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发布的2012“新财富500富人榜”,有13家光伏企业上榜。看着这些富豪们的资产,一定会让人羡慕至极,然而在羡慕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这13家光伏企业是如何创造财富的,这些光伏企业的老板又是如何创业的?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为您总结了这些光伏老总的创业发展史,看看这些昔日的“平民”是如何一跃成为富豪的,他们的成功道路上有何鲜为人知的事。施正荣:“知本首富”昙花一现2005年、2006年光伏首富施正荣是典型的草根富人。他们创造财富的速度和传统富豪相比可谓弹指一挥之间。施正荣创业4年,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独家】光伏富一代的创富史

2012-05-10 08:43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在刚刚发布的2012“新财富500富人榜”,有13家光伏企业上榜。看着这些富豪们的资产,一定会让人羡慕至极,然而在羡慕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这13家光伏企业是如何创造财富的,这些光伏企业的老板又是如何创业的?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为您总结了这些光伏老总的创业发展史,看看这些昔日的“平民”是如何一跃成为富豪的,他们的成功道路上有何鲜为人知的事。

施正荣:“知本首富”昙花一现

2005年、2006年光伏首富施正荣是典型的草根富人。他们创造财富的速度和传统富豪相比可谓弹指一挥之间。施正荣创业4年,就从40万美元现金加技术入股的创业者变成拥有150亿元身家的富豪,积累财富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截至目前,施正荣依然是从创业到登上首富宝座历时最短的人。

施正荣财富的快速增长,与其所在的光伏产业前些年需求旺盛密切相关。全球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令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极具前景的新技术,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也加快了行内企业家财富变现的速度。陈天桥最初的商业模式也并没有太多高深之处,其不需要高端开发人才,仅仅是花费一笔代理费购买一款在国外已经被市场认可的游戏,然后拿到中国市场运营。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商业模式成就了盛大。

朱共山:长单在手厚积薄发

在1978年,朱共山先后做过不少普通工作,包括售货员等,到了1990年,在香港创立协鑫集团,其后在1996年,他创办公司和新海康航业组成新海康协鑫热电有限公司,开发电厂也不断增加。之后在2006年,也创立协鑫硅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协鑫光伏电力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前身),展开了太阳能电硅事业再创高峰,其后在把旗下保利协鑫能源在香港上市,在2009年,收购协鑫光伏电力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是以263.5亿港元价格。成为能源大王之一。

在涉足光伏产业10年前,朱共山对外界讲得最多的是,为什么他的火力发电厂不冒黑烟。

2006年,朱共山决定进入光伏产业门槛最高的上游——多晶硅原料行业。他狠砸70亿元创立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中能)。那个时候,国内光伏企业密集在海外上市,朱共山之所以区别于无锡尚德、天威英利进入上游,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更是因为他是个“大胃王”。

从一出生就有央企保利集团参股,保利协鑫显然难以被复制,而更为吸引眼球的,则是2009年11月,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砸下55亿港元入股保利协鑫,取得20%股权,成为保利协鑫第二大股东。

中投的加盟不仅改善了保利协鑫的财务状况、减少了负债,更给朱共山带来了开拓太阳能电站的机会。2010年,保利协鑫得以进军美国两项光伏项目,这两个项目将全部由保利协鑫提供硅片生产的组件。

2011年1月,多晶硅行情还算不错,但到了3月底开始,太阳能电池相关报价一路走跌,由于欧债危机爆发,欧洲许多国家取消对替代能源的补贴,多晶硅价格又一次暴跌,甚至降到了前所未见的40美元以下。为了安抚下游厂商,朱共山几次带队与客户谈判,采取的方式是降价、延长合同的方式,实现合同总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硅料现货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朱共山笼络了下游企业的心。

但不管外界如何揣测,保利协鑫的扩张依旧在继续,2011年9月16日,朱共山牵手郭台铭,保利协鑫与富士康合作,分别在两人的老家——江苏盐城、山西大同共同建设多晶硅、电池、组件和下游光伏电站的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

