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材料是我市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签约项目达到66个,签约总额超过470亿元,为培育千亿级“两新”产业夯实了基础。在中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在枣阳太平镇的光伏发电站,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矩阵,每年向国家电网输送电能高达1.3亿千瓦时。
眼下,在枣阳、在樊城、在襄州、在宜城,光伏发电、风电项目已经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不仅为襄阳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赢得了主动,也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新能源遍地开花,新材料也增势迅猛。在国内漂白粘胶长丝和浆粕的主要生产企业湖北金环,一种绿色纤维素纤维已经成为车间里的新主角。手握20多项专利技术,建成国内智能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莱赛尔纤维生产线,湖北金环的新项目产能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了保障。今年,我市各地持续做强存量企业,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签约项目66个,签约额474.987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4个。中广核、中国电建、贝特瑞、明阳集团等一批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纷纷落子襄阳、布局项目,成为我市打造千亿级“两新”产业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