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和很多其他太阳能光伏企业掌舵人曾经是他人效法的榜样,他们在快速成长的高科技领域快速建立起了盈利的企业。中国政府也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设定了目标。尽管光伏产业猛然遭遇了逆转,很多光伏企业高管本人仍是非常骄傲的人,因此,不大可能为换取援助资金而同意政府提出的许多苛刻条件。也许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难以接受的就是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很多高管都将企业视为自己的个人王国。
光伏首富诞生

他是旅居澳大利亚的世界顶级光伏科技专家。他用四年的时间,成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进行了产业化。企业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入籍澳大利亚的他被“错误”地挂上了“中国内地首富”的桂冠。他———就是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博士。
2006年,乘光伏大牛市东风,施正荣凭尚德控股上市,坐拥150亿元财富,一举成为“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2008年其财富数继续飙升至 348.2亿元。然而,2008年之后多晶硅大牛市发生逆转,其财富飞流直下,至2012年下滑至30亿元,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上位列第406(表 1),截至2012年4月11日,尚德控股市值不足5亿美元。
施正荣创业史
虽然施正荣一再强调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历经十多年的技术积累,经历“社会大学”的残酷考验,但不可否认,相对于绝大多数同行来说,这位四十多岁的科学家富豪一路走来,确实是福星高照。

出生没几天,施正荣便因为家庭贫困被送到了施家。骨肉分离,这件多少带着些悲剧色彩的事情,在施正荣身上却变成了喜事。这是一户好人家,爷爷有经济头脑能挣钱,家里十分殷实,父母勤劳善良,宠爱孩子,即便是后来有了自己的几个孩子,却依然将养子视同己出。更重要的是,施家重视教育,一路支持施正荣读书。
高中毕业,赶上恢复高考第三年,16岁的施正荣顺利考入长春理工大学,四年之后,又顺利进入中科院上海光学研究所读研。毕业参加工作刚刚两年,遇上单位有两个出国名额,施正荣参加考试,正好得了第二名,得以游学澳大利亚。
留学一年期限眼看就要结束,施正荣几经巧合,敲开了一位叫马丁·格林的太阳能教授的门,对方正好需要一位光学研究方面的助手,施正荣第二天便拿到了留在澳洲深造的邀请书。更重要的是,马丁教授是全球太阳能科学的权威,施正荣一不小心投奔在一代名师门下。
回国创业,施正荣遇上了一个难以想象的保姆式政府。这个政府先号召当地的8个国企,一块给施正荣创办的尚德公司投资600万美元,在尚德羽翼渐丰准备到海外上市的时候,又号召国有股全面退出,为风投让路,也大幅提高了施正荣个人的持股比例。
尚德的产品面市不久,德、美等国先后出台相关法规,全面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太阳能电池市场因此暴增,面市不久的尚德产品技术先进,价格优惠,使其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登陆纽交所的尚德,也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新能源概念股,市盈率高达五六十倍,远远高于在纳市的中国网络股,也因此成就了施正荣的近两百亿身家。
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虽然施正荣自感历经艰难,但相对而言,尚德的发展还是相当顺利的。2002年,经过一年多筹备,尚德顺利投产,第二年,便实现了90多万美金的盈利,同时开始成倍扩产,到了2004年,尚德已经获得了近两千万美元的利润,2005年达到了5000万美金,刚刚过去的2006年,预计可以获得一亿美金的利润。

不过,施正荣的扬名天下,是在2005年底尚德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随着尚德股票的持续飙升,施正荣的个人身家也在几个月之内向两百亿人民币逼近,当大家将眼光投向这位留洋博士之后才发现,太阳能科学并不是他唯一的知识,对资本运作规则的娴熟运用,在这场科技财富传奇中同样不可缺少。
如前所述,尚德成立之初,施正荣依据现金和技术入股,持有公司25%的股份,之后经过一些公司奖励,股份有所提高,然而在尚德上市之后,大家却发现,施正荣持有的股份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到了46.8%,这中间经历了一场涉及境外机构贷款介入、风险基金注入、国有股退出等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戏法,最终的结果是原来国有投资者获得十几倍的收益套现退出,境外机构贷款方取得成倍收益,风投们拿到自己想要的原始股,整个游戏的总导演施正荣自己则摇身成了尚德的最大股东,大家皆大欢喜,尚德也顺利上市。
“我花了十个月时间,在研究资本里面的东西,这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的一个游戏,”施正荣感觉自己现在在资本市场上也是专家了,“给其他企业当个顾问没有问题。”现在,施正荣另外一个身份是纽交所“国际顾问”,这个职务全球只有30位。对于国内的后来者,施正荣提醒,资本这个游戏要玩得好,需要一个很强的实体支持着,那样就会玩得锦上添花。
由光伏“巨人”变成“过街老鼠”

十年来,光伏巨头尚德一直被视为海归科学家、开明地方政府和海外资本结合的典范。但如今,一切又回到了十年前。这样的局面就像“中国光伏产业之父”杨怀进所说的,这多像是一场烟火,砰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都是灰。
用四面楚歌来形容无锡尚德目前处境,丝毫不为过。外部市场环境恶劣,并且受到欧美印三方围堵。最要命的是尚德总债务超过35亿美元,裁员不断和高管离职,一时间人心惶惶。
以无锡尚德目前的境况,要实现自救,几乎不可能。因此,唯一的途径,就是他救。但是,施正荣拒绝了以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为条件的政府救助,这让政府高层相当愤怒。
谁在“消费”尚德?谁在掏空尚德?所有人希望,地方政府能在催肥虚胖企业的不归路上及时回头,但是他们没有;所有人希望,尚德不再挥霍钱财和青春,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政府提出的两个建议
首先来看看本周稍早有关江西赛维的消息和尚德电力的现况。尚德电力於2005年在业内率先实现赴美上市,可谓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先锋。江西赛维本周稍早宣布出售17%股权以换取急需的2,300万美元资金。这看似是当地政府牵头接管赛维的第一步,江西赛维是中国光伏行业身陷危机最严重的企业,每个季度的亏损额数以亿计。

