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电站拥有的数量日趋增加,电站运行质量成为每个电站持有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而电价调整,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电站运维人员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又不断增加,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且电站上的很多问题和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人为的操作方法或者流程不当造成,同时由于电站存在的隐患较多,很难被人直接识别到位。以上所有,都指向一点,那就是光伏电站运维管控工作将越来越趋于智能化。那么,未来的智能化电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对比现在的运维方式,它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优势?青岛萨纳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萨纳斯”)在智能运维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智能运维支撑体系,下面就此做一下分享:
模块智能化向全面智能转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电站隐患排查、发电透明。
单从运维的工作来看,对人员技术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当出现故障的时,运维目标的最低要求是及时解决掉从而恢复正常。但运维它真正的价值并非于此,而是当在一个环节上发现隐患怎么立刻制止,把每一个点上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通过层层的隐患排除,最终实现最高效率。所以,萨纳斯要求先把每一个模块智能化(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配电装置,到未来的线缆等)。只有这样,通过大数据、通过算法、物联网、通信的综合应用来支撑软件系统的智能,各环节智能的整合是实现电站发电透明、消缺透明的直接手段。
生产过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智能化,实现少人值守,管理透明。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升高,后期的运维工作,人力将成为最大的成本。单纯靠人为去进行一项周而复始的工作,而且是20年的每一个24小时里都是在做同样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不出风险几乎不可能。萨纳斯注重对运维人员核心技能的提升培训,实现软件的智能化,将带动站长等一线的干部来学习更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的信息化,则极大的改善甚至摆脱一线人员传统的管理手段,使电站具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建立远程监控及大数据分析,实现多层级电站智能预警。
通过建设多层级智能预警解决方案,加强电站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加强现场SCADA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为电站运行人员判断电站细粒度报警及趋势性预警提供决策,一级建在一线(电站现场),二级建在总部集控或区域集控,通过远程同步告警、远程指导等方式,实现电站异常的排查,异常工单的闭环处理,通过集控与现场预警系统的相结合,实现了双重风险预警机制,辅助一线同事进行现场修复工作,加快故障修复时间、提升工作精准度。
发电最优控制,大区域决策服务。
截至2016年10月,萨纳斯已管控28省市超过1GW的电站,通过对GW级数据量的支撑,大数据平台分析的优势,已经实现了各电站纵向、横向的对比方案,为电站设计、选址及运营提供了理论数据。比如在电站运营阶段,打破电站孤岛效应,借助大数据平台,对比相同区域、不同区域等电站发电水平,分析所有电站发电损耗,获取电站最大发电能力。通过区域的划分,指标的引领,实现电站在传统运维基础上的创新提效。
大数据分析主动挖掘低效器件,实现预防性维护。
通过挖掘设备间的对比分析数据,以及设备长期以来的效率和故障统计,进行设备的评估,为未来的设备选型和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借助大数据平台的分析,实现各电站的设备运行数据相通、各电站设备运行质量相通、各电站设备的发电指标相通、各电站数据的运行趋势相通。大数据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大数据也关注电站设备的故障统计以及消缺手段。通过评价设备的运行效率、故障率、消缺时间等运行期的数据,为设备选型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设备在各方面的运行数据及健康数据,对该设备的诊断、备件的准备、预防性检修等提供可靠依据。
远程监控诊断,集控共享管理,实现电站运行透明。
借助于能源互联网思维,实现总部与电站相结合,站与站相结合,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平台,实现总部集中调度管控,借助远程视频+语音、专家经验库及远程专家技术指导,实现现场疑难故障及时修复,完成各站疑难杂症远程指导、各站关键操作远程监控,实现电站故障及时排查、操作准确规范。萨纳斯搭建的连接各管控电站的集控平台,可综合管理配备电站运行人员、电站备品备件等资产,实现电站资产、电站人员等的灵活配置、资源共享,优化电站资源利用率。
除了以上,智能运维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还需要借助先进的设备终端和成熟技术,通过软件、物联网、智能光伏终端、无人机、远程专家协同的横向综合运用管理来实现高效运维。加上大数据架构系统的实施,纵向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用数据说话,用软件说话。真正发挥在未来25年智能运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