定;三是,动态收益模式亟待创新。传统峰谷套利模式已难以满足投资收益要求,市场亟需具备峰谷电价调节、需量管理、虚拟电厂等复合功能的储能解决方案,以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与最大化。
邱点兵强调,单纯追求最低的静态初始投资的已无法适应行业发展,为此,新能安提出“稳态+敏态”的软硬件双核驱动的工商储产品解决方案,破解行业困局,保障投资商的长期价值回报。

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营销经理 邱点兵
随着“136号文”的出台,分布式光伏即将进入全面市场化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光伏已经进入而立之年,它不仅要承担电力的供应责任,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电网稳定的责任。针对市场变化,企业需要如何应对?
晶澳智慧能源业务代表认为,当政策发生变化时,导致业主和市场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也将随着一起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通过光伏+储能+建筑+节能的方式,为业主提供一整套的零碳解决方案,晶澳智慧能源平台以晶澳科技强大的行业积淀和技术实力为依托,肩负“优化电源结构、革新运维效率、改善用能条件”的责任与担当,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多种能源协调互补、多种环节整合共洽、多种场景融合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平台。

晶澳智慧能源业务代表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分布式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开始从“度电成本”聚焦于“度电价值”的关注。这不仅让每一块组件都成为光伏政策变化上的一个有力支点,也要求组件厂商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产品迭代,让每一度电都在效率和收益上“斤斤计较”。
而谈及分布式光伏未来市场空间容量变化,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总监盛夏认为,其本质就是如何让有限的屋顶空间创造无限的能量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问题的答案指向了一个核心逻辑——超配,即在整个系统中实现容量、收益以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方面的全面超配。在这个问题下,协鑫集成给出了高价值的选择方案,推出了基于BC技术的GPC2.0产品,凭借更多吸收光线、更优光电转换、更少复合损失、更大电流收集四大优势,可充分满足分布式市场三大核心需求:其一,更美的外观,以美学设计提升屋顶视觉效果;其二,更大的装机,通过大装机容量有效降低成本,应对“136号文”引发的投资逻辑变化;其三,更多可靠性,凭借抗阴影遮挡、防积灰等功能,确保组件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在电价高峰时段实现高效发电。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总监 盛夏
随着技术的进步,行业也出现新的应用场景。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董晓青指出,从市场动态来看,随着“430”和“531”节点引发的装机热潮逐渐消退,预计风机主机及组件价格将在“531”之后出现回调,新能源发电成本正大幅降低。与此同时,随着绿氢成本的下降和氢能产业技术的逐步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和储能的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趋势。
回顾几年前,部分省份在申报新能源项目指标时,强制要求配备储能,有的省份允许以制氢替代配储,因此当时出现了许多新能源制氢项目,但这些项目大多只是为了获取新能源指标,制氢环节并未真正落地,在氢能的后期利用、运输和销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然而,随着氢能下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今风光制氢已具备落地条件,在“136号文”的推动下,风光制氢将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又一重要应用场景。

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长 董晓青
下午的会议由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秘书长马献立主持,与会嘉宾围绕绿电直供实践、分布式光储投资、先进技术应用及安全风险防范等等当前新能源行业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分享。

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秘书长 马献立
绿电直供一方面对我国应对欧盟的电池法,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我国探索新的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国网能源研究院资深专家李琼慧在演讲中指出,绿电直供存在三大核心问题,第一个是投资主体的问题;第二个是绿电直供多用户如何溯源的问题;第三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绿电直供的价格机制。
而江苏绿电直供试点方案则针对上述三个核心问题作出了突破。第一,明确由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绿电专线,对于项目前期的开发建设非常有利。第二,提出了绿电直供多用户可行方案,通过接线方式的优化,能够实现多用户绿电直供的溯源;第三,建立了容量补偿+电量交易的双轨制的试点机制。

国网能源研究院资深专家 李琼慧
工商业储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江苏区域总经理马良军指出,近年来市场上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外观趋同,然而在电池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及能量转化效率等核心层面,不同产品间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同形不同质"的现象。行业还面临着谐振控制、容量优化、电力交易适配等技术难题,部分企业因技术不足导致需量控制失当,引发设备损坏与电费增加,同时产品在沿海地区或者高湿高温环境下,以及特殊安装场地等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优质产品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工商业储能领域(不含源网侧),奇点能源已成功交付超1000个项目,业务版图覆盖全国101个地市县,部分项目稳定运行长达1465天,超220万颗电芯实现零安全事故,所有电站平均转化效率达90%,单站最高效率突破92.5%,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蝉联全国工商业储能出货量冠军。
奇点能源首次同融资租赁机构形成行业首个工商业储能经营性租赁产品,加速了行业规模化发展的进程。奇点能源全国工商储能首个为投资方及业主购买商业综合责任险,免费送。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江苏区域总经理 马良军
在储能企业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的同时,光伏企业也在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拓展抢占市场先机。浙江润马光能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潘许生,深入阐述了企业在工商业光伏领域的创新实践,并着重介绍了润马N型组件的先进技术,如反光膜、激光焊接等,并对客户做出发电量、功率、质量三大承诺。此外,润马还可为客户提供项目投资,融资及投标等赋能,有垫资代建、三年半送电站等工商业模式。目前润马在浙江金华、山东东营和江苏昆山有三个基地,业务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