朱共山玩转新能源的效率之高与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2006年底才进入光伏产业,两年多就在全球多晶硅原料行业排行老三,2011年则成为全球最大;2010年,他又涉足硅片领域,只花了不足一年,就成为行业第一,不仅供应量占了全球约三成,成本更是业界最低。朱共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他敢赌,放长线,钓大鱼。有的时候机会就在你面前,就看你敢不敢去赌一次。

黄鸣: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黄鸣的“出身”是地地道道的传统能源行业。1982年,他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并到原地矿部德州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工作。

1995年创业时,黄鸣提倡太阳能光热利用,当时的皇明还只是一家卖热水器的公司;后来,黄鸣陆续提出了G(Green)能源替代战略、微排地球等说法;2011年,黄鸣又提出MePad理念。借由这一理念,皇明期望实现“华丽的转身”——从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商转变为太阳能技术服务商。

1999年,为了推动自己的太阳能产品应用于地产项目,黄鸣曾经与万科洽谈合作。当时万科的某位经理人提出,万科的楼盘可以采用皇明的太阳能一体化方案,但所有的风险都要由皇明承担。万科的意思是,要等到卖完了最后一套房子且不出现使用问题的情况下,万科才会向皇明付款。“他们的理由是,你有成品吗?有做成功的东西吗?”黄鸣回忆说。

如此苛刻的条件黄鸣难以接受,于是,黄鸣决定自己在德州投资开发建设蔚来城,作为一个试点,一体化地彰显太阳能优势,改变建筑美学。在占地3000余亩的太阳谷(皇明建设的另外一个更大的太阳能地产样板工程),黄鸣建有低能耗会展中心、低碳酒店、低碳住宅,甚至还有太阳能博物馆。“基本上去过太阳谷的人都被洗了一次脑。”黄鸣说。

太阳谷的建造让黄鸣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2011年12月,黄鸣在瑞典议会大厅领取有诺贝尔替代奖之称的“正确生活方式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市场数据验证了黄鸣的远见。2011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生产真空管800万支,太阳能真空管和平板热水器共576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7.6%,总保有量增长15.2%。与往年30%的增速相比,2011年是近几年来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增速最慢的一年。

在转手做城市太阳能地产项目时,黄鸣遭受了非议,甚至公司内部也不断传出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认为,皇明应该固守传统的农村市场,以保证其销售收入。但黄鸣相信,走城市高端路线,将成为皇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分歧引发的直接后果是,当黄鸣在2004年着手规划太阳谷时,先后有1000名左右员工离开公司——差不多占全体员工总数的1/4。但这没有能够让黄鸣却步。

2012年春节之后,皇明的营销团队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推介他们的MePad系统。西宁、太原、上海、南京……所到之处,MePad的理念和远景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过,正如黄鸣以前提出的诸多理念一样,对MePad的实用和可行性抱以质疑的也不乏其人。

特立独行、个性突出的黄鸣连名片设计也要有所不同,绝不能容忍自己与别人如此相似。黄鸣的名片长得有些夸张,与其说是名片,不如说是一张名片大小的广告折页,拉开之后是8张名片的长度。名片上“黄鸣”二字的旁边,标注的是“MePad总设计师”、“微排地球战略”首创人,名片里反复出现的词汇是“微排集成及解决方案”——这些多少有些怪异的词汇,正是黄鸣力图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地方。他总是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方式:出差在外时,即使拎着大行李箱也要坐地铁;在CCTV录完节目后,其他人都去住万豪,但黄鸣坚持让助手订快捷酒店。黄鸣也仍然是人们眼中的那个“狂人”:直言不讳,不惜出语得罪同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狂人黄鸣,仍将上下而求索。

