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催变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布局。近年来,迫切希望振兴的光伏产业和亟待调整布局的冶铝产业都把消化产能、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利于民生和谐科学发展的契机盯住了西部开发。这两个产业在西部的迅猛崛起,引人注目,既带来惊喜振奋,也引起了隐隐的不安。惊喜振奋自然来自于这种双双崛起给西部开发和国家经济调整增添的源源不绝的新的正能量。那引起不安的又是什么呢?最突出的是这两个产业在西部产能的分别快速增长,造成了各自产业领域内的新的与发展事与愿违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如不重视,任其发展,将会大大减弱正在聚集的正能量和能量的发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光伏振兴“牵手”铝业西进:一石三鸟?

2014-01-03 10:48 来源:Solarzoom光伏杂志 

西部大开发催变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布局。近年来,迫切希望振兴的光伏产业和亟待调整布局的冶铝产业都把消化产能、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利于民生和谐科学发展的契机盯住了西部开发。这两个产业在西部的迅猛崛起,引人注目,既带来惊喜振奋,也引起了隐隐的不安。

惊喜振奋自然来自于这种双双崛起给西部开发和国家经济调整增添的源源不绝的新的正能量。那引起不安的又是什么呢?最突出的是这两个产业在西部产能的分别快速增长,造成了各自产业领域内的新的与发展事与愿违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如不重视,任其发展,将会大大减弱正在聚集的正能量和能量的发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初露的端倪,在警示我们,刻不容缓,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审视光伏振兴和冶铝西进正在出现的矛盾,解决其已经出现和可能加剧的问题的时候了。

冶铝西进带来的新问题因电而起

近年,在产能过剩、电价提升、环保投入加大的趋势下,我国冶铝产业面临着国家对压缩产能和市场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西部开发为这种压力的释放提供了突破口。这种突破口的巨大吸引力,除西部开发的政策因素外,主要出于以下的西部魅力。

其一,西部拥有铝土矿资源蕴藏丰富。其二,西部地广人稀、土地使用和环卫治理的投入很低,政策优惠。其三,西部电力资源丰富,电价低廉。这三大因素中,第三个因素,尤其磁力巨大,已成为当前冶铝西进几乎形成狂奔之势的主要原因。

这种狂奔势头,目前已经造成了,几年来宏观调整要求下的冶铝压缩产能目标几乎落空。据有关资料反映:在这种趋势下,总产能不增反降的冶铝业在新疆的产能新增最为突出:新疆2012年电解铝产能已达110万吨,同比增长高达274%。

西进添喜,狂奔增忧。忧从何来?实际上根源就在上述的第三因素在显示其左右市场的巨大威力。具体说:就是,目前,西部由于能源、电力充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多余电力难以就地消化,这些暂时的市场现状,促使该地区成为全国电价的低谷区。

以新疆为例,电解铝现用的电价,网上电价为每度0.25元,自备电价在0.20元左右,而山东、河南等地的电解铝电价平均在0.65元以上。相差幅度几近三倍。鉴于电价成本基本上要占电解铝生产的40%至50%。

那么,显而易见,利用西部电力在西部生产电解铝有着极大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开发大西北与西部发展的前景,又形成趁势可上的东风,这样,怎么能不产生电解铝产业投资向西部转移的巨大冲动呢?

当然,这种冲动引导得好自然是好事。可是,如果宏观调控稍微偏差和失误,无疑也会带来负面效应。

首先,铝业西进之所以呈狂奔势头,其逐利动机,是为了扑捉东西部电价悬殊的商机,是盯上了目前西部落差极大的电价。

可是,西部目前可提供电解铝的低电价电力,几乎全部是来自于以煤炭石化之能源所生产。电解铝的生产增速过猛,必然带来这种电力的供需紧张,电价上扬,为维持高额利润和产能增量,势必会带来以煤炭石化能源为燃料的电力项目的跟进。

于是,在电解铝逐利动机驱使下,西部伴随冶铝狂奔的同时,必然出现的电力大发展,就会仍然盯住从煤炭石化资源获取能源的发展路线。据了解,目前,新疆已达每年百万吨产能増量的电解铝生产,几乎没有一家不是选择的煤炭石化电源。而且,这些企业的近年发展规划,似乎对电价成本当前相对高出几倍的当地光伏电源无一有具体的打算。

所以,维持百万吨电解铝产能的增加,按每吨耗电近14000度计,新疆每年就需新增电力140亿度,相当于每年新建2个100万千瓦的电厂,每年新增耗煤500-600万吨。仅只新疆已经如此,如果,将西部各省综合起来计算,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惊心动魄的电力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啊!

