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4年的老牌光伏企业,却与光伏产业彻底划清了界限。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Eknower”作者:饱饱)
近日,向日葵接连发布40余份公告,宣布了变卖光伏资产等事宜。
公告显示,向日葵旗下主力光伏企业向日光电和聚辉新能源两家光伏公司的股权将全部被出售,买主为向日葵投资。
在公告资产出售的同时,向日葵还发布了一则《关于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称“自查发现,因工作人员疏忽,在编制报表过程中,对向日葵(德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预计不够精确,需进一步补提坏账准备;未能准确核算向日葵(卢森堡)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罗马尼亚XPV电站的损益。”
这意味着,因上述会计差错,向日葵应补记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5371万元,同时导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向日葵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由2971万元调整为-2434万元。
而如果公司201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经审计后年末净资产仍为负,届时公司股票可能面临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在光伏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却在行业临近平价上网的时刻出清了全部的光伏资产,这家“向阳而生“的光伏企业,最终时刻面临的却是出乎意料的“死亡”结局。
光伏业务日薄西山
向日葵为一家创立于2005年的老牌光伏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拥有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制造、光伏电站投建等产业链完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向日葵在创业板上市,当年实现净利润2.51亿元,位列中国光伏十大电池厂商。
然而,这份光辉成绩却被定格为永恒的最高点。自此以后,向日葵的业绩持续跳水,上市第二年净利润3484万元,第三年亏损3.57亿元。2018年,向日葵营业总收入6.57亿元,同比下降57.04%,净亏损11.33亿元,同比降低4879.84%。
根据向日葵最新修正的2019年三季度报,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向日葵亏损已达12.63亿元,亏损主要来源于光伏业务。
在2018年年报中,向日葵曾表示,受国外双反政策、国内“5·31”补贴政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向日葵还曾遭另一光伏企业振发集团拖欠货款。
面对持续亏损,向日葵并未坐以待毙,自去年7月,向日葵便开启自救之路,进行了一连串的资产抛售。
先是拟以5.44亿元的价格将全资子公司优创光能100%股权出售给关联方优创创业;又将评估价值987万元的多晶铸锭炉和多线切片机、焊接机、层压机等光伏相关资产出售给袁超等10名交易对方;此后,向日葵将位于浙江优创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屋顶上并为其所使用的4.1MWp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及车辆以人民币2203万元的价格出售。
另外,向日葵拟核销部分无使用价值的非专利技术,拟核销无形资产的账面原值合计1.14亿元,账面净值1711.62万元。
通过出售资产和资产核销,向日葵预计减少公司2018年度的净利润合计约为7921.62万元。
2018年8月,向日葵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贝得药业100%股权。但这一资产重组的交易事项未获得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通过。
经过资产抛售,又遭遇资产重组被否,公司经营也未出现明显改善,向日葵在今年选择彻底剥离光伏业务资产。
“公司从事光伏行业多年,主要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光伏电池行业经验。然而,随着近年来光伏政策的不断调整,加速了‘平价上网’的实现,公司面临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的风险。为此,公司管理层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政策导向,审慎决定处置光伏相关业务。”
向日葵表示,在光伏资产交易完成后,向日葵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将由94.04%下降至71.80%,有利于扭转上市公司亏损局面,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恢复和提升。而在此之后,公司会聚焦医药制造业。
定位失败+海外遇挫
除了整个行业的动荡,令向日葵从巅峰跌落谷底的,还有很多自身因素。
2010年以前,光伏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产业之一,但在公司上市后,光伏产业的国际形势面临僵局,同时整个产业迎来了扩张过快、产能过剩的局面。
2012年开始,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采取“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同年5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中,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对向日葵造成的直接影响是,2012年和2013年海外营收部分近乎腰斩,下滑幅度分别达到41.92%和48.15%。而向日葵的海外收入在2010年,曾达到21.88亿元。
具体到光伏产业链端,随着单晶硅片性价比优势逐步显现,市场主流品种已经由多晶逐渐切换为单晶。而隆基、中环等单晶巨头的技术和扩产动作飞速,造成单晶硅片技术和产量不断提高。而多晶产品的生产商,未来的生存状况恐不容乐观,向日葵便是其中之一。
若想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则需要切换原本的业务轨道。而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生产设备完全不同,作为重资产行业,改变需彻底更换设备,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
但是,在研发方面,向日葵近年的投入反而越来越少。财报数据显示,近六年向日葵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在3%上下浮动,始终低于行业均值,近两年研发支出更是分别同比减少29.04%和55.88%。
从实际情况来说,更换设备更是没有条件进行。在2018年的11.46亿巨亏后,向日葵家底已被掏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负债率已经达到87.84%,成为行业最高值。
截至2019年9月30日,向日葵货币资金余额1.849亿元,短期借款3.963亿元。
产业风险
多种因素叠加,向日葵业绩每况愈下。事实上,不单单是向日葵,当前光伏产业洗牌加速,企业的风险正在不断聚集。
201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超过1400亿元,补贴资金缺口巨大及拨放不及时,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种压力,在光伏产业链中正在层层传递。
在硅片环节,仅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两家企业产能就占据总体产能的67.81%,由于持续的成本降低压力,2020年,更多小的硅片企业将很难生存,加速被清退出场。
组件环节,寡头趋势同样不可阻挡。业内人士表示,受前几年利润爆发式增长影响,光伏企业数在3年内翻了2番,目前中国有400多家光伏组件企业,而真正需要的不超过10家。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近日演讲中指出,国内光伏市场,今后高效产品产能将增加,头部企业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产业竞争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产业整合将持续推进,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光伏市场。
实际上,当下已经有部分光伏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其中多数都是和向日葵一样的老牌光伏企业。
海润光伏在2012年-2018年7年间连续累计亏损达75.16亿元,今年7月12日宣布退市;成立15年的兴业太阳能,在“531新政后第一个债务暴雷;去年11月26日,大海集团在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江西旭阳雷迪,近期也不断被爆出停产、裁员、员工维权、破产重整等新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隆基、通威、正泰、中环等企业,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隆基股份在2019上半年净利25.58亿元;正泰电器35.92亿;通威股份20.19亿;中环股份6.32亿。
究其原因,随着行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明显,在规模、技术等层面占据优势,同时在整体供应链上都形成独特的差异化优势的企业更容易立足市场。反之,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失去竞争力的公司退出是必然。
“531”政策后,资本规模化进入光伏产业,无竞争力企业规模化破产。2019年,产业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调整,政策的清晰导向与市场的压力,联合推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及社会资源也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和集中。
未来,在这个“剩者为王”的行业,或将有越来越多的“向日葵”与我们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