刘汉元:偏执技术,立足创新

刘汉元的起步缘于他1985年的一项伟大发明。当时年仅20岁的他发明了“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一般人认为是低档次产品的饲料,在他眼里却成了高技术含量产品。网箱养鱼是刘汉元成功的起点,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对技术的迷恋和偏执。

1986年,刘汉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自筹资金在家乡眉山县永寿镇建起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工厂,取名“科力”,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意。值得一提的是,从来没有正式学过机械、电工、建筑设计和施工的22岁的水产技术员刘汉元,居然边自学边动手,完全是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建起了这座年产量为5千吨的饲料工厂,这件事至今仍然令刘汉元引以为豪。他说:“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肯学的事。如果生活逼着你不得不学,等你干过来,你也就变成了内行。”

1992年春天,刘汉元走出家乡小镇,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在县城里建起一座现代化饲料工厂,取名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喻“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之意。此后通威集团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而稳妥:他们以饲料业为主干,在全国各地投资新建和收购(兼并)、控股饲料厂20多个,其子公司遍布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通威集团在饲料行业积极进行资本扩张的同时,还把眼光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先后在美国纽约和德国注册成立通威(美国)有限公司、通威(德国)有限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并以农业、新能源双主业发展,积极进军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致力打造世界级多晶硅生产企业和世界级清洁能源公司,志在为解决全球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探索。凭借于此,未来3—5年,通威集团销售收入将达到500—800亿元。

刘汉元青睐于科技致富的道路,随着通威的持续高速成长,他带领通威集团在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达262亿元人民币,品牌价值达70.89亿元。通威集团瞄准“改善人类生活品质,成就世界水产品牌”的宏大愿景,坚定不移地发展饲料及水产主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

吴建龙:顺应发展,伺机而动

1994年,吴建龙从贸易起家,主要经销摩托车、液化气等。

1996年,顺应房地产开发的浪潮,吴建龙进入房地产领域,并相继在当地开办绍兴最早的连锁超市。

1999年,吴建龙成立第一家化工厂。

2004年,吴建龙投资药业和新能源行业,先后成立浙江贝得药业和向日葵光能科技。同年,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2004年,吴建龙开始为太阳能项目选址。一年后,一家名叫香港优创的国际投资集团在绍兴投资组建了向日葵,当时总投资2670万美元。

2008年公司电池产量已进入国内前10名。

深交所在2008年筹办创业板,向日葵在浙江当地政府的推荐下,作为深交所创业板设立座谈会的13家企业之一,尔后,吴建龙决定将向日葵留在A股市场。

2009年起,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与国外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商联手,承接光伏电站的设计与安装,业务链得到进一步延伸。

吴建龙是以贸易起家的,2004年开始投资新能源行业。在1996年时,他顺应房地产的开发浪潮,进入房地产领域,后又转投新能源,开发光伏。可以说吴建龙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目光长远,能够准确把握行情,抓住每个赚钱的机会。.

编辑点评

这些代表新兴产业或新商业模式的首富的成功道路,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由于创富的商业逻辑清晰明了,后来者在资本强有力的支持下能够迅速跟随和复制。不过,资本能迅速将他们推上财富的顶峰,也能在转瞬间将他们抛下谷底。由于行业需求下行、竞争加剧等因素,施正荣等“知本首富”仅是昙花一现,施正荣更以30亿元排名第406。

纵观十年来“富一代”群体的变迁,可以发现在中国创富的关键在于把握宏观,选对行业,善用资本市场套现。无论出口制造的制造业富人,城市化与工业化制造的地产、钢铁、煤炭富人,还是新经济与新能源成长、商业模式革新制造的财富新贵,富人的财富增长紧系于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产业走向。未来,伴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消费、文化、高端制造业创富能力看涨,人口老龄化则将带来医药生物行业的机遇。中美富人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则可以为经济转型之际的中国提供创富方向的指引。

相关新闻:《新财富》500富人榜光伏界13位老总入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