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中必然伴随着技术的升级与迭代,N型电池凭借更高的效率、低衰减特性、低温度系数、更优的弱光响应及更高的双面率等优势,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逐步增大。目前产业化推进的N型技术主要是TOPCon、HJT和XBC三种,不同的电池技术在转换效率、成本、工艺流程等方面表现均

首页 > 光伏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市场 > 正文

抢滩N型市场 成本及性价比是关键

2022-10-28 14:15 来源: 集邦新能源网 

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中必然伴随着技术的升级与迭代,N型电池凭借更高的效率、低衰减特性、低温度系数、更优的弱光响应及更高的双面率等优势,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逐步增大。目前产业化推进的N型技术主要是 TOPCon、HJT和XBC三种,不同的电池技术在转换效率、成本、工艺流程等方面表现均有所不同。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预计2023年N型电池片产能将达到180GW,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5.7%;预计这三种路线将在一定时期内并存,共同对PERC形成替代,目前市场空间足够大且在不断增长,每种技术渗透率都很低,都存在发展机会,关键看成本性价比和产品差异化。

图:2021年-2025年不同类型N型电池片产能趋势

1.png

来源:集邦咨询

TOPCon性价比优势明显,率先放量

观察不同的N型技术路线,现阶段TOPCon具有一定性价比,产业内当前扩产较为激进。据集邦咨询统计,截至目前TOPCon已建产能达34.8GW,2022年在建产能约67.3GW;从目前公布的项目来看,2023年产能可达100GW,占N型总产能的56%;目前TOPCon 电池扩产以存量玩家为主,储备项目先期投产的量产数据较为关键,如果良率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对于后期项目的推进将更有信心。

图:TOPCOn电池产能布局

2.png

来源:集邦咨询

效率方面,当前TOPCon实验室转换效率都超过了25%,头部企业量产平均效率都突破24%,比 PERC+平均高 0.5~0.8%,2023年量产效率有望继续朝着25%+迈进。

我们观测到,目前TOPCon产能大都为新建产线,很少从PERC产线升级而来,一方面是因为TOPCon新建产线与PERC产线成本相当,新建产线可以灵活选择产能最大,性能最优的设备,另外一方面,有些老旧产线没有预留改造空间,无法改造升级,业内普遍认为等到新建产线经济效益得到体现后,再来估算老产线改造的性价比更合适;

在设备选择上,TOPCon技术方案多样。主要分歧在隧穿层及多晶硅镀膜工艺上有所区别,目前的主流工艺是LPCVD+磷扩;PECVD工艺优势明显,目前正处于产业化验证期;PVD法主要是中来在布局,PEALD主要是通威、微导在主导。

HJT技术发展进入瓶颈期,提效降本仍为重要发展方向

HJT电池片2023年产能约47.5GW,占N型总产能的26%;据集邦咨询统计,全球已宣告HJT电池项目产能达到197GW,但企业已建成HJT的产能为11.6GW,实际在建及积极推进项目有限,目前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核心原因还是当前HJT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与PERC量产效率相比,并未显出更高的水平,产品溢价比较有限。

图:HJT电池产能布局

3.png

来源:集邦咨询

效率方面,HJT电池片的实验室效率已实现25%的突破,国内多家企业目前都可实现24.5%以上的平均量产转换效率,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及双面微晶技术的量产,2022年底HJT有望实现量产效率25%的突破;

虽然HJT技术成本高,但HJT产业化降本路径却十分清晰明确。从材料端来看:未来主要的降本路径主要是银浆、靶材、硅片方面,包括硅片的薄片化、半片工艺以及银浆靶材耗量、价格的下降;设备端随着国产设备替代及规模化生产,未来HJT 设备投资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XBC工艺流程复杂,效率优势明显

XBC技术方面,预计2023年XBC合计产能约32GW,占N型总产能的18%;从产业化发展来看,目前海外已有成熟IBC产品,国外IBC 电池引领者SunPower 最新一代的Maxeon 6,量产转化效率已突破25%;国内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爱旭和隆基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产能布局,产能将在年内建成。目前IBC及HJT生产成本比较高,只有当各自的独立技术路线本身具备性价比、产业化成熟时,HBC和TBC才有望进一步发展。

图:XBC电池产能布局

4.png

来源:集邦咨询

整体来说,集邦咨询分析认为2022年N型技术将呈现以下趋势:

1、N型电池片加速扩产,预计2023年底达到180GW,占比25.7%;

2、具体来看,TOPCon具有一定性价比,产业内当前扩产较为激进,2023年量产效率有望继续朝着25%+迈进;

3、HJT技术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降本增效是其重要发展方向,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及双面微晶技术的量产,2022年底量产效率或将突破25%;

4、XBC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难度和设备投资成本较高,国内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5、目前以上N型技术渗透率都很低,均存在发展机会,关键看成本性价比和产品差异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