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支持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中间产品(电芯、储能电池包、储能变流器等)、终端产品(储能电池、动力电池、消费电池的系统集成)的生产制造以及储能电站等应用。
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料、技术、产品研发...光伏、储能相关项目成为亮点之一,其中光伏行业的项目共计12个,涉及光伏电站、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等。
到2030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00万千瓦,装机占比67%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54%;宕昌县或西和县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储能装机达到30万千瓦。...《清单》显示,到2025年底,陇南全市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3%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18%左右;新型储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超5亿元,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开展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标准研究。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全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建设新型储能。...罗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甸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全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建设新型储能
晋能控股晋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投资建设8000mw,项目分布在大同市区县,包括新荣区、左云县、云冈区、浑源县,其中风光发电6000mw,配套煤电2000mw,统筹配建新型储能。
推广新型储能应用,鼓励在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就地使用,推动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用户储能)灵活充放电相结合,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高标准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升园区源网荷储协调能力
组建先进光伏制造和新型储能产业工作专班,制定《淮北市加快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创新“链长制 + 招商团” 模式,绘制产业图谱,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精准招商,深化“标准地 + 承诺制
晋能控股晋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投资建设8000mw,项目分布在大同市区县,包括新荣区、左云县、云冈区、浑源县,其中风光发电6000mw,配套煤电2000mw,统筹配建新型储能。
积极申报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落实新型储能发展机制,推广“光伏+生态修复”“新能源+储能”等多场景应用,构建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立足师市资源禀赋,加快热电联产背压机组、光伏、风电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落实新能源建设利用和就地消纳机制,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推动屯南绿色低碳现代化工园区建设。
3月2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智算中心用能管理系统升级,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和新型储能,用足用好我市分时电价政策
在新型储能、绿电交通等领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成功打造成为清洁发展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综合型能源企业。
的通知》(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十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1〕445号);(十二)《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2024版)的通知》(皖政办〔2024〕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的通知》(皖政〔2024〕90号)、《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公司董事会正式提出,公司坚定“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方向,围绕“高端碳材、新型储能”两大主线,着力在“强主业、调结构、降成本”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对标行业标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目前资本运作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推进战略化并购
光伏发电项目按照装机的10%配置调节资源,项目业主可通过自建新型储能设施、购买共享储能服务等方式实现。
健全安全质量制度标准,研究制定电力工程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电力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判定标准和《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修订《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海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持续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级设备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7.完善涉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出台用户侧涉网安全管理文件,明确用户侧涉网安全管理责任,细化管理要求。
根据《关于印发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项目要按照装机的10%配置调节资源,可通过自建新型储能设施、购买共享储能服务等方式实现。
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开展新型储能、智能微网、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领域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首次应用。
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重点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高标准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加快建设沿江大道加氢综合能源站,推动高景bc电池光伏组件产线投产,积极布局“源网荷储”全产业链。...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茁壮成长,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建设如火如荼,高景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凸显,获批建设市级新型储能产业园,入选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
加强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大力开发分布式光伏、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支持企业实施“分布式清洁能源+储能”项目,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建成2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
优先支持在具备可接入容量的地区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对存在消纳困难的区域,分布式光伏项目可通过配建新型储能设施、实施汇集升压接入等措施解决接入能力和承载能力不足问题。
2.大力构建新型储能产业链。根据《肇庆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力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将高要打造成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实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新一代煤电升级等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有关新技术新模式试点。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和调度运用。...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建立适应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和智能微电网广泛参与的市场机制,提升配电网新能源承载力。
省财政统筹安排2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5亿元左右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县域制造业集群。...支持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遴选一批省级应用场景,每个给予100万元奖励。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打造一批省级应用示范标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