于是,由逐利而狂奔的铝业西进,不加节制和调控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种西进会演变成将非清洁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及环境治理重负的西部转移,会造成对光照资源得天独厚的西部光伏以及清洁能源发展环境与机遇的挤兑和排斥,会形成新一轮的对西部优质煤炭石化资源的低效开发,和作为电力燃料的低效滥用,或进而引发不顾生态保护和地质、人文资源保护的水电滥上……

光伏西进徘徊不前,难显清洁能源利用优势

近年来,对西部大开发,就国家产业调整而言,人们对光伏产业在西部的发展,其给予的厚望,并不亚于电解铝业的西进。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疆的丰富资源和光热地理优势的得天独厚。不仅,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多晶硅原料基地在西部已奠定根基,而且,其光照利用效率几近东部一倍的开发优势,给光伏降本占领市场、发展终端的光伏发电以极大空间。

可是,我国面临“双反”压力,产能相对过剩,亟待拓展国内市场的光伏产业、特别是光伏发电产业,近年来在西部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基本上呈现着雷声大,雨点小、地皮不湿,实际上犹豫徘徊的精神状态。

前几年,西部大上光伏荒漠电站的大呼隆势头有过,可是,转眼即逝,没有看到几个大光伏在西部开发中有大的电力贡献。随后的偃旗息鼓虽然近年再次被光伏新政以及电价调整所唤起,但是,以良好新局重振旗鼓的开端还在千呼万唤之中。

电力与清洁能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无人不知。但是,它在我国的西部开发中,怎么却给力不足或有劲无从发挥呢?光伏西进其实也遭遇了铝业西进遇到的类似问题:西部有丰富的煤炭石化能源,当前市场燃煤发电的市场电价远低于东部地区,呈现极大落差。只不过:这种落差给铝业西进的是几乎过了头的吸引力,而给予光伏产业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离心力。

这种差价,使燃煤发电在市场竞争中的明显成本优势,压迫得尚需在成长中加以扶持的光伏发电几乎在西进中难以抬头。即使过去的金太阳工程和国家反复拟定的补贴政策,都难以激起社会投资的真正的持久的投资信心和热情。拿项目、边投入边观望,实际上举棋未定的心态,使已经上马的项目难见成效,新的项目投资难以实际到位。

出现和存在这种现象,原因已经十分清楚。显然是市场价格和投入成本促成的利润和利益考量,在左右着投资的方向和运作。

按理说,西部最有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就其资源来说,西部当前的光伏发电成本最靠近电力市场的平均成本,且最具在产业进步中形成利润的空间,若出现规模发电和规模市场相互匹配和谐的发展格局,西部光伏产业的大发展,无疑将成为我国光伏内需市场发展的突破口,光伏产业新一轮发展的立足石。

可是。西部开发的现在和未来的规模电力市场,其中最大和最具潜力的市场在冶铝等有色冶金和电化电解工业,而这些工业,目前已有的生产能力和正在开发中出现与建设的新项目,他们在现行的价格机制下,几乎丧失了与光伏产业的亲和力。铝业西部狂奔的势头,引起的对西部廉价燃煤电力的追逐,带动的是对西部燃煤等其他电力的投资和市场占有冲动,光伏规模发电,如没有政府更多的投入支持,就陷入了更受冷落的局面。可是,政府的投入和扶持财力是有限的。

虽然,以分布式电站的小规模发电的分散广布格局,占领城乡民用和农牧用电力市场,也不失为积少成多发展西部光伏发电的一个良策,可是,西部电价的低廉和充沛以及电网配套、政府多年形成的对西部民居和农牧用电的优惠政策,使农牧区和城乡居民在享有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很难摆脱现有的用电习惯与价值取向。即使执行目前的光伏电价补贴,除少数缺电和无电地区外,民间投资也很难冒着风险对获利有限的光伏分布式电站产生兴趣。所以,以这种方式,积少成多,以期在在西部形成规模市场、规模示范效应并不乐观。

