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做大做优做强。在国家政策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中国光伏行业正加速构建"政策-技术-市场"三维联动发展新格局,以突破性技术革新引领全球能源变革浪潮。
政策筑基: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通过"三个强化"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强化"沙戈荒"大基地建设参与度,强化前沿技术应用自主权,强化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发展支持。这项政策与工信部2024年11月出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形成政策组合拳,将新建N型电池效率门槛提升至26%,构筑起"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双重准入标准。地方层面,陕西、云南等十余省份通过竞配加分、专项补贴等政策工具,形成高转换效率组件(≥24.2%)应用激励机制,构建起央地协同的政策支撑体系。
技术突破:解锁光伏效率天花板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光伏企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经ISFH认证,BC电池效率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达到27.81%,距理论极限效率差1.3个百分点。BC电池通过全背交叉电极技术将电池的正负电极全部集成于背面,彻底消除传统电池正面的栅线遮挡,最大化光吸收面积,实现光伏电池设计的范式转移,全面提升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现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双重突破,被业界公认为“单结硅太阳能电池的终极形态”。目前,BC产品凭借高效率、高可靠、高颜值等优势,已快速在各类业态、各种应用场景、各种气候条件的项目中获得全球用户的高度认可。
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实践样本
4月27日,由中电联、TüV莱茵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正式进入"效率驱动"新阶段。近年来,得益于激光图形化、湿法工艺优化等诸多重大技术突破,BC电池组件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量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为其快速进入大规模量产提供了技术和市场基础。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以权威数据和技术解析,为行业提供了BC产业化的科学指引。国务院国资委原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张涛指出:"BC技术的突破不仅是效率的跃进,更是中国光伏产业系统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现。它推动行业价值从规模红利向技术红利跃迁,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中国范式。"
全球视野:中国方案的碳中和实践
在"沙戈荒"大基地建设中,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包+解决方案"创新模式,将BC技术与智能运维、储能系统深度融合,打造出高效率的示范项目。某BC产品较TOPCon在典型地区测算结果显示,不同场景可带来2%~4%单瓦发电增益,其中银川兵沟某项目地开展性能实证,以塑料桩模拟电线杆/风电塔筒的遮挡影响,在2024年9-10月期间开展测试。结果表明,BC产品抗阴影遮挡特殊设计能够挽回最高70%功率损失,全时段平均发电增益18%,高辐照时超过30%。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中国光伏产业正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模式创新,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创新链。这场以BC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变革,不仅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能级跃升,更在全球碳中和进程中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