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并应用更清洁、效率高、可持续的能源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太阳能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首屈一指的新能源,带动了光伏产业的勃然兴起。作为新兴产业和新动能的代表,光伏业经历了一轮热潮期,但是成本高、亟须技术升级、对补贴的依赖度高等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国家的光伏产业。
在各国光伏行业百舸争流的情况下,中国光伏行业持续稳定发展。3月2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6年中国光伏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光伏行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
中国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部分国家频繁出台的贸易保护政策却使得中国光伏的全球应用步伐一度受阻。然而,中国光伏仍不断地在“走出去”方面实现突破,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探寻新的生机。
“双反”压制中国光伏海外生根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当前国际能源竞争的重要领域。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延续了前年以来的回暖态势,产业总产值达到3360亿元,同比增长27%,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尤其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光伏资源整合加速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愿增强。如2015年,江苏阿特斯斥资约16.6亿元从日本夏普手中成功收购了美国最大光伏电站开发商阿诺˙哈里斯是再生能源公司,阿特斯强调“这是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之一”。
然而,随着中企海外并购活动日渐活跃,近年来欧美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而推出的“双反”措施给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大部分在欧美布局的光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
3月1日,欧委会宣布将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延长实施18个月,同时主动发起期中复审调查以逐步降低措施水平。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就此发表谈话称,光伏价格承诺是中欧双方通过磋商成功解决贸易摩擦的典范,希望欧委会以实际行动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及早彻底终止光伏“双反”措施。
实际上,欧美国家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等贸易保护活动由来已久。2011年~2012年,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先后向美国商务部和欧盟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这是迄今对中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至今,欧美国家对中企光伏产品发起的类似“双反”调查从未停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表示,美国的“双反”措施除了推高美国太阳能产品价格之外,对自身光伏行业就业也产生了巨大冲击,会导致一大部分光伏从业人员失业,所以美国这种行为无疑是“损人不利己的”。
新兴市场前景广阔
幸运的是,自2016年起,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境外工厂已遍布20多个国家,境外已建成的产能超过5GW。中国企业对印度、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出口显著提升,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占比降至30%以下,进一步降低了美欧“双反”的影响。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光伏产业海外拓展的巨大机遇,许多沿线国家缺电,也不具备修建大型电网和电厂的条件,光伏产业则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中企的光伏产品价格接受度高,电力可靠,将很好地助力沿线国家的电力发展。”
赵玉文也指出,现在新兴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猛增,美国和欧盟等中国光伏产品主要传统出口地的份额明显下降,以前对欧美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现在已经对新兴市场加大了出口份额,减少对欧美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双反”措施落地的冲击。
赵玉文还表示:“从统计数据看,现在东南亚一些新兴市场的需求量迅速增长,2014年下半年增长势头更快,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欧美的二次‘双反’落地会促使不少中国光伏企业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量来规避冲击。”
未来,中国还将推动光伏企业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积极开拓南美、中西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提升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原标题:冲破壁垒中国光伏转战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