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水电总院”)在京召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水电总院副院长易跃春在发布《报告》时表示,到2020年底,我国常规水电有望达到3.35亿千瓦,抽水蓄能将达3200万千瓦,生物质为255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都将达到2.4亿千瓦左右

首页 > 市场 > 正文

水规总院副院长易跃春:“十四五”期间将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2020-07-28 09:42 来源: 中国改革报 作者: 张宇 钟艳平

7月22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水电总院”)在京召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水电总院副院长易跃春在发布《报告》时表示,到2020年底,我国常规水电有望达到3.35亿千瓦,抽水蓄能将达3200万千瓦,生物质为255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都将达到2.4亿千瓦左右。全国能源转型及绿色发展整体态势平稳,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弃水、弃风、弃光等问题将基本得到解决。

“去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推进。”据易跃春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步增长,2019年发电总装机7.9488亿千瓦,同比增长8.6%,占到电力总装机39.5%,占新增装机57.4%,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和未来电力增量主体。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继续领跑全球,连续位居世界第一,各项可再生能源成果显著。

水电成为能源转型重要基石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常规水电达3.26亿千瓦,增长规模约5400万千瓦,新增投产水电384万千瓦,新开工239万千瓦,发展节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我国已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3029万千瓦,完成“十三五”规划投产目标的75.7%;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5063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区域,完成规划投产目标的53.1%。

“从数据来看,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离‘十三五’规划目标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总体而言,水电在能源转型升级中基石作用明显,水电基地建设稳步有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易跃春向与会者解读说,其次,由于水电消纳机制不断完善、龙头水库相继建成,以及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快外送通道、电网网架等基础设施建设,去年西南地区弃水现象明显缓解,水电利用率显著提升;再次,由于近年来水电多在西部河流上游地区布局,受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水电开发项目推进难度加大,成本整体上升,市场竞争力总体下降;最后,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和储能器,高效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电站开工建设平稳增长。

风电利用率显著提升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9年,全国风电发电总量4057亿千瓦时,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574万千瓦,同比增长25%,累计并网装机2.1亿千瓦,占全部电源总装机容量的10.4%。其中,陆上风电2.04亿千瓦,海上风电593万千瓦。

“去年,我国风电市场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趋势,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基本达到‘十三五’规划低限目标,海上风电接近规划目标。”易跃春表示,2019年风电开发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风电利用率不断提升。风电运行消纳形势持续向好,全年弃风电量为16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08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为4%,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为“十二五”规划以来最低值。并且,我国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新增风电机组平均容量2.5兆瓦。再者,通过竞争性配置和平价示范项目,陆上风电补贴加速退坡,为风电进入无补贴时代稳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海上风电发展规模也逐见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另外,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分散式风电得到积极布局,集中式与分散式的综合利用模式不断优化,同时多元化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加深,智慧风电场技术应用加快。

光伏发电将成能源转型主力军

《报告》提到,2019年全国太阳能装机规模稳定增长。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031万千瓦,其中光热新增2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2.05亿千瓦,约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的10.2%。光伏发电新增和累计装机量均持续保持世界首位。太阳能发电量达22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占总发电量的3.1%,发电量进一步提升,上网电价降幅明显。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未来其将有望成为上网电价最低的供电方式,在能源转型中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易跃春分析说。“首先,全国目前正在推进光伏发电补贴竞争工作,系统投资将持续降低;其次,由于产业集中度加强,各环节成本也会明显降低。”

易跃春补充说,除以上发展特点外,去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略有回落,增速放缓,但户用装机增速较大。“光伏+”开发利用模式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趋势亦愈发明显。

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潜力大

《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58个国家(地区)签订能源相关双边合作协议。同时,加强了与政府间多边合作,到2019年底,中国政府参与了33个国际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球经济纷纷进入至暗时刻。由于各国疫情防控措施,经济活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或暂停,这导致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放缓。

易跃春认为,短期内,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可能会面临政府间多双边合作受阻、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受阻等诸多新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不会因疫情而扭转,世界各国仍将继续推动能源转型进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国际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实现可再生能源优化发展,对于加快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依然潜力巨大,活力充沛。

可再生能源对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为切实保障其高质量快速发展,易跃春建议,一是强化水电开发的统筹协调,加大水电发展政策支持,开展水电运行管理研究;二是完善抽水蓄能电价机制,加强水电运行监管;三是做好风电竞争性配置工作,推动风电降本增效,同时,加强新兴技术、政策研究及行业监管;四是坚持提质增效、优化创新光伏发展思路,完善平价后政策研究和光热示范项目电价机制;五是明确生物质产业发展定位,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监管体系;六是加强地热能规划的统筹衔接、顶层设计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七是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参与全球能源合作。


原标题:“十四五”期间将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