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快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开展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建设。
文件提到,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级水平,加快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新建农房参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建筑节能水平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打造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创新示范。
推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实施,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和零碳建筑示范,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探索建筑光伏一体化和“光储直柔”建筑应用。
到2025年,全省新建民用建筑能效较2020年提升30%。支持滁州、芜湖、蚌埠等市开展省级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建设,开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建设,建成一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项目。
》要求,决定开展2024年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试点申报工作,包括: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试点、低碳与近零碳建筑(社区、园区、片区)试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试点、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试点、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
《方案》提出明确工作目标,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成一批高品质星级绿色建筑,组织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8.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项目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对区域内获得市级奖励的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项目,按照所获市级奖励资金的50%给予区级配套奖励。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全面贯彻落实《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新标准,提升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节能率,推进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的有序发展。
新建居住建筑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地上总住宅建筑规模的比例不少于10%,并要求整栋实施。鼓励工业用地、物流用地内新建独立配套办公楼、宿舍楼按照超低能耗标准建设。鼓励建设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
积极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及近零能耗建筑发展。...一、总体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落实提质增效,到2025年全面完成“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实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趋零增长、建筑垃圾资源化程度显著提升,巩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其中光伏领域涵盖2gw新型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绿色低碳新城建设及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等。
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高品质建筑试点建设,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不少于2个。继续强化绿色建筑现场监管,进一步提升新区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2023年12月31日期间,新建民用建筑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根据建筑面积分别按100元/㎡、150元/㎡、50元/㎡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
推进新建建筑按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与(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引导建设单位积极申报超低能耗建筑与近零能耗建筑认证。2024年,完成超低能耗建筑9.7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示范4个。
其中包括,2gw新型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绿色低碳新城建设及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等。
2023年12月31日期间,新建民用建筑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根据建筑面积分别按100元/㎡、150元/㎡、50元/㎡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
《办法》明确,支持范围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用于支持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超低、近零(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的资金
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建造,全面实现清洁取暖,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及以上节能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72%及以上节能标准;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盐田区社会投资的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研发用房、产业用房等)建筑工程,包括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超低能耗或(近)零碳零能耗建筑、智能建造、“光储直柔”、既有建筑绿色化或节能改造
强化绿色建筑中绿色建材选用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零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建筑类型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建设,鼓励公共采购和市场投资项目扩大绿色建材采购范围、加大采购力度。
12月12日,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葫芦岛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动绿色建筑高品质发展,严格执行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落实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制度,探索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推动公共交通工具和物流配送、市政环卫等车辆电动化。
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公共建筑执行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超限高层执行三星级标准。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试点。
在当前光伏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打造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甚至产能建筑已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