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咸新区隆重开幕。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发表题为《能源的走势与双碳目标》的致辞!以下为文字实录:大家好,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叫《能源的走势与双碳目标》。第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各位领导提到的,俄乌战争是不是引起

首页 > 光伏系统工程 > 会议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能源的走势与“双碳”目标

2022-11-21 15:53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11月19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咸新区隆重开幕。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发表题为《能源的走势与双碳目标》的致辞!

以下为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叫《能源的走势与双碳目标》。

第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各位领导提到的,俄乌战争是不是引起了能源的剧烈动荡。那么是不是这样的?我先针对这个问题说自己的看法,俄乌战争可能对欧洲是这样的,因为欧洲能源的基本问题,就是它的能源饭碗没有端在自己的手里,因为俄乌战争发生以后,它的能源就变得非常紧张。

近期的应对,欧洲可能是这样的,为了过好冬天,可能要求助于各种能源,包括煤炭、电等,多措并举,天然气也搞的不少,但是从欧洲能源长期战略来说,它还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加强储能技术,要把比较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掌握在自己手里,使自己的能源有主导权。但是俄乌战争对中国能源基本面影响不大,中国的能源基本上是这么几条,第一是节能提效,第二是用好煤炭,稳油增气,第三就是发展非化石能源,先立后破,这个是战略方向,这使我们的能源更安全、更独立、更智能、更低碳。

我们接着就来谈一下如何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这样才好理解先立后破。

说到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我们经常听到六个字,就是富煤、缺油、少气,但是这个说法是不是准确的表达了我国的能源禀赋呢?如果我们视野中的能源只是化石能源,这个认识并没有错。200多年来化石能源的使用,推动了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虽然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但是由于全球的化石能源资源还比较丰富,至今,全球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仍然占主导地位。

那么,在一个世纪以前,大概是1913年,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的占比也曾经高达70%,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发达国家的油气占比已经超过了50%,现在是油气为主,中国和全球的差别就在于我们现在煤炭占比仍然接近60%,油气的占比比较低,对外依存度仍然比较高。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牵引着需要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而我们的自然资源、技术能力、成本不断地下降,也促使可再生能源能够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太阳能、风能,从本世纪初它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现在看起来是举足轻重,下一步它们要担当大任,这是发展趋势。

我需要指出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就是它的资源是可再生的,今天有太阳能,明天还有,它是伴随着太阳的存在而自然存在的,像太阳能、风能,在中国、在全球都存在着,但是太阳能、风能的大小跟技术开发能力有关。比如说我们的风能,百米以上的风能资源就比至70、80米的风险要多。

这个地方我说一下开发可再生能源,东中部是消耗能源的主要地区,为了在东中部发展能源,我们东部自己发一个千瓦时的电力,比西电东送成本要低,也就是东部能源提高自给率,应该走的路线是“身边取+远方来”,应该把身边取看得更重一点。

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认识一定要明确。我们国家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能源基础是丰厚的。

由于对能源资源禀赋认识的局限性,一些能源负荷很重的地区,比如说东部一些省认为自己的负荷很重,资源短缺,所谓资源短缺就是没有煤和气,没有认识到身边有风险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就形成了对外来电、外来煤的依赖,这个就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实施。

我们在东部要发展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要培育一大批能源的“产消者”,我们的企业、学校、家家户户不仅是能源的消耗者、消费者,而且是生产者,像屋顶光伏这样自发自用,也可以和集中式的电网互动。

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并行不悖,越是转型,能源越要安全,值得强调的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国自己可以掌控的,它不依赖与国家地缘政治的变换,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我们不仅要用好能源,还要加上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两方面都认识到了化石能源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重新认识我们的能源资源禀赋,这是正确认识本国情的要素,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战略,有长远的、战略性的意义。

再说一点对双碳目标的认识。

第一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提出的目标,是顺应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的价值体系。以碳达峰、碳中和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这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机遇。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们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将对保护地球家园做出关键重要的贡献,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保持战略定力。

第二点认识,就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几个困难,一个是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139亿吨,占到全球27%,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116亿吨,其中能源活动排放量为101亿吨,占全球能源活动排放量的30%左右。

那么,我们现在拿人均来说,2020年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超过10吨,这是全球人均水平的1.5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是7吨,是全球人均水平的1.7倍,已经超过英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

我国突出的几个问题,有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综合效率偏低,而且我们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预留了30年左右的时间,明显短于发达国家50到7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系统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要有更大的加速度,挑战也比较艰巨。

这张图就是说明了中国和全球能源强度以及碳强度的情况,红色的就是碳排放的强度,单位GDP的排放,蓝色就是能源结构,就是单位GDP消耗的能源,可以看到我们的碳强度和能源强度都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更高于发达国家,我们要把能源强度和碳强度逐步下降。

第三个认识,通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以实现高质量碳达峰以及如期实现碳中和。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的原则,各个地方已经达峰就不要再增长了,像钢铁、水泥这些要率先达峰,各个地方要因地制宜。

在达峰的基础上持续采取降碳、脱碳和碳移除措施,估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到时候温室气体排放可能有希望降到26亿吨,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可以控制在20亿吨,而2060年中国的碳移除技术大概达到26亿吨。

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的转型过程,呼唤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的进行,要防止两种情况,一个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总之,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度。

碳达峰、碳中和概括起来有八大战略,一个是节能提效,第二是能源安全战略,第三是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第三是再电气化战略,第五是资源循环利用战略,第六是固碳战略,第七是数字化战略,第八是国际合作战略,通过八个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呼唤重大的创新,特别是碳中和不是现有技术就够用的,我举一个例子,咱们要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家知道太阳能、风能本身有波动性,有间歇性,我们要把它和源网结合起来,横向多能互补结合好,把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跟储能集成好,使整个能源系统、电力系统具备柔性和平衡功能,达到优质电力输出,这一点是能够做到的,也必须做到的,但是我们需要创新。

最后,我想说一点,就是碳中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它也只是一个里程碑,它不是终点,2060年的中国和世界还要发展,还要走向未来,未来社会要靠未来能源的支撑,从未来能源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双碳目标的意义和历史地位,今天我主要就讲这些,总之,期望大家一起努力,保持战略定力,实现双碳目标,谢谢大家!

(发言为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