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非公开发行(定增)、可转债等是上市公司所使用的主要权益融资工具。
从融资规模来看,今年企业融资及再融资有退潮趋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共48家光伏企业在A股及港股资本市场使用权益融资方式募资募资总额1661.87亿元,同比增长57.0%。
而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超30家企业发布IPO计划,募资金额近千亿元。但截至目前实际过会企业仅有数家,另有多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对比2022年,至少有16家光伏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除IPO外,据统计,2023年初至今已有27家上市企业以定增募资、发行可转债方式发布了近50项融资计划,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从募资用途来看,主要分为企业扩产、投资光伏电站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欠款等。
一、电站开发
光伏电站开发,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3年共有超130亿元资金用于上市企业电站开发,主要以央企为主。
其中,湖北能源集团募资金额最大,达到50亿元。主要用于投资700MW农光、渔光互补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和一座风电站建设。
其次为中节能太阳能,募资34.4亿元,用于15万千瓦“光伏+储能”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450MW农光、渔光互补项目以及25万千瓦/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100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一期300MW项目。
长源电力募资超25亿元,用于新能源基地项目以及750MW光伏项目建设。
此外,芯能科技募资6.16亿元用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易成新能募资6亿元用于150MW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二、扩产加码
对于更多的民营光伏制造企业而言,2023年绝大部分资金用于企业制造版图扩张。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超840亿元资金用于上市企业扩产。
整体来看,约一半的资金、超400亿元用于电池组件环节,且集中在n型产品扩产上;此外硅料、硅棒及切片环节,募资总额近200亿元。
相对而言,零部件、辅材及设备端,整体募资金额相对较小。
具体来看,募资规模超百亿元的有TCL中环和天合光能两家。其中,TCL中环募资138亿元投资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及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
2月初,天合光能募资62.8亿元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6月30日,天合光能公告称拟向不超过三十五名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不超过109亿元(含本数),用于淮安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天合光能(东台)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天合光能(东台)年产10GW光伏组件项目等。
晶澳科技募资超65亿元,用于包头晶澳 (三期) 20GW 拉品、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及年产10GW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龙头之外,横店东磁发行可转债募资23亿元用于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宝馨科技定增募资25亿元用于怀远及鄂托克旗电池组件等项目建设。
此外,逆变器企业如德业股份、上能电气、科士达、科华数据等均募资超10亿元用于逆变器及储能等设备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多家企业撤回了募资事项。
4月25日,通威股份发布定增募资计划,拟募资1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计划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和“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9月份,通威表示基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存在明显低估,决定终止前述定增,并表示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统筹资金安排,保障上述项目顺利实施。
金刚光伏曾于2023年5月5日发起定向增发,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用于年产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1.2GW组件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但经过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和资本市场及相关政策变化因素,金刚光伏于2023年11月6日宣布了终止决定。
尤其是11月8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的五项具体举措后,整体“从严从紧”优化再融资节奏,基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产业竞争环境角度,部分企业的募资计划同样暂缓。
诚然,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的及时跟进有助于企业迅速实现产能扩张,尤其是在技术迭代的关键期。但对于电池、组件这一竞争尤为激烈的环节而言,同样考虑企业的市场、营销、品牌等综合实力。尤其当前组件价格逼近甚至低于1元/W的生命线,个别企业急流勇退不失为更为安全的打法。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北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