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尚德“咋捐门”*其次美企“破产风”*再次晶科“污染门”*最近中硅“跑路门”*光伏春天在哪里?最近两个月,太阳能光伏业内出现的“风波”真可谓此起彼伏。先有尚德“诈捐门”让人莫名惊诧,再有美国三家光伏企业“破产风潮”让人惶恐不安,接连又出现晶科能源“污染门”让人忧心忡忡,近日再曝光中硅董事长“跑路门”让人大跌眼镜。一浪接着一浪,下一波,又

首页 > 光伏组件 > 其他 > 评论 > 正文

下一任“光伏门主”又会是谁?

2011-09-23 15:48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先是尚德“咋捐门”

*其次美企“破产风”

*再次晶科“污染门”

*最近中硅“跑路门”

*光伏春天在哪里?

最近两个月,太阳能光伏业内出现的“风波”真可谓此起彼伏。先有尚德“诈捐门”让人莫名惊诧,再有美国三家光伏企业“破产风潮”让人惶恐不安,接连又出现晶科能源“污染门”让人忧心忡忡,近日再曝光中硅董事长“跑路门”让人大跌眼镜。一浪接着一浪,下一波,又会是谁呢?

第一波尚德“诈捐门”

无锡尚德陷“捐赠门”慈善发票潜规则曝光

【引言】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尚德电力)由施正荣博士于2001年1月建立,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尚德全球分支机构遍及北京、上海、旧金山、东京、慕尼黑、罗马、马德里、沙夫豪森、首尔、悉尼等重要城市,目前拥有4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无锡、洛阳、青海、日本长野及上海,我们在全球拥有约11,000名员工。

一场慈善活动,现在却演变成无锡尚德与中国版权协会之间的口水战。自2008年起,无锡尚德连续四届赞助中国版权协会创意大赛活动,由版权协会下属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育教育)具体执行。今年,无锡尚德突然“转向”,不再让中育教育负责执行,试图自己全权负责该活动以及活动中的捐赠。目前,本届创意大赛已结束,无锡尚德捐助学校的1500万设备没有到位,不过已从慈善总会领到捐赠发票。

现在,版权协会秘书长罗凡华准备要回慈善发票,认为尚德“假捐赠、真避税”,而尚德则认为往年捐赠“罗凡华没有落到实处,甚至中饱私囊”,这也是他们在北京成立子公司独自运作的原因。目前,双方各执一词。

尚德“捐赠门”:一场愈演愈烈的闹剧

尔虞我诈

8月9日,“尚德诈捐门”的爆料人、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下称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罗凡华再次曝出新信息,内容包括无锡尚德副总裁解晓南利用无锡尚德“孙公司”侵吞无锡尚德资产、无锡尚德通过公益比赛谋取巨大利润等。

而整个事件的核心,源于一个中华慈善总会(下称慈善总会)介入,中国教育学会(下称教育学会)、中国版权协会联合主办,教育委员会承办的青少年公益活动——“尚德杯青少年创意大赛”(下称创意大赛)。

据了解,无锡尚德早先委托创新中意同时赞助教育委员会承办的两项比赛,其一为创意大赛,其二为“尚德杯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下称创业大赛)。其后,由于在运营过程中,创新中意与罗凡华利益分配不均,双方反目,导致版权协会将两项大赛拆分,由创新中意负责创意大赛,罗凡华个人成立新公司北京佳德创新教育有限公司(下称佳德创新)负责创业大赛。

而8月5日,罗凡华指无锡尚德在没有完成捐赠的情况下,收取了慈善总会开具的1500万元发票为由,挑起“尚德诈捐门”事件。

尚德诈捐门起底:当事双方“各怀鬼胎”

针对媒体报道的尚德“诈捐门”事件,无锡尚德近日发表声明,称整个捐款过程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冠名的一项慈善活动刚刚闭幕之后,参与者之一的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罗凡华向媒体报料,尚德电力在没有捐出赞助物资的情况下,就获得了中华慈善总会(下称“慈善总会”)1500万元的发票。

举报人中国版权协会秘书长罗凡华认为,尚德电力“假捐款,真骗税”。对于“诈捐门”风波,尚德集团高级副总裁解晓南表示,尚德已经致函中华慈善总会,希望其对此给出公正的评判。

无锡尚德就“诈捐”事件发表声明

尚德“捐赠门”:调查结果或在月内公布

身陷“诈捐门”事件的无锡尚德再被爆出诈捐案例。此前因尚德电力杯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冠名方无锡尚德未按“捐赠书”承诺支付价值1500万元的光伏发电组件而受到质疑。

9月7日,将无锡尚德拖进“诈