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在国内光伏上网电价调整带来的抢装效应、分布式市场加速扩大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成本下降显著,光伏企业利润率高企,全球竞争地位进一步巩固。展望2018年,我国光伏企业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巩固,技

首页 > 市场 > 正文

2018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2017-12-28 17:06 来源: 赛迪智库 

过去的一年,在国内光伏上网电价调整带来的抢装效应、分布式市场加速扩大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成本下降显著,光伏企业利润率高企,全球竞争地位进一步巩固。展望2018年,我国光伏企业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巩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但也面临全球及我国光伏市场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导致的供需失衡、价格竞争压力陡增、外贸形势更加严峻等挑战。

一、对2018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光伏新增市场将首现负增长,我国光伏装机将冲高回落

2017年,全球光伏市场强劲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100GW,同比增长37%,累计光伏容量达到403GW。传统市场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2.5GW、8.8GW和6.8GW,依然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印度市场持续发力,2017年新增装机将达到10GW。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光伏应用在亚洲、拉丁美洲诸国进一步扩大,泰国、智利、墨西哥等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我国光伏市场受“630”抢装、“930”抢装、光伏扶贫政策推动、对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下调预期而导致的抢装等多种因素的拉动下,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超过50GW,同比增长超过45%,继续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有望超过127GW,位居全球首位。

展望2018年,受主要光伏市场美、印、中等国家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量可能放缓,预期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5GW左右,同比下降15%。其中,美国市场可能受201法案影响,当地光伏产品价格会抬升,影响下游电站收益和投资积极性,装机量可能会下滑。印度发起了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马来西亚进口光伏电池组件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目前情况尚不明朗,如果成行,也将影响2018年印度本土的光伏市场增长。日本光伏市场将继续面临补贴下调压力和电网接纳能力,但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会继续推动日本市场发展,预计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在7GW左右。我国光伏市场方面,2017年下发的普通电站指标和领跑者基地主要在2018年建成投产,总容量达到近20.4GW,2018年光伏上网电价将会进一步下调,不排除再次发生抢装的可能,尤其是户用光伏市场在光伏系统投资下降、普及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市场将会加速扩大。此外,光伏扶贫电站指标将会在2018年下发,预计此部分容量可达到10GW量级,进一步支撑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综上,我国2018年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40GW。但市场增长也将受到补贴拖欠影响,电站开发商资金压力吃紧,难以继续支撑电站业务大规模开发。国内电站建设规模可获得程度、土地利用以及税费等也增大国内电站开发难度。

(二)扩产产能持续释放,企业面临较大供需压力

2017年,在全球市场及国内光伏抢装带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继续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22万吨,同比增长13.4%,即使如此进口量仍超过15.6万吨,主要从韩国、德国进口,其中德国约占总进口量的45%,德国约占30%。硅片产量80GW,同比增长23.5%;电池片产量65GW,同比增长27.5%;组件产量70GW,同比增长21.3%,其中组件出口量约为22GW。受惠于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出货量大幅提高,多家企业组件出货量达到5GW以上,晶科能源甚至达到8GW以上,盈利水平也明显提升,尤其是上游硅料、硅片、原辅材、以及下游的逆变器、电站等环节,2017年各环节毛利率最高分别达到45.8%、37.34%、21.8%、33.54%和50%。

展望2018年,从供给侧来看,各环节新增及技改产能在2018年逐步释放。多晶硅原有企业技改产能投产、部分企业也在重新进入多晶硅领域,产能在逐步增大,如下表所示,至2018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可能达到39.4万吨;硅片企业单晶硅片扩产产能释放,多晶硅片通过金刚线技改也陆续增大产能;电池片企业纷纷通过黑硅技术、PERC技术、N型电池技术等进行技改,提升电池产能,高效电池产能在增大;组件企业加速对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产能逐步扩大。但在市场方面,如上所述,国际国内新增市场规模增速将会放缓,甚至下滑。此消彼长导致2018年我国光伏市场供需可能失衡,上下游各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都将进一步下探,企业将会承受较大价格压力。

