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湖南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郴州市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在《郴州市电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500万千瓦,电力供需基本平衡。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850万千瓦,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到2025年,力争全市风电、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规模突破850万千瓦。向省里积极争取开发指标,科学配置风光资源,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思路,统筹推进全市风电、光伏发展。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新能源资源招商引资项目管理规定。因地制宜推动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办理手续,落实项目用地、用林、环保、水保等建设条件。
积极落实市政府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三一集团等企业全力推进风电项目建设,确保纳规风电项目于2024年底前投产并网。结合农光互补和屋顶资源,全面推进光伏开发,龙源电力集团等企业全力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确保纳规光伏项目于2023年底前投产并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风电、光伏送出工程建设,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推动全市小水电集中式管理和智能化运维,加强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出力预测,提升顶峰发电能力。加强迎峰度夏(冬)期间负荷监控,适时启动鲤鱼江电厂灵活送电湖南。
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步伐,鼓励本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与当地电力用户、售电公司等电力消纳责任主体签订长期购电协议,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完成率。
持续深化电力价格机制改革。按照国家、省里要求,持续深化水电、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风电、光伏发电、气电、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支持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自发自用和就近利用的电价机制。
推动建立风电、光伏等项目集中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接网流程及办理手续,加快电网发展建设,优化新能源接入条件,确保新能源项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保障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强化建设管控。建立电力项目建设承诺制,经核准在建和新增的火电、抽蓄、风电、光伏发电等电力项目承诺开工及建成投产日期,对逾期项目实施扣除违约金、纳入失信企业名单等惩罚措施。
原文如下: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郴州市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郴政办发〔2022〕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中省驻郴各单位:
《郴州市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郴州市强化“三力”支撑规划
(2022-2025年)
根据《湖南省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湘政办发〔2022〕27号),为进一步强化我市“三力”支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实基础。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家电网和郴电国际“两网”支撑下,全市电网稳定供应能力达到250万千瓦。鲤鱼江电厂灵活送电湖南工程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成投产,新粤浙国家天然气干线湖南段投产送气,破解了全市气源匮乏的困局,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达到220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比重超过50%,其中风电装机规模居全省第一,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年提升,能源绿色转型加快。算力服务能力持续升级。全市建成5G基站超过5千座,县级及以上行政区主城区全部实现5G网络覆盖,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达100%。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已签约项目(单位)达60家、签约机架近2万个,首家运营的中国电信(云巢)东江湖大数据中心自2017年6月运行以来,受电机架超1800个,PUE值长期稳定在1.05-1.16,成为全国能耗最低的绿色大数据中心。园区正在全力争取纳入“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打造国家一体化算力体系重要节点。科创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获批建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全市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228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省级创新平台27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共获各类省级科技奖35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0.4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达到431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30亿元。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郴州市助力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郴州市助力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若干支持政策》等鼓励创新政策文件,涵盖产业、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科技成果中试转化等领域。
(二)发展形势。能源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在气候变化及“双碳”目标引领下,世界各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展现出蓬勃生机。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加剧了能源格局演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外部风险明显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省内来看,湘南地区已成为全省第二大负荷中心,是能源、电力保供重点区域。而郴州人均能源消费量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仅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当前,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求快速增长,全市能源消费存在较大刚性增长空间。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国家正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启动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湖南正在实施“算力”提升行动,加快推动算力建设。郴州拥有丰富独特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起步较早,大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投资。作为科教资源强市,郴州在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布局、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等方面将迎来更多机遇。