成本、价格的直接因素不但造成了光伏发电难以被西部市场接受,而且它更助长了在西部资源同样丰富的燃煤石化电力的市场占有与扩张。在西部,当前,低廉的燃煤电力的市场地位仍举足轻重,即使是未来市场,在西部开发中也对其继续看好。一些地区新上的大项目、实际投入巨大和见效的基本上都是此类热电。就如西部某地重点建设的光伏循环生产产业基地为例,其代表性的项目就是两大数十万千瓦的热电项目。一些对引进光伏发电投资表现虽很积极的地区,实际上却快上着燃煤发电项目,在规划着工程浩大的水电。这种状况,使不少光伏投资者对这些地区的投资信心自然锐减。

在这种情势下,社会、专家、政府,虽对西部光伏发展抱有极大期望,但在市场运作的实际调控中,不能不时有顾虑、格外谨慎,对西部光伏发展的速度、规模、着力方向常有疑虑、有所摇摆,一时感觉发展过快,一时又认为明显滞后。这种状态,又加剧了社会投资对西部光伏的观望心理。

于是,东西电价的悬殊、电力资源与供需的西余东紧,环保压力的东大西小,资金积累的东富西贫,促使各方面做了光伏在当前情势下在东部加快发展分布式电站的现实选择。目前光伏发电的国内势态,东部跟风趋热,西部不温不火,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这种状况虽能带来光伏内需市场的拉动,部分光伏产品产能消化,电力清洁能源供给的一些补充,但它毕竟是市场配给与资源配置矛盾的暂时妥协的产物,从根本上,是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与市场供需和谐的科学原则的,所以,它所促成的当前出现的光伏东热西不热的实际逆光照资源发展的趋向,已成为光伏发展的软肋、有识者的隐忧,也不能不对之有清醒的认识。

科学统筹以宏观调控市场的手段解决我国光伏“弃光”、电铝“追电”乱象

综合考察铝业和光伏产业在西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困境和给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尴尬,科学统筹的正确运用显得尤其至关重要。

能不能做出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宏观调控上,运用价格杠杆的市场手段,适当提高西部电网对电解铝业的供电价格,使之在0.5元左右之间,并将电力因提价高于现价0.25元的盈利部分,通过税费征收转移为对发展光伏的扶持资金,做为用户使用光伏清洁电源的补贴,并要求西部的电解铝必需增量大部分使用光伏发电。这样,就会一石三鸟,收到多种良好效果。

一是,适当提高了铝业西进的电力成本门坎,有助于电解铝在提高用电效益的技术更新中,放慢西进的狂奔速度,以致减弱这种狂奔带来的恶性竞争以及由恶性竞争造成的对铝业产能压缩和产业调整的不力。

二是适当压缩了西部电力在发展煤炭石化能源方面的暴利空间,会带来对西部冲动性发展非清洁能源电力的遏制,给光伏追光在西部良性发展以资金扶持和生存环境。

三是,这样的调控,价格幅度不大,税费财政转移合理,不会对铝业伤筋动骨,而使对电力的结构调整顺势而为,在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中并没有过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

这种假设也许将实现一种梦想。比如,以新疆每年新增100万吨电解铝产能计,若选择光伏能源,就可少建2个100万千瓦的煤炭石化能源的热电厂,在扣除光伏发电的自身煤炭消耗外,仍可节约数百万吨的煤炭消耗,减少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环污排放。

与此同时,也就扶持光伏在西部每年仅此就可达近10GW光伏电站的建设。并将西部的优质煤炭石化资源从传统的燃料低效使用中解放出来,高效开发利用。对新疆来说,这将是一个堪称美妙的可持续发展梦想。

这种梦想如果能够变为现实,将会延伸影响到新疆以外的其他西部地区,延伸到西部开发中意欲发展的其他的类似巨量耗电产业,这又将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格局,绿色能源利用改变“弃光”困境,让光伏产业在规模化利用发展中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应该说不失为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机遇。

那么,在铝业和光伏西部发展的当前纠结中,能不能关注、研究一下这个梦想呢?(房渊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