浙江润马光能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潘许生
思格新能源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监季程指出,当前光储行业面临定容、测算、控制三大挑战,以及光储不“融合”安装调试难、运维难、可靠性与安全性差等传统交流耦合方案四大痛点。
对此,思格新能源针对性推出解决方案,以思格零碳家、零碳园两大场景方案为核心,构建全模块化工商业光储体系。其混合逆变器与模块化储能系统支持灵活组合与便捷安装,通讯系统实现智能化升级,数据采集传输高效稳定。同时,基于政策与实践总结四大应用场景,通过直流侧耦合、结合现货电价等方式提升光伏收益,并依托云边端架构与AI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调控与全球规模化调度。

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监 季程
分布式光储行业在技术与模式创新中不断突破时,传统高耗能产业的低碳转型需求,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思考。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车马俊指出,当前,钢铁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欧盟CBAM机制2026年正式实施,构筑起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企业高端产品“出海”造成显著冲击。与此同时,国内政策导向的转变带来深远影响:“十五五”期间,国家将能耗双控调整为碳排放双控,2024年钢铁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双重压力倒逼行业加速低碳转型。
对此,南钢股份确立两大核心战略:一方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全流程低碳化改造,不仅自身践行绿色生产标准,更推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减排;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绿钢”品牌,精准匹配下游客户的绿色低碳需求,以差异化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 车马俊
新政之下,分布式光储行业融资模式也迎来深刻变化。平安租赁最早从2016年便开始做光伏项目。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新型基础设施事业部光伏方向华东区域负责人许国栋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直租和回租两大模式,以及“531”后升级创新重点。展望后期,许国栋透露,平安租赁将重点聚焦江苏、浙江、广东等优先高用电区域,优先密切合作成熟投资企业,即光伏投资量在10MW以上的专业民营投资人;此外,试点“储能容量互换”,实现不同区域间储能容量调剂,重点布局光储聚合项目,现货试点区域首推金融工具创新。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新型基础设施事业部光伏方向华东区域负责人 许国栋
分布式能源聚合交易模式通过聚合形成规模效应,解决了单个分布式电源难以参与市场的难题。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业部副总监吴静文指出,目前市场上两种聚合交易模式最大区别在于分布式聚合商和分布式电源是否都能与电网进行结算。其中,以江苏为代表的模式一,(电网)只与分布式电源结算,聚合商不结算,模式二以安徽为代表,即(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和聚合商都结算,聚合商在交易市场上是有一个活动空间。她表示,模式一比较简单,聚合商承担责任较小,不承担偏差考核,所以要求比较低,一般的企业或者是项目公司都可以做聚合商,而模式二只有满足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企业才能成为聚合商,聚合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经营主体。
对于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怎么样惠及终端企业,吴静文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点是促进分布式电源的就近消纳、第二点是增加绿电的供给、第三点是提升用能企业的绿色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业部副总监 吴静文
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池产生的热量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广恒看来,随着集装箱储能系统容量越来越高,电池密集程度也越来越高,其高效运行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热管理系统的性能。在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充放电、内阻等因素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消散,可能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甚至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宋广恒介绍,当前热管理系统的四大技术方案分别是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冷却和热管冷却。其中相变换热技术和热管冷却技术尚未在工程实践中大规模应用。未来,随着新能源电站、离网储能等更大电池容量、更高系统功率密度的储能电站需求起步,储能系统能量密度与发热量更大,对安全性和寿命的要求更高,浸没式液冷技术将因其高效的冷却能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广恒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同期举办的“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暨2025年江苏省光伏发电运行值班员技能竞赛启动仪式,为行业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分布式光储行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430”、“531”两个对应着新老政策执行的分界点与市场化全面入市的关键时间节点临近之际,本场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不仅为行业搭建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更以多元视角、前沿观点和创新实践,为分布式光储行业在政策变革与市场转型的关键时期指明了发展方向。
原标题:分布式光储下半场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