(三)面临挑战。电力保障能力还需增强。能源电力仍然是郴州明显的短板和弱项,全市电力对外依存度超过4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迎峰度夏(冬)期间电力缺口达30-60万千瓦。大型稳定电源点缺乏,华润B厂(130万千瓦)直送广东,无法支撑本地电网,华润A厂(66万千瓦)仅在迎峰期间灵活供电,支撑有限。电网结构薄弱,郴州处于湖南电网末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压力较大。郴电国际与国家电网互联线路偏少,电网单线单变比例较高,影响供电可靠性。算力发展存在较多制约。算力的基础是服务器的综合运算能力,1000机架的硬件投入约在6-12亿元,算力效能的发挥,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数学和软件编程人员不断从事算法创新研究与优化。算力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应用场景落地推广难度较大。郴州地处三四线城市,大力发展算力,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与压力。创新动力还不够强劲。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加大力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还不多,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遵循发展规律,统筹发展和安全,适度超前加快电力、算力、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三力”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形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优势,构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体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郴州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谋划、适度超前。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推进“三力”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优先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基础设施,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最大程度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改革创新的举措破除制约电力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电力建设和运营管护的积极性,充分凝聚各方合力。
坚持耕地保护、集约用地。项目选址应尽量不占、少占耕地,不占永久基本农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坚持汇聚合力、开辟通道。加强政务服务指导,厘清保障界面,简化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开辟推动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坚持注重效益、协同高效。既算“经济账”,又算“综合账”,创新“三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护模式,提高“三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三力”建设协调联动,应用有机融合,形成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坚持绿色低碳、安全智慧。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数字赋能,持续拓展新技术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坚持安全发展,做好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切实保障安全运行。
(三)发展目标。积极向国家、湖南省争取“三力”支撑项目建设用地、用林、消纳等要素保障。电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持续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500万千瓦,风电、光伏装机突破850万千瓦。电力系统网络不断优化,打通南北纵向第二输电通道,形成以苏耽、郴州东(水城)两座500千伏变电站为支点的安全可靠、分区清晰、经济高效的输配电网络。“获得电力”指数不断增强,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力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电力监测调度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运行。算力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泛在高效、规模适度的算力支撑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总算力提升到2EFLOPS,数据中心总存储能力达到12EB,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100%左右,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不低于65%,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控制在1.2以内。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占GDP比重达2%以上。
三、建设以新型能源为主体的电力支撑体系
(一)提升能源稳定供应能力。积极争取大型清洁煤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管网和电化学储能等项目建设力度,确保电力、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推动建设支撑性火电。充分发挥郴州煤矸石资源优势,整合全域资源和力量。积极对接国家、湖南省能源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建设指标,加快落实郴州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指标,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稳定电力支撑。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依托“新粤浙”国家天然气管道,加快推进桂阳-临武、桂阳-嘉禾、安仁-永兴、永兴-土桥、宜章-沙洲-汝城-桂东等市内输气管网建设,形成“一干六支”天然气管网格局。不断提高工商业、居民用气水平,加快政府及城燃企业储气能力建设,提高战略性储备和应急调峰能力。积极发展电化学储能。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自建、合建或购买储能调峰能力,引导电源侧储能规模化应用。支持和鼓励资兴电化学储能电站、郴州福冲电池储能电站、桂阳县蓉城电网侧化学储能电站等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优先在新能源消纳困难地区建设一批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围绕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加大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探索能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机制,对于贫困地区的能源电力设施建设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推进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强化能源资源科学配置,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能源清洁替代。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向湖南省积极争取开发指标,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科学配置风光资源,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思路,统筹推进全市风电、光伏发展。重点考虑对全市产业发展、能源保供有突出贡献的主体,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新能源资源招商引资项目管理规定,建立政府、电网企业、开发企业等多方协同工作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保障机制,积极引导新能源集中地区通过220千伏汇集站实现并网,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鼓励符合条件地区积极探索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模式,推进“光伏+”项目的有机开发。加快发展抽水蓄能。积极推动安仁金紫仙120万千瓦、桂阳泗洲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核准报批手续,力争2023年开工、2030年投产并网。有序推进“十五五”宜章麻子坪、仰天湖(宜章)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科学选定投资开发企业,做好站址保护。加快推进苏仙小溪36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在国家、省“十四五”能源规划滚动调整时积极争取纳入重点实施项目。适时开展苏仙横垅、临武黄沙坪、永兴神机冲水库、资兴清江镇烟竹坪、北湖江源水库、苏仙山河水库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发展其他清洁能源。有序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嘉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资兴煤矸石发电厂耦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鼓励生物质能的多元化开发利用。鼓励探索氢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能源储备利用方式,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做好相关技术准备。
