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光伏组件设备采购公告引发关注。
招标项目为广东双兴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9.5MWp分布式光伏发电节能改造项目光伏组件物资采购,项目所在地为广东省佛山市,招标人为广东立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由佛山市投资控股集团和广东电网旗下公司共同成立的广东汇源通集团百分之百控股。
4月底,该项目发布第一次招标,拟采购功率不小于715Wp的N型双面双玻单晶硅光伏组件,预计采购容量2851.42kW,并且每MW配送5块光伏组件作为备品备件,不足一块按照一块计算,备品备件包含在总价里。
值得重视的是,第一次招标即明确了总价限价,暂定230.965020万元(含税),单价限价0.81元/W。买方按项目需要分批次下单,下单后支付下单容量金额的90%作为预付款,卖方在收到款项后的7个工作日内发货。
不过,原定于5月20日的开标并未如期举行,而是发布了第二次招标。对比两次招标,除时间延后外,采购内容、限价、投标人要求等重要内容并未改变。
第二次招标的开标时间为6月10日,两天后,中标候选人出炉,共有3家企业入围中标候选人,前两名投标报价同为199.5994万元,第三名报价218.989056万元,均在限价范围内。
第二次开标的十天后,该项目中标结果出炉,不出意外,由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按照2851.42kW的采购容量计算,则单价为0.7元/W。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无论是买方付款还是卖方发货均未如期进行。发布中标结果的一个月后,7月21日,中标结果更正,公告直指原第一中标候选人和第二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项目招标文件规定,原第三候选人湖南一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标。
虽并未获得相关投标企业的回复,但此招标的明显结果即中标金额提高了,同样按照2851.42kW的采购容量计算,则更正后的最终中标单价为0.768元/W。
众所周知,近期光伏产业链“反内卷”行动正如火如荼,前有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再次明确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后有高层会议压顶,强调各产业链价格不能低于全成本。基于此,从硅料、硅片、电池至组件,各环节均已调价。
根据北极星数据库,6月光伏组件中标均价为0.756元/W,7月中标均价暂时落于0.738元/W。

(注:数据来源于北极星数据库)
但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光伏产业链价格重回理性区间是行业翘首以待,但切勿让毁约、撕单、阴阳合同等卷土重来,共同维护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水七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