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下风电从陆地向海洋进军一样,随着历年大规模的开发,光伏电站的优质场地资源紧缺,西北地区受弃光限电影响,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受到限制;中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短缺,缺乏光伏项目用地,用电负荷却连创新高,于是光伏从业者把目光投向了遍布各地的池塘、湖泊、水库乃至更为广阔的海洋。
据统计,中国有9.1万km2的湖泊,其中1km2以上的有2700多个;8.6万座水库总面积超3842万亩。仅以淡水水域资源来看,如果铺满可以安装光伏电站1.5万GW,即使只有10%,也可以安装1500GW,因此各大光伏开发企业几乎不约而同将围绕“水上光伏”发力,渔光互补、水光互补等水面光伏电站开始成为光伏开发的中坚力量。
不过,发展水上光伏电站项目并不容易,和普通光伏电站相比,水上项目对光伏组件、支架、电器结构件等方面要求更高,特别是对光伏支架而言,除了材料需要具备耐腐蚀性能,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风浪和水流外,还要符合当下平价上网趋势下,降低度电成本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同景新能源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强势推出同景新型“人字形”铝合金漂浮支架系统。该产品不仅在水面利用率、产品安装的便利性、可靠性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在成本和造价上顺应国家提倡平价上网的要求。
8月26日,坐落在浙江江山的同景集团研发总部正式举办了新品发布会,该产品得到了江西丰城市委领导、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大唐集团、广西玉柴集团、广西西江集团、PGO(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等参会企业和合作伙伴的认可。同时产品获得了TUV环保检测报告、TUV水解检测报告、CTI材质检测报告等专业认证。
据了解,同景集团“人字形”漂浮支架在支架选材上,充分考虑了水上电站环境较为潮湿,防腐特性,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支架选型的第一位的因素。支架主材料选择铝合金和食品级Eps泡沫,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低密度、抗冻胀、抗风浪、寿命、承载能力,使用年限可达25年以上,而且综合成本较低,比常规漂浮系统低0.1元/W以上。
浮筒作为漂浮式水面光伏电站额外增加的成本,在降低度电成本的过程中一直被诟病,而且传统HDPE塑料吹塑浮筒结构为中空形式,若有一处微小破损则会造成整个因浮筒漏水而下沉。
鉴于此,同景集团“人字形”漂浮支架,不仅整体结构采用市场上可就地取材的物资,减少浮筒巨额的运输费用,并且独具匠心的将支架的浮体形式打造成——填充式的结构,使浮筒即使部分破损,也能保证拥有足够的浮力,不至于造成整个光伏漂浮系统因漏水而下沉。
在安装方式上,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施工方式通常包含两种:一是岸边拼接浮筒,水上安装设备;二是岸边操作平台,组件安装后入水,前者往往因水面操作场地受限,安装难度极大,但后者更为考验支架的结构性能。而同景集团自2015年便涉足漂浮支架系统,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及案例,因此,“人字形”漂浮支架在安装方式上选用更为考验性能的地面安装,整体推入水中的安装方式,使安装得便捷性大大提升,减少人力成本。
另外,在水面空间利用方面,同景集团“人字形”漂浮支架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传统朝南漂浮支架水面利用率在70%以下,单个方阵容量2MW以下。而“人字形”漂浮支架水面利用率可达90%以上,单个方阵容量更是达到惊人的10MW,不仅减少损耗,使单位面积内发电功率更高,还使运输、维护等方面工作量也减少,有利于光伏系统的优化和成本的降低。
平价上网的压力之下,支架环节在光伏的关键性愈发显现,尤其是随着建造光伏电站的优质场地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选择建设在池塘、湖泊、水库乃至海洋。这就对光伏支架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景集团能够在这一关键时期,推出具备成本竞争力,并且符合平价上网趋势的漂浮式支架系统,无疑会在当下海内外愈发火热的漂浮式光伏市场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