(三)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面落实市政府和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构建坚强可靠、源网荷协调互动的郴州市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适度超前主干电网。加强500千伏电网网架,加快推进郴州东(水城)至衡阳雁城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打通南北纵向第二输电通道。扩大省际电网互联,重点依托鲤鱼江电厂500千伏送出线路通道,加快推动湘粤联网200万千瓦背靠背直流项目建设工作。优化220千伏网络结构,新建嘉禾东、资兴东、桂阳南等220千伏变电站,积极推进桂东罗霄至资兴东等22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加强电网保障和新能源送出能力。打造坚强灵活智能配网。加强配电网与城乡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积极支持城镇配电网改造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提高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积极适应电动汽车、5G基站、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多元用户接入需求,推动配电网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推动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加快电网数字化建设,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助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
(四)提升电力运行调度水平。创新电力运行调度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水平。打造高效电力调度体系。完善电力调度机构工作规范,厘清内部调度权责界限,提高调度信息透明度,确保调度顺畅衔接。加快智能化技术应用,提高调度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探索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联合调度。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监管。按照“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全面开展电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全市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全市小水电集中式管理和智能化运维,加强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出力预测,提升顶峰发电能力。加强迎峰度夏(冬)期间负荷监控,适时启动鲤鱼江电厂灵活送电湖南。完善电力预警机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同和大数据分析,编制迎峰度夏(冬)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力争有序用电负荷指标,积极做好部署安排,确保全市高峰期电力安全稳定可靠供应。根据全市电力负荷实时情况,精准开展电力运行调度,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全市电力供需平衡。
(五)提升电力服务保障效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和智能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能需要。持续推进电能替代。提高工业、交通、建筑终端等领域电气化和低碳化水平,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普及率。大力实施工业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继续实施“铸造行业电能替代全覆盖”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坚强电力支撑。持续优化“获得电力”。深化“三零”“三省”服务,扎实推进“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再提升工作。优化升级“网上国网”“数字郴电”APP线上办电功能,提供报装用电全流程服务。深化“供电+能效服务”业务融合应用,为产业链重点企业提供电能质量、综合能效提升专项方案。对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任务指标进行专项考核。
(六)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和湖南省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快融入全省电力市场体系,深化配售电业务改革,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推动全市所有经营性工商业用户直接通过市场交易完成购电。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步伐,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提高本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完成率。持续深化电力价格机制改革。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基础上,按照国家、省要求,持续深化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力度,理顺增量配电网和大电网之间购售电费结算关系,做好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后的省电网与郴电国际趸售电价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配售电业务改革。按照国家、省最新政策,加快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工作推进。明确增量配电公司的电网企业地位,鼓励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等增值业务,积极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创新增量配电区域商业模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扩大园区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
(七)优化电力支撑项目审批机制。聚焦项目建设审批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善项目审批标准化流程,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审批问题协调与政策指导,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制定项目审批标准化流程。各责任部门按照项目分类制定标准化审批流程,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创造优质服务环境。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对重点项目办理行政审批手续时,采取特事特办方式,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审批问题协调与政策指导。针对电力支撑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问题解决,强化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服务,进一步加强对电力建设单位相关政策的业务指导。
四、建设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算力服务支撑体系
(一)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超级计算中心、新型数据中心为主体的算力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算力规模,提升用能效率。大力发展先进计算中心。抓住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改造升级,前瞻布局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机会,力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启动郴州东江湖分中心建设,推动郴州发展先进计算中心,提升区域先进算力能级。加快建设新型数据中心。重点建设易信科技东江湖百旺信云数据中心、资兴城投(移动、联通)东江湖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巢)东江湖大数据中心3个新型数据中心。灵活部署边缘数据中心。构建城市内的边缘算力供给体系,支撑边缘数据的计算、存储和转发。引导城市边缘数据中心与变电站、基站、通信机房等城市基础设施协同部署。
(二)构建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着力增强算力服务体系的网络化、系统化水平。提升数据中心互联能力。加快新型数据中心集群间网络直连,促进跨网、跨地区、跨企业数据交互,支撑高频实时交互业务需求。推动边缘数据中心互联组网,促进数据中心、云计算和网络协同发展。建立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算力协同机制,加快构建“云网边端”协同的泛在化算力网络。提升算力网络支撑能力。加快建设直连长沙、广州、深圳国家级互联网骨干节点光纤,打造“千兆城市”。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开放省级骨干节点的网络宽带,完善网络结算机制,降低通信成本。通过制定优惠合理算力价格,提升算力综合服务水平,为更多的应用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算力服务。提升中小城市数字服务水平。增强中小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承载和服务能力,推进应用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全面集成算力资源。
