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了一场接一场的动荡之后,光伏行业终于逐渐走向平稳发展的时刻。
然而,看似平静的背后却暗含着一场更大的波澜。
近期顶层政策的落地,意味着光伏行业平价上网的开始。而随着这轮平价时代的来临,光伏行业内部的变革之战也正式打响。
与以往多次行业变动不同,这次的变革来得直接又凶猛。它倒逼光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产业调整,使得企业开始以更加商业化的视角审视自身。
变革之下,加码扩产、断臂自保还是落寞退场?有的企业已经做出了选择。
不停扩产的光伏巨头
光伏产业每一次好的形势,都会催生新一轮的产能扩张。
2010年之前,高投资、高补贴的涌入使得国内光伏企业经历了一场高速的扩张,无锡尚德、英利等知名光伏巨头崛起。
2016年前后,光伏行业经过沉淀,再次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光伏企业迎来了第二波扩张潮,晶科等一众新贵展露头角。
此后,政策的突变让整个光伏行业进入“至暗时刻”,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漫长冷却期,其中不乏一部分企业开始萌生退意。
而现在,在经历了一整年的调整后,光伏行业呈现出回暖的迹象。尤其是随着平价上网的呼声越来越高,光伏企业轮番加入了第三轮扩产潮中。
5月30日,中环股份、保利协鑫能源联合发布公告,旗下合资公司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中环协鑫”)拟投资建设“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产业化工程五期项目”,新增产能25GW。
新增产能后,中环产业园整体产能将达55GW以上,占全球单晶硅产能比重接近50%。这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阳能用单晶硅生产基地。
除了单晶硅外,保利协鑫还在今年4月宣布投资60亿在四川乐山再造6万吨高品质多晶硅基地。
无独有偶,国内另一单晶硅巨头隆基股份也在近期宣布了新的扩产行动。
4月中旬,隆基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将在银川投资建设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及3GW单晶电池项目。这距离隆基“到2020年底实现单晶硅片产能45GW”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通威股份则将目光聚焦在全球最大晶硅太阳能电池企业上。今年3月,通威再次加注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随着成都四期3.8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的开工,通威成都基地在今年内将成为全球首个10GW电池基地。
产业的扩张不仅体现在上游。此前在3月份,光伏玻璃制造商福莱特就曾拟借IPO募资18.2亿元扩产光伏玻璃项目。
可以说,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光伏行业的扩产潮已经悄然蔓延至整个产业。
作为一个高技术行业,光伏产品的技术更迭速度很快。企业通过上新产能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每一次扩产潮的出现,都意味着光伏行业的市场需求正在回暖。
但与以往的几次扩产不同,由于平价上网的落地,光伏行业正处在变革升级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扩产大有划定行业未来格局的意味。
离场: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
光伏产业在我国历经了多年的发展,正在向成熟、稳定的行业逐渐迈进。如今,行业正在加速内部的调整,不少企业脱颖而出,但也有的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境地。
5月17日,曾经渴望打造千亿市值的海润光伏发布公告,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海润光伏曾是业内风靡一时的晶硅太阳能生产企业,晶体硅一体化产能高居全球前列。
在2012年的光伏寒冬期,海润宣布上市,并大举投资大型光伏电站。这一举措使得企业资金链紧张,企业负债率连年攀升。
加之诸多因素影响,海润光伏在此后出现连年亏损,至2019年,海润光伏核心子公司已经相继破产。
海润的黯然离场,给光伏行业敲了一记警钟。尽管一时风头无两,但面对快速更迭的技术、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海润显然没有适应。
过渡盲目的扩张使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也最终失去了市场。
在光伏行业中,巨头的衰落似乎在近几年成为了常态。今年以来,除了海润光伏外,江西旭阳雷迪也状况堪忧。
四月底,据江西九江中级人民法院通告,因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江西旭阳雷迪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旭阳雷迪曾是江苏省的第二大光伏企业,主营太阳能晶硅片。
旭阳雷迪的衰落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第一次危机来自2012年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此后,在行业刚刚回暖之际,旭阳雷迪便选择扩张生产规模,由于缺乏技术竞争优势,旭阳雷迪的形势并不如预期。
表面看来,旭阳雷迪的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光伏政策的较大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这也是近几年不少光伏企业黯然退场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海润光伏还是旭阳雷迪,都曾经在光伏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在行业的分化之下,这批企业的生存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稳定的行业与动荡的企业
无论企业的变动如何,行业仍旧以寻常的规律向前发展。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历经飞速前进之后,行业也正在逐渐回归理性。
即使在新一轮扩产热潮袭来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了光伏行业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变化。
2013年,无锡尚德因扩产引发的破产重整事件被业内人士铭记,此后,业内对于企业扩产的态度变得谨慎。
而在现有产能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此时扩产的这批企业究竟有何意义?
实际上,面对未来的平价上网和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不少企业选择扩大产能来丰富产品结构,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利用技术和规模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润。
换言之,对绝大多数光伏制造企业,特别是第一梯队企业而言,扩产是保持竞争力以及摊薄成本的一条捷径。
近年来,光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动作层出不穷,但与一些单纯“为了扩产而扩产”的企业不同,这一轮扩产潮中,光伏企业都是以原有的主营业务为基础,以高品质、前沿技术为指导,布局新的生产规模。
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所言,现在是光伏行业优胜劣汰的重要时期,集中度提升有利于大型企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态度 ,在此时行业调整的关键时期,才出现了新一批企业扩产潮。
尽管短期内光伏行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政策的引导,但产业格局已经开始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光伏产业都将处在向平价上网过渡的阶段,这给了企业长期且平稳的适应期,利于企业更好的与市场磨合。
行业的成熟促进了企业的成长,自然也将伴随着分化与淘汰。无论是国际政策的再度变化还是企业自身盲目扩张,都将可能成为下一个巨头倒下的“导火索”。
总之,平价上网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一道分水岭。格局既定,谁会顺利入主光伏第一梯队?谁又将遗憾退场?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光伏大洗牌之下,协鑫、隆基持续扩产 海润、旭阳雷迪遗憾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