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户用光伏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利用自家闲置的屋顶安装家庭光伏电站,光伏投融资也成为了一种新风尚,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户用光伏乱象和骗局,那么,如何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免遭光伏陷阱?我们从光伏+金融的法律基础问答开始。
为什么说特殊目的载体(SPV)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念是依赖资产信用实现融资,这就需要在交易结构中将特定资产包与发行主体进行隔离,并以资产包为支持发行证券;这两项核心功能的实现,有赖于特殊目的载体(以下简称SPV)为主体来实施,具体为原始权利人(通常是光伏发电企业)将基础资产(指电力上网收费权或应收账款等)真实出售给SPV,因SPV是具有破产隔离功能的实体,可以实现标的资产与原始权利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其他参与方信用的切割;基础资产转移到SPV名下后,SPV基于其专职经营管理基础资产的特定职能,以基础资产为支持发行证券募集资金,从而实现以资产信用融资的目标。
在国外,SPV相对于一般的法律主体(例如有限公司)还具有税收中性优势,基础资产的利息收入大部分都以证券利息的方式支付出去,所以SPV几乎不用纳税。在国内,针对特殊目的载体的税收规范尚未建立起来,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税收中性的优势尚未实现。
SPV是实现资产证券化业务破产隔离、证券发行功能的载体,在业务中处于交易枢纽的位置,是整个交易的核心结构。
相关阅读:
光伏企业电费中来自所在省市财政补贴部分 是否可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
光伏企业电费中来自国家财政补贴部分 是否可以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
电力上网收费权应当如何理解?
光伏国家补贴的法律属性是什么?
原标题:【电力法律日日谈】光伏+金融法律问答系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