(三)完善数据治理体系。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放大数据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收集应用。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重点领域,不断拓展算力应用场景。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政务、公共数据共享,建设统一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按照“管运适度分离”原则,创新运营模式,推动应用创新。加强政企数据共享,建立健全政企数据融合标准和对接机制。促进数据有序流通。研究制定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地方标准,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流动安全管理制度,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安全有序推动数据流通应用。
(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助力信息通信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运维和改造,推广安全绿色全闪存储、制冷系统节能、新型机房精密空调等技术,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向新能源发电侧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增强数据中心绿色管理能力,深化新型数据中心绿色设计、施工、采购与运营管理,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要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要求,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五)增强算力安全保障能力。牢牢守住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经济安全底线。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化解多层次安全风险隐患。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探索算力设施承载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强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加强多方安全计算等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推广应用。积极做好各类网络数据安全协同处置,及时消减数据安全重大隐患,提升新型数据中心可靠性。对承载重要信息系统以及影响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数据中心,增强防火、防雷、防洪、抗震等保护能力,强化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系统的可用性,提高新型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及其业务系统整体可靠性。
五、建设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动力支撑体系
(一)优化区域创新格局。加快推进郴州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模式。实施强中心城区战略,引导创新资源优化布局,推动创新资源向县市和园区辐射延伸,积极支持创建省级高新区、省级创新型县(市),推动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创新发展能力。
(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培育,瞄准技术制高点抢占先发优势,争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滚动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针对清单采取竞争立项、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坚持优环境、搭平台、重帮扶、助融资“四轮驱动”,为“创新幼苗”企业快速壮大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完善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库,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抓好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结对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支持科技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承担国家科技项目。
(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落实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政策,支持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以创新联合体等协同创新模式,创建一批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郴州市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东江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
(五)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深入贯彻落实人才新政,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注重培养本地专业人才,支持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完善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机制。采用长期聘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编制发布高端人才指导目录和科技人才图谱,聚集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鼓励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元分配机制。完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市校合作,构建与国内外技术市场互联互通的技术转移网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服务机构建设,在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检验检测、人力资源、资产评估、技术交易等方面引进培育一批优质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供需对接、成果融资等科技成果市场化流动平台,建立科技成果库和企业技术需求库。加快推进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郴州分市场的建设和运营,进一步促进技术要素全域市场化流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孵化基地。
(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着眼重大战略需求,明确战略目标,加强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优化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简化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和材料,推行项目材料网上报送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推动构建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政策体系,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功能叠加、政策共享。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建立科技宏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调和县市区有效联动。
六、环境影响与能源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依据。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论证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为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规划与《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有效衔接,符合国家、省对郴州发展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定位,与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现代化新郴州等要求相符合,对支撑郴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实施客观上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三个方面。“三力”支撑项目建设需要消耗一定的土地、通道、能源等资源,可能涉及部分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环境敏感区,可能对局部地区资源承载力产生影响。项目建设、运营产生的扬尘、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如未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可能会对周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风险防控能力,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优化项目规划布局。