(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逐步降低

2017年,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综合成本已降至6万元/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70KWh/kg以下;P型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常规产线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0.5%和18.8%,采用PERC和黑硅技术的先进生产线则分别达到21.3%和19.2%,异质结(HJT)、IBC、N型双面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也在加速,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元/瓦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时。

展望2018年,在应用领跑者、技术领跑者基地建设以及部分地区扶贫电站的带动下,高效光伏产品市场需求将会增大,倒逼我国光伏企业继续加快技术升级。预计产业化生产的高效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20%,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1.8%,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分别达到285W和300W。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G7、G8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多晶硅片金刚线切割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预计将达到30%,单晶硅片将完成金刚线切割的替代;PERC电池、N型电池规模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组件叠片、半片等先进封装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四)全球地位进一步巩固,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2017年国内国外光伏企业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国外企业中,欧洲最大的光伏企业SolarWorld、美国最大的组件企业之一Suniva相继宣布破产保护;全球技术领先的两家企业,Sunpower裁员并关停部分菲律宾产线,松下也关闭部分电池片产线并重整光伏业务。另据日本经济新闻(Nikkei)报导,2017年1-6月日本倒闭的光伏厂商数量达到2016年同期的2.2倍。反观我国光伏企业,全年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毛利率稳步回升,主要企业普遍扩产,包括天合、晶科、晶澳等;部分中小型光伏企业正加速IPO,募集资金继续投资光伏产业;部分外围企业也开始布局光伏产品制造。

展望2018年,我国光伏企业的技术、规模化、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产业进一步向我国集中,全球竞争地位进一步巩固。但另一方面,部分国外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倒闭破产,使得光伏产业成为部分国家贸易保护和外交博弈的目标。尽管我国已经通过光伏制造业“走出去”加速产能全球布局,但新一轮贸易调查与以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将范围由针对我国转向针对中国大陆及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布局的基地,意图对我国光伏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方位封锁。2018年,美国针对全球光伏产品的“201”调查以及印度针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马来西亚进口光伏电池组件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均将尘埃落定,结果不容乐观。并且美国和印度已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光伏市场,这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以及海外工厂的运营都将带来较大挑战。当前面临的市场情况以及贸易形势与上次光伏调整相类似,需提前做好预案,避免重蹈覆辙。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补贴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和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不足,补贴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截止2016年底,可再生能源附加资金缺口已达到520亿元,预计到2017年底,补贴缺口将达到800亿元。多数光伏发电项目难以及时拿到补贴,增加了全产业链资金成本,特别是光伏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且业务单一,融资能力较弱,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有可能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二)光伏项目弃光限电严重

西北地区限电较为严重,新疆、甘肃地区2016年弃光率分别达到31%和30%。弃光因素包括经济社会、体制机制等等方面问题,包括一是当地光伏电站规模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电源与电网规划不协调;二是受当地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用电负荷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三是受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四是灵活调节电源不足,电网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五是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不足,难以在更大范围消纳。

(三)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乏力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后,原有支持渠道大幅减少,新的光伏相关科技研发专项尚未实施,产业化研发投入相对薄弱,关键工艺技术和高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新型薄膜、异质结电池等新技术发展滞后。光伏发电国家与地方建设规划、年度计划不协调,加上光伏上网电价调整机制不合理,导致市场大幅波动,给制造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严重,高性能光伏产品供应不足。

(四)光伏电站用地税费及成本较高

光伏用地性质认定存在多龙治水,如同一块地,国土、林业、农业的认定有可能存在分歧,严重影响光伏电站项目开发,也给电站税费带来沉重压力。用地的“一刀切”管理方式,也影响到“光伏+”应用模式创新,如国土资规〔2015〕5号将包括光伏组件方阵在内的所有用地均按建设用地管理,但实践中光伏组件方阵并不改变土地用途,却按建设用地管理,增加了光伏发电用地成本。用地成本和税费收取不规范成为光伏发电降成本、减补贴的推进。

(五)标准体制建设滞后

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标准制修订进展较慢且与产业有所脱节。部分行标由于存在归口交叉问题,立项效率低。国际标准化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及经费,企业骨干技术专家难以投入大量精力到标准化工作中,导致部分国家标准转换滞后。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通道尚不明确,也尚未被地方政府列为支持对象,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报告完整PDF版:2018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