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光伏行业中的独家技术很难实现高性价比的规模化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沈文忠
2024年9月5日—6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伏新时代论坛在江苏南京正式召开,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沈文忠就光伏电池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沈文忠指出,晶硅电池作为市场主流,其优势日益凸显,尤其在产能达到TW量级的背景下,硅原材料的丰富性为晶硅电池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银的用量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挑战,业界正致力于降低银用量,甚至探索无银化趋势。
他进一步强调,晶硅电池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将持续攀升,未来有望达到99%甚至100%,成为绝对的主导力量。在晶硅电池领域,单晶向多晶的转变已在2018年发生。近五年来,主要是单晶P型向N型的过渡,这一进程比行业预测的要快得多,预计今年TOPCon的出货量将接近350GW,BC与HJT的出货量亦在迅速攀升。
沈文忠还指出,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光伏行业中的独家技术很难实现高性价比的规模化应用。在回顾PECR电池、TOPCon电池、HJT电池及BC电池等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时,他详细阐述了每种技术的特点与成就。
自1989年概念提出以来,PERC电池历经24年的研发与商业化探索,最终在2015年实现量产。这一成就凝聚了全产业链的巨大努力,包括膜层与金属化的优化、双面技术的广泛推广等。然而,随着PERC电池逐渐逼近其效率极限,今年的市场占比预计将降至20%以下。
相比之下,TOPCon电池技术凭借钝化接触等创新手段,实现了更高的效率突破。沈文忠深入解释了TOPCon电池的工作原理与优势,并指出其极限效率可望达到28.7%。同时,TOPCon电池与PERC电池在产线上的良好兼容性,不管是设备还是材料都已经国产化,这让TOPCon技术迅速脱颖而出,但经过一年半时间,TOPCon所带来的技术红利期已然过去。
HJT电池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光伏电池技术,以其双面钝化接触的结构优势脱颖而出,理论极限效率高达29.2%。尽管其结构相对简洁,但制造工艺却极为严苛。沈文忠详细介绍了HJT电池的制作工艺与性能提升策略,并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在谈及BC电池时,沈文忠表示BC电池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可与所有电池技术结合使用。他强调了BC电池的美观优势与图形化技术的发展潜力,并指出国内企业已积极介入BC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同时,他也提到了HBC等新型电池技术的涌现,这些技术融合了HJT与BC的优势,但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沈文忠表示要实现28%以上的效率目标,除了HJT与BC技术外,还需探索新的技术路径。他提出了TOPCon与HJT结合的创新思路,即THBC技术,并认为这种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27-28%的量产效率。此外,他还强调了叠层电池在实现30%以上量产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及了钙钛矿等新型材料在光伏电池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