发挥电力支撑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好与电力、油气、可再生能源、土地、林业、水利、交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电力支撑基础设施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影响,统筹项目环评、林地可研(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水保等工作,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规划项目布局,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严格建设运营管理。按照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基本原则,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严格管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环境质量底线,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在项目建设期,关注地表水、地下水、取弃土场的污染;在项目建成后,及时复绿、复垦,恢复临时用地;在项目运营期,关注运输产生的大气和噪声污染,防范水环境风险。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项目设计,提高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节地节水水平。加强对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优先利用存量用地,高效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采取综合节能与效能管理措施,提高“三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开展阶段性环境跟踪监测。本规划提出的项目将在前期工作阶段做好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履行环评法定程序,做好环评公示并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同时充分吸纳相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并将有关环评结论作为后续建设实施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措施,降低对环境和公众生活的不良影响。
七、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协调。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强化“三力”支撑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分领域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要抢抓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统筹各方资源,建立工作清单,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快推进全市“三力”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本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力”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对“三力”重大工程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在网络、电力、土地、林地、用能、能耗排放指标及市政配套等方面做好保障。建立健全支持“三力”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人才政策、奖补政策。
(三)强化监督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定期调度通报进展情况;及时把握“三力”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应对,加快解决。建立健全“三力”评价指标和统计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四)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作用,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发布机制,全面解读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调动各方面力量。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总结“三力”建设的阶段性成效,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各级宣传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三力”建设浓厚氛围。
附件1:
郴州市电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2022-2025年)
电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求、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路径,根据省政府“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部署和《湖南省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湘政办发〔2022〕27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指引下,紧密衔接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奋力开创郴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电力发展适度超前,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500万千瓦,电力供需基本平衡。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850万千瓦,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主干电网和配电网不断完善,电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能源供应能力提升行动
积极争取大型清洁煤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管网、电化学储能建设力度,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1.推动建设支撑性火电。充分发挥郴州煤矸石资源优势,整合全市资源和力量,积极对接国家、省能源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建设指标,加快推进郴州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落地。按照火电核准流程和事项,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社会安全稳定性评估等相关前期工作,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稳定电力支撑。(牵头单位:永兴县人民政府、市发改委、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2.筑牢天然气供应保障基础。依托“新粤浙”国家天然气管道,加快建设桂阳-临武、桂阳-嘉禾、安仁-永兴、土桥-永兴、宜章-沙洲-汝城-桂东等输气支线管道,形成“一干六支”的天然气管网格局。增强天然气的通达能力,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加快政府及城燃企业储气能力建设,鼓励各方通过自建、合建或购买储气服务等方式,积极履行储气责任,提高战略性储备和应急调峰能力。到2025年,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全覆盖”,储气能力达到1390万方左右,天然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3.积极发展电化学储能。严格遵循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分别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5%、5%比例(储能时长2小时)的要求配建储能电站,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自建、合建或购买储能调峰能力,引导电源侧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资兴电化学储能电站、郴州福冲电池储能电站、桂阳县蓉城电网侧化学储能电站等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优先在新能源消纳困难地区的国网、郴电国际变电站周边建设一批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积极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围绕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到2025年,全市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万千瓦/60万千瓦时。(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二)实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着力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电力供应清洁化水平。
