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数月之久的中欧光伏矛盾或有望通过磋商化解。昨日(9月19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日前由商务部派出的代表团前往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就光伏电池反倾销案和多个国家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磋商,并已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
“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可以通过各种灵活的办法来解决目前的争端,化解摩擦。”沈丹阳说。
代表团赴欧交涉取得成果
本月初,在国内光伏企业的一片抗辩声中,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产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11日,商务部派出由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带队的代表团,前往欧洲就光伏案展开协商交涉。
代表团出师首站选在德国。早在8月末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就曾表示希望通过协商沟通和交流来解决相关争议,而不要启动反倾销程序。默克尔还曾承诺将游说欧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由于这一因素,默克尔的上述表态为代表团出访提供了部分思路。
两天后,代表团出访德国告捷。在我方代表分别同德国经济部、总理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洽谈后,德方表示,完全理解并赞同中方的看法,并称虽不能左右欧委会的立案调查及裁决,但愿意发挥积极作用,继续敦促欧委会公平公正审慎处理,优先通过磋商对话取得妥善的解决办法,努力避免贸易冲突的发生。德方对中欧最终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有信心,也将力促双方业界开展沟通与合作。默克尔也于17日重申: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争端,同时她表示已从德国企业那里得知,他们为这样的对话做好了准备。
随后代表团依次出访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和法国。据沈丹阳介绍,法国和欧盟相关官员都向我方代表团表示,愿意通过磋商讨论解决问题。
“现在中欧的谈判已取得较好的结果。毕竟这件事情影响太大,如果协商无果,可能引发中欧贸易大战,也势必会涉及到汽车、飞机等其他大行业的贸易往来。”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表示,“现在我国的反倾销调查还在进行中,中国是欧盟多晶硅最大的出口市场,一旦我国不再进口,欧盟企业的损失将非常巨大。这也是我们顺利协商的一个筹码。”
双方或各退一步求共赢
在双方的磋商中,欧盟贸易总司司长德马迪表示,此案是欧委会根据企业申请并依法律程序而进行的立案调查,在此过程中欧方愿意在世贸组织规则和欧盟法律框架下与中方进行磋商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白明向记者分析,根据目前代表团在欧盟的磋商情况,可以看出中欧双方已经站在了寻求共赢的立场。“如果照目前的情况下去,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中欧双方各退一步。”白明解释说,欧盟反倾销已经立案,不能更改,这对中国光伏企业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制裁。但未来很有可能缩小倾销惩处的产品范围,也可能会减少反倾销的高额税费。“这些还都只是推测,至于具体要如何实施,还得看欧盟的决定。”
王世江也认为,从当前情况看和解的可能性确实很大,不过接下来欧方可能会提出一系列的和谈条件。“表面上看,这是光伏产业间的矛盾,实质上却牵涉更深层次的利益需求。”他表示,由于欧盟自身深陷债务危机,也可能希望借此机会对我国购买欧债等得到更大的主动权。
白明表示,尽管当前整体形势趋向乐观,但中欧光伏问题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内光伏企业在此时仍需积极应对,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市场拓展工作还要继续开展。
日前,无锡尚德电力公司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基于全球光伏行业持续恶化,特别考虑到美国“双反”和欧盟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公司决定暂停在无锡部分电池工厂的生产,同时继续优化组织架构,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等经营目标。
中国陶瓷企业组团赴欧抗辩“反倾销”
在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欧就光伏问题进行磋商的同时,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带领的国内十几家企业,也正在欧洲为我国陶瓷企业可能面临的反倾销调查进行游说。
据记者了解,轻工商会组织企业代表已于上周末赴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听证会,向调查官员陈述中方观点。目前,中国有104家企业以及代表潮州140家企业的潮州陶瓷反倾销联盟参加了行业无损害抗辩。
事件的背景是今年2月欧盟对中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7.13亿美元。消息人士透露,中方此次进行的是行业抗辩,而不是单个企业抗辩。由轻工商会牵头,与欧盟的官员直接接触,可以表达涉案企业、行业的诉求,博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这和打官司不同。
不过,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欧盟在陶瓷问题上非常强硬,因为中欧在这一行业并不存在类似的上下游关系,而是直接的竞争关系,并且陶瓷行业劳动密集强度要大于光伏,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也会成为欧盟态度坚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日用陶瓷行业整体反倾销抗辩代理律师张毅表示,中国企业对欧盟的陶瓷产业没有构成损害,离开中国陶瓷产品,其成本会提高很多,而且有些产品它们不能生产,数量上也保证不了供应。张毅强调,这个听证会对整个抗辩有重要作用。
按照流程,预计11月16日欧盟将对本案进行初裁,初定行业损害幅度和倾销幅度,并据此设定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