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我了解到,山东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请问,下一步山东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将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性措施促进新能源消纳?
孟凡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达到25%。在提速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协同推进调节资源和电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下一步,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结合新能源消纳和电价市场化改革新形势,高标准开展“十五五”全省可再生能源规划编制工作,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加强与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的纵向衔接,与山东能源综合规划、电力专项规划的横向协同,科学设定新能源发展目标,合理安排整体开发布局。在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时,统筹考虑新能源建设条件、投产时序和消纳方向,加强与配套电网建设协同力度,推动源网协调发展。
二是优化装机结构。山东光伏发电装机连续8年稳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利用农村屋顶建设的分布式光伏数量多、规模大,对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光伏快速发展,在午间光伏大发时段,新能源集中出力特征愈发明显,消纳压力与日俱增。风电发电小时数长、白天夜晚均可出力,可以有效缓解光伏发电带来的“日盈夜亏”电力供应问题。下步,省能源局将坚持全域统筹、海陆并进提速风电开发,力争年内建成华能半岛北L、山东能源渤中G一期等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济南国瑞等陆上风电项目;科学评估新能源入市对光伏行业的影响,合理保持光伏发电发展节奏,在提升绿电供给能力的同时,更好发挥风光互补特性,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去年以来,山东立足发展实际、强化政策供给,积极探索推进新能源就近就地开发利用。下步,将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产业园、可再生能源制氢、车网互动等新模式建设。年内谋划10个左右绿电产业园,在提高绿电使用占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能碳管理机制等方面集成突破,推动园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成25座“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引导电动汽车低谷充电、尖峰放电,实现削峰填谷、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同时,落实国家分布式光伏管理要求,适度提高工商业光伏自发自用比例,推动实现“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山东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煤电装机规模较大。在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利用过程中,如何定位和发挥煤电作用?有哪些重点措施提升煤电保障能力?
岳建如:煤电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调节性电源。“十四五”期间,接续出台煤电行业转型升级、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亚临界机组改造退出等行动实施方案,统筹大型煤电机组建设和存量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持续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进一步推动煤电向兜底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
一是加快推进清洁高效煤电机组规划建设。提高新上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灵活性调节标准,要求新建纯凝和抽凝煤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分别不高于20%和30%额定负荷,推动建成临沂恒新、华汪热力等一批大型超超临界煤电机组,新增并网规模872万千瓦,进一步增强煤电机组支撑调节能力。
二是全面实施存量大型煤电机组升级改造。在确保电力、热力安全供应前提下,合理安排机组检修计划,有序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累计完成灵活性改造66台次、3189.5万千瓦,新增调节能力700万千瓦以上。预计今年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2000万千瓦左右。
三是大力支持开展热电解耦技术改造。制定配套支持政策,鼓励煤电机组通过采用电锅炉储热、熔盐储热等热电解耦技术增加灵活调节能力,明确发电企业在计量出口内建设的电锅炉储热、熔盐储热等设施,用电参照厂用电管理但统计上不计入厂用电,提高企业改造积极性,建成济宁华源、大唐临清电厂等一批试点工程,进一步提升机组快速响应能力。
下步,省能源局将结合国家关于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的相关要求,加紧研究制定符合山东电力特性的实施方案,以“深调峰、快调节、强支撑、宽负荷、高韧性、低排放”为主线,全面评估“三改联动”机组实施成效,进一步提升改造标准,全面推广热电解耦改造技术,实现电锅炉、熔盐储热、飞轮储能、热电协同等多场景应用;推动具备条件的在建项目,按照新一代煤电标准实施;对于未来新上机组从严把控准入条件,一律按照新一代煤电标准规划建设,持续推动煤电机组提升调峰能力,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新能源的消纳水平与电力用户的参与密切相关。请问,山东如何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
李东方:山东省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先行省份,近年来持续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大力发展虚拟电厂,以市场化手段为核心,结合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电力用户深度参与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形成了“用户侧资源灵活调用、新能源高效消纳”的良性循环。
一是充分运用价格信号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山东电力现货市场于去年6月份转入正式运行,深化工商业用电价格由市场供需形成。实行“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在工商业电能量价格市场化形成基础上,结合全年不同时段电力供需特性,将用户承担的系统运行费、容量补偿电价等纳入分时电价执行范围,进一步拉大全省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同时积极推动分时电价政策向居民、农业用电延伸。以5月份居民电动汽车充电为例,夜间23:00至次日上午7:00属于充电低谷时段,充电价格0.385元/千瓦时;17:00-22:00属于充电高峰、尖峰时段,平均充电价格0.767元/千瓦时,低谷时段电费便宜了一半。
二是加快推进用户侧调节资源系统化整合。通过虚拟电厂整合分布式调节资源,推动构建“源网荷储”协同调节能力。目前,山东建成虚拟电厂20家,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负荷资源274.8万千瓦,可调节能力达到55万千瓦,聚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省能源局正根据《意见》精神,加紧制定全省虚拟电厂发展方案和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引导虚拟电厂新业态蓬勃健康发展,尽早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实现与电力系统协调互动。
三是积极推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企业消纳新能源。支持电力用户(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作为零售用户或代理购电用户在市场低价时段购电,持续推进电力现货价格向用户侧传导;对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批发交易的电力用户(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在低谷时段和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月用网电量高于其全部网电量50%以上的,不对该电力用户中长期偏差收益进行惩罚性回收。省能源局还将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提高电力用户(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在现货市场负电价时段增购网电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下步,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将持续优化分时电价机制,不断拓展电力市场交易范围,大力支持虚拟电厂新业态发展,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水平,进一步强化电力零售市场价格监管,真正发挥电力用户系统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