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持续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水平推动建立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互补、梯级综合利用的供热体系。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利用,建立“电、热、冷、汽、氢”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持续推进园区用能低碳化。
国家电投集团大胆探索核能供热商用化应用。2019年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建成投运,2023年底实现山东海阳、乳山双城核能供暖,供热面积达560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零碳城市供暖的全新路径。
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
必开机组(不含供热必开)运行期间,现货市场价格不足以覆盖机组运行平均变动成本时予以补偿,通过成本调查、燃料成本变动情况等按月调整。上抬补偿。
构建工业零碳热力系统,推动核电余热供热,探索高温气冷堆供热技术,应用垃圾焚烧、工业空气源热泵等零碳供热形式。到2030年,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初具雏形。到2045年,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全面建成。
(二)《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技术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压水堆核电对外采暖供热机组。规定了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设计的工艺系统和仪控系统技术要求、布置设计技术要求等。
新建建筑必须设置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装置,新竣工建筑全面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加快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户内不具备供热计量改造价值和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实行按楼栋计量、按面积分摊。
具体支持内容包括:新能源供热系统的取热装置及配套设施,供热设备机房,热泵机组及配套设施,供热设备机房至用户建筑间一次管网,与综合能源站同步建设的储能、光伏系统,智能控制监测系统等。2.支持比例。
《通知》提出8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推动园区供热系统实现清洁低碳化。
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二)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
第十一条支持绿电制氢基地建设,科学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探索氢能在发电、供热、交通等领域应用。
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到2027年底,培育建设的零碳园区内可再生电力消费(含绿证)占比达到30%以上,终端电气化率达到50%以上。...支持加快园区数据中心、物流仓储、供电供热供水、通信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绿色化、循环化改造,着力强化园区碳汇能力。到2027年底,培育建设的零碳园区内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保有量达到80%以上。
烟台市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装机容量稳居全省第一,创造了“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第一度海上光伏,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全国首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
790小时、635小时、1900小时、1900小时对应的电量安排(2025年按照剩余月份相应比例折算);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后,带补贴集中式风电、带补贴集中式光伏、风电供热试点项目、风电特许权项目分别按照380...四、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新能源存量项目机制电量规模,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扶贫光伏等项目为实际上网电量;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前,带补贴集中式风电、带补贴集中式光伏、风电供热试点项目、风电特许权项目继续按照
全力推动供热稳价降价。有序推进天然气供热,充分利用大型火电、工业余热等供热,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梯级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等能源供热,鼓励建设谷电储能设施。探索氢能供热。
三、执行范围和方式除行政机关、部队(不含生产企业)、医院、地铁、自来水、公共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煤气、集中供热、电气化铁路、公交专用充换电设施、广播电视站无线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差转台(站)、监测台
在绿电应用模块,双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电制冷、电热泵、电锅炉等产品能耗更低,通过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实现余热供热和余热发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助力用能领域节能降碳。
结合我市实际热源、汽源需求,深挖煤电机组供热潜力,鼓励大型超(超)临界机组热电联供,加快推广高背压供热、切缸供热、乏汽供热等先进供热技术,适度发展长输供热。
加快热力管网建设,关停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部分中心集镇、新农村建设集中供热热源设施。淘汰50吨及以下燃煤采暖锅炉和经营性锅炉。...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实施供热、供水、供气、排水等老化管网和设施更新改造,到2030年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下降5个百分点。
带补贴集中式风电、集中式光伏、风电供热试点、风电特许权项目,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前按照790小时、635小时、1900小时、1900小时对应的电量安排;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后按照380小时、420小时、760小时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优化石油消费结构。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2.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施园区低成本和循环化改造,完善道路、供电、供热、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产业孵化、仓储物流、检验认证等配套设施建设
公司供热量持续增长,助推公司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2)多元协同互补。公司拥有“风、光、水、火”四大发电类型,随着新能源跨越式增长,电源结构形成多元化组合。
比如,推动建设改造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超14万公里,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安全韧性能力。
从超低排放改造到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再到低碳化改造,煤电机组的能效提升、灵活性增强和环保水平优化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