1.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到2025年,力争全市风电、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规模突破850万千瓦。向省里积极争取开发指标,科学配置风光资源,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思路,统筹推进全市风电、光伏发展。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新能源资源招商引资项目管理规定。(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因地制宜推动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办理手续,落实项目用地、用林、环保、水保等建设条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积极落实市政府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三一集团等企业全力推进风电项目建设,确保纳规风电项目于2024年底前投产并网。结合农光互补和屋顶资源,全面推进光伏开发,龙源电力集团等企业全力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确保纳规光伏项目于2023年底前投产并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项目建设主体按职责分工)加强风电、光伏送出工程建设,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牵头单位: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2.加快发展抽水蓄能。大力抢抓“十四五”抽水蓄能发展契机,积极推动安仁金紫仙120万千瓦、桂阳泗洲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紧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查,力争2022年完成预核准、“十四五”开工建设、2030年投产并网。有序推进“十五五”宜章麻子坪、仰天湖(宜章)(“十六五”重点实施项目,提前至“十五五”实施)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科学选定投资开发企业,做好项目站址保护。加快推进苏仙小溪36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在国家、省“十四五”能源规划滚动调整时积极争取纳入重点实施项目。待条件成熟,适时启动东江扩机工程前期工作。(牵头单位:安仁县人民政府、桂阳县人民政府、宜章县人民政府、苏仙区人民政府、资兴市人民政府、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3.稳步发展其他清洁能源。有序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嘉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资兴煤矸石发电厂耦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鼓励生物质能的多元化开发利用。(牵头单位:嘉禾县人民政府、资兴市人民政府、桂阳县人民政府、临武县人民政府、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三)实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行动
全面落实市政府和国网郴州供电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构建坚强可靠、源网荷协调互动的郴州市新型电力系统,确保“十四五”期间国网湖南公司到郴州投资100亿元。到2025年,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035%,年均停电时间降至8小时。
1.构建适度超前主干电网。加强500千伏电网网架,加快推进郴州东(水城)~衡阳雁城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打通南北纵向第二输电通道。扩大省际电网互联,重点依托鲤鱼江电厂500千伏送出线路通道,加快推动湘粤联网200万千瓦背靠背直流项目建设工作。优化220千伏网络结构,新建嘉禾东、资兴东、桂阳南、樟木有色工业园等220千伏变电站,积极推进桂东罗霄~资兴东等22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补强新能源送出通道,构建结构清晰、安全可靠、运行灵活、覆盖全市的220千伏环形网架。到2025年,全市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安全供电能力及清洁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牵头单位:国网郴州供电公司;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打造坚强灵活智能配网。加强配电网与城乡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定期评估及滚动调整机制。市电网建设项目协调指挥部切实抓好城乡配电网建设,积极支持国网郴州供电公司和郴电国际开展城镇配电网改造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做好电力通道治理工作,不断提高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全面推动配电网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主动化方向转型,在保障用电需要的同时,积极适应电动汽车、5G基站、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多元用户接入需求。〔牵头单位: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水利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推动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加快电网数字化建设,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助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加快郴州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汇聚煤、电、油、水、热等相关数据,支持电力无线专网和城区电力通信光缆通道建设,为社会提供综合能源数据、通信等多样化服务,降低社会用能成本。(牵头单位: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电力运行水平提升行动
打造智慧高效电力调度体系、创新调度运行的工作机制,确保现役电源稳定供应,提升系统整体运行水平。
1.打造智慧高效电力调度体系。积极推进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探索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智慧联合调度。在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工业企业、商业综合体等用电集中的区域,大力培育负荷聚合商,发展综合智慧的新型用电模式。支持在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嘉禾县坦塘工业园等增量配电网区域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依托郴电国际地方电网,开展郴电国际“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机制。积极引导用户侧可调节资源以及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需求响应示范,鼓励用户错峰用电、节约用电。到2025年,实现最大用电负荷5%的需求侧响应能力。(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按职责分工)
2.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监管水平。按照“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全面开展电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全市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网郴州供电公司和郴电国际要严格落实电网运维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输电通道、供带重要负荷变电站、重过载设备等重点设备的常态化巡视巡查,提前做好隐患治理工作。建立24小时电源负荷运行监测机制,提高电力调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推动全市小水电集中式管理和智能化运维,加强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出力预测,提升顶峰发电能力。加强迎峰度夏(冬)期间负荷监控,适时启动鲤鱼江电厂灵活送电湖南。(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按职责分工)
3.加强风险预警和有序用电管控。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同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每日负荷精准预测和未来三天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研判,提前谋划做实电力保供各项举措。按照全省迎峰度夏(冬)工作统一安排部署,政府会同国网郴州供电公司和郴电国际提前编制全市迎峰度夏(冬)工作方案,成立有序用电工作专班,积极做好全市高峰期有序用电工作的部署安排。根据全市电力负荷实时情况,精准开展电力运行调度,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我市电力供需平衡。适时向省发展改革委和国网郴州供电公司汇报衔接,力争有序用电负荷指标,确保全市高峰期电力安全稳定可靠有序供应。(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按职责分工)
(五)实施电力服务水平提升行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和智能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能需要。