尚德电力同样急需资金,弥补运营资金缺口并偿还明年初将到期的近6亿美元的欠债。但是媒体报导称,尚德电力创始人施正荣回绝了当地政府提出的两个建议。
计划一:政府将买下明年到期的债券并提供额外的资本注入,但前提是需要施正荣将全部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也就是说他可能因此失去所持有的30%尚德电力股权。这些股权曾令其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根据公司当前的市值,这些股权的价值仅为区区4,600万美元。计划二:尚德电力退市,变身国有企业。
这两项计划都将导致施正荣不再能够掌控多年来苦心建立和经营的企业,作为援助计划的一部分,国资股东必定要求他离开。施正荣也许认为自己能够商谈出一个有利於自己的方案,但是我认为国资方必将坚持开出的援助条件,包括施正荣离开公司。结果可能耐人寻味,政府最终将获胜,但是这也许在尚德电力变得遍体鳞伤之後。一句话:中国政府将坚持国有化和施正荣离开公司等援助条件,这必将引发对尚德电力控制权的争夺,而政府最终将取胜。
拒绝政府救助
今年8月,“受全球太阳能基金(G SF)5.6亿欧元债券欺诈”案影响,无锡尚德危机全面爆发,施正荣辞去CEO一职。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和意大利的法院先后对无锡尚德提起诉讼。供应商则不断闹事,要求政府接管尚德,清算欠款。

以无锡尚德目前的境况,要实现自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唯一的途径,就是他救。
9月27日,无锡市市长朱克江前往尚德,与无锡尚德商议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局。朱克江还推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服务小组,该小组成员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还有金融机构及无锡国联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国有企业,小组的任务就是:如何救助无锡尚德。
尚德电力媒体关系副总裁龚学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朱市长来了以后,也明确要支持企业发展。朱市长说,欧美国家这种毫不遵守游戏规则,遏制中国企业发展的做法,实际上是遏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他说,作为中国政府,不救企业,不帮企业,谁来关心企业,谁来救?”
尽管朱克江表态要继续支持尚德,要救尚德。但对于来自政府层面的救助,无锡尚德的态度却十分暧昧。政府出面救助尚德,当然是有条件的。无锡当地通行的说法是,无锡市政府给尚德提供了两条路选择:一是,政府出面购买该公司明年3月到期的总额高达5.75亿美元的可转债,然后经国开行注资救助,但前提是需要施正荣将全部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另一个则是,上市公司尚德电力退市,实施国有化。然而,这两条路都被施正荣拒绝。龚学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没有就此问题展开回答。
施正荣出局在所难免
政府表现出救场的高姿态,但尚德方面却不愿被接管,这让无锡市政府很难堪,也很恼火。

“从目前的市场大环境来看,无锡尚德短期内很难实现自救。政府出面救助几乎是不二选择。但施正荣不配合,这让政府很被动。政府不可能让尚德破产,以现在的情况看,早救好过晚救。因此,如果尚德方面继续消极作为,不排除政府会采取强硬手段,迫使尚德国有化。”无锡当地另一家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政府已经放出风声,施正荣出局已经在所难免了。”
在该人士看来,施正荣长于技术,但企业管理是短板。而这块短板,其实才是尚德的命门所在。 “行情好的时候,企业管理的作用看不出来。到了产业低谷时,管理短板给企业造成的致命伤就清晰可见了。要是在前几年尚德就精打细算饱备饥粮,即使面对目前的困境,尚德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只有管理和技术双优的企业,才能从容应对行业景气的波动。”
林伯强对记者表示,只有政府出面才能挽救无锡尚德现在所面临的危机,现在政府也没有(其他更好)办法,必须要管这事,要是不管无锡尚德只有倒闭破产。“政府接管后,施正荣可能会继续留在尚德,但是其公司的主导地位将被政府取代。”
施正荣能否再次摆脱噩运
十年来,尚德遭遇了三次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

第一次是在2003-2004年,最艰难的时候尚德两个月发不出工资,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渡过难关。2008年是第二次惊险的年份。这一年尚德因金融危机实施裁员、股价暴跌、资金链紧张,一度传出破产消息。对尚德那些身家过亿的创业元老来说,现在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他们刚创业那会儿,公司又到了快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了。
为了应对困局,9月中旬,尚德宣布暂停在无锡地区部分电池工厂的生产,同时继续优化组织架构,这次产能调整涉及的员工约1500人。数百名情绪激动的尚德员工围堵在厂门口,为维持秩序,周围拉起警戒线,被裁员工聚集在厂区门口讨要说法。
此外,公司的高管团队也出现离职潮。引起注意的是尚德创始人张光春或辞去副总裁职务,据悉,张光春已于8月份提交辞呈,会有三个月交接期,将于今年11月离职。另外,尚德电力10月10日的公告还曾称,任职两个月的公司代理CFO丁怀安已经辞职。此前,尚德已于8月16日宣布施正荣辞去CEO一职,其职务变更为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
尚德这种短期的、大范围的人事变动肯定是不正常的。一时间,无锡尚德人心惶惶。现在没有人知道尚德病情有多重,要付多大代价,能不能救活;说不救,又怕它立刻就死掉。
面临现在的窘境,施正荣能否像前两次经历那样有惊无险,顺利过关?这次经历对施正荣来说是璀璨人生的败笔,还是波涛汹涌之后的风平浪静,现在还无人知晓。让我们继续关注事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