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光伏巨头不断加码建下游电站,热火朝天;一边却是分布式光伏雷声大雨点小,死气沉沉。两种模式截然不同的“待遇”,多少反映了赚快钱,靠补贴仍是光伏产业的主流。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中的一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发展渠道、盈利模式却只有新兴的“形”,而没有新兴的“魂”。所幸的是,全美第二大光伏企业SolarCity和明星电动汽车特斯拉的结合引起了业内的关注,给光伏甚至是清洁能源行业的企业更多启发。
被称为光伏“新贵”的顺风光电3月18日宣布,其投资的13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在宁夏石嘴山开建,这也是顺风光电目前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而就在几天前,天合光能宣布公司位于甘肃武威的50兆瓦太阳能电站已成功出售给香港上市公司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面对国内外光伏市场的不景气,国内不少光伏企业纷纷通过投资下游光伏电站进行自救。除了顺风光电、天合光能外,海润光伏、中利科技和保利协鑫等众多光伏企业都计划或在建光伏电站。
“建下游电站不管是自持还是出售,对于企业来说盈利上都更有保障,因为下游电站会持续用企业的光伏组件产品。”卓创资讯能源分析师王晓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电站的出售比单独出售组件要容易,而且盈利空间更大。
据了解,通常情况下,建设一座光伏电站3—5个月就可完成,国内企业若拥有充沛的资金以及丰富的光伏组件产品和技术,电站建好后转手卖给下家,从电池片生产到组件整装再到电站建设的综合毛利率预计在30%—40%,非常可观,明显高于单独出售组件的毛利率水平。
电站平均10%以上的内部收益率让众多行业资本趋之若鹜,而反观分布式光伏,如果全部发电量并入电网,项目投资的内部收益率仅为3%—5%,并没有多大吸引力。那么,建电站就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王晓坤指出,现在光伏巨头都在建下游电站,但是国内限电问题还是存在,要是电上不了网,电站饱和、过剩的现象就有可能出现。另外,光伏发电需要政府补贴才能保持运营,政策性太强。如果政府有一天不补贴了或者说政策变了,那么,抗风险能力就太差了。
正当光伏电站的兴建热潮在国内展开时,去年12月,全美光伏第二大公司SolarCity却对光伏储能技术进行创新,借助特斯拉的电池,推出一项储能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模式,今后中国也可以做。而且这种模式会越来越多,除了汽车以外,还有很多产品也可以如此,比如说与路灯结合等,凡是能用电的地方,太阳能都可以出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事实上,国外特斯拉与SolarCity的结合已经让国内一些企业看到一个全新的未来光伏发展的前景。其中,天合光能在前段时间的业务调整上就做出了改变,三大块的业务中,除了组件的制造是中心业务和建光伏电站外,还有另外一块业务就是光伏应用,包括储能、分布式、小系统等。
光伏应用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且光伏应用在未来对于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更可持续,因为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特斯拉汽车外,飞机、帐篷、衣服等都可以应用到,但这些需要时间去实现。”天合光能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因此,尽管光伏应用到目前还没有给公司的收入贡献很大,但是公司对未来市场发展的前景很看好,现在也是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资金在前期的准备、市场开发以及一些技术的筹备工作上。
必须承认,在目前的情况下,要使太阳能发电成本低于普通发电,生产光伏的成本就得降低,这就要靠技术创新。王晓坤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当光伏企业有一天能摆脱政府的补贴,就是根本性的改变。Solarcity和特斯拉在储能上的创新也算是探索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