1.持续推进电能替代。提高工业、交通、建筑终端等领域电气化和低碳化水平,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普及率。大力实施工业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继续实施“铸造行业电能替代全覆盖”专项行动,重点打造郴州嘉禾坦塘铸造工业园“煤改电”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强热泵、电蓄冷空调和电锅炉设备推广应用。大力实施绿色交通,发展港口岸电和机场桥电。结合“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对标长株潭都市圈等省内先进城市,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居民区、公路沿线、公共停车场、旅游景区以及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到2025年力争在全市建成公共充电桩4000个以上。(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单位: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
2.持续优化“获得电力”。深化“三零”“三省”服务,扎实推进“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再提升工作。优化升级“网上国网”“数字郴电”APP线上办电功能,与“郴心办”APP对接集成,提供报装用电全流程服务。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推动“刷脸办电、零证办电”,全力推广线上缴费渠道。深入开展提升“获得电力”服务专项行动,为产业链重点企业提供电能质量、综合能效提升专项方案,保障省级以上产业园区高质量供电。深化“供电+能效服务”业务融合应用,支持郴州高新区、嘉禾县坦塘工业园打造综合能源示范区,大力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坚决执行《郴州市“获得电力”指标体系考核方案》,对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任务指标进行专项考核。(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
(六)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行动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快融入全省电力市场体系,深化配售电业务改革,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快推进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推动全市所有经营性工商业用户直接通过市场交易完成购电。充分发挥中长期市场“压舱石”作用,提高全市工商业用户中长期合同签约比例和履约质量。积极推动火电、储能、抽水蓄能、可中断负荷等灵活调节资源参与省内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步伐,鼓励本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与当地电力用户、售电公司等电力消纳责任主体签订长期购电协议,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完成率。(国网郴州供电公司、各电力市场主体按职责分工)
2.持续深化电力价格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按照国家、省里要求,持续深化水电、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风电、光伏发电、气电、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支持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自发自用和就近利用的电价机制。加快理顺输配电价结构,进一步完善增量配电网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增量配电网和大电网之间购售电费结算关系。保障最新峰谷分时电价制度有效执行,做好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后的省电网与郴电国际趸售电价改革工作。(市发改委、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湖南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电力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
3.进一步深化配售电业务改革。按照国家、省里最新政策,明确增量配电公司的电网企业地位,保障增量配电网购电权力。完善增量配电区域划分、存量资产处置、配电网接入(电网互联)、电源接入、调度关系、公平交易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增量配电网行业标准体系。鼓励增量配电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等增值业务,创新商业模式。推进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增量配电试点工作,建设公平、开放、有序的增量配电市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扩大园区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牵头单位:资兴市政府、湖南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电力有限公司;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国网郴州供电公司)
(七)实施项目审批机制优化行动
聚焦项目建设审批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善项目审批标准化流程,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审批问题协调与政策指导,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1.优化项目审批标准化流程。各责任部门按照新能源项目分类制定标准化审批流程,公开全流程中各办理事项、条件标准及其相关材料、承接科室、联系方式等,实行阳光政务工程,创造优质服务环境。加快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项目审批材料提供及使用坚持“一次提交、全市有效”的原则,各级政府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不再索要”,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
2.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在符合国家、省里政策、环保准入条件的前提下,简化优化电力支撑项目在用地、规划等领域的审批流程,采取特事特办方式,完善“一张表、一次办”服务,进一步加快我市电力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效率。推动建立风电、光伏等项目集中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接网流程及办理手续,加快电网发展建设,优化新能源接入条件,确保新能源项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保障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
3.强化项目审批问题协调与政策指导。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协调推动机制和合力,针对电力支撑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部门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问题解决,加强对各单位解决审批问题的督查督办,对拒不执行或影响电力支撑项目工作任务开展的单位及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定期开展本行业专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政务服务能力及水平,为电力项目审批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强对法规政策的宣传服务,通过现场服务、业务培训、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电力建设单位相关政策的业务指导。(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国网郴州供电公司、郴电国际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市发改委负责牵头我市“电力支撑”工作,以市电网建设项目协调指挥部为基础组建工作专班。各县市区政府负主体责任,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本方案明确的任务分工抓紧制定实施计划,形成“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度一点评”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工作任务顺利推进落实。
(二)加大要素保障。各有关部门对电力支撑行动相关项目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简化相关手续的办理流程,优化能源建设、用电报装及电力接入工程审批程序。加大用地、用林、环保、水保等要素的保障供给力度,持续优化建设环境,加快推动项目建设。
(三)强化建设管控。建立电力项目建设承诺制,经核准在建和新增的火电、抽蓄、风电、光伏发电等电力项目承诺开工及建成投产日期,对逾期项目实施扣除违约金、纳入失信企业名单等惩罚措施。要加强电力安全监管,推动电力领域安全生产。
(四)严格监督考核。将“电力支撑”工作纳入市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园区年度绩效考核评估内容和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加强对各单位执行落实工作部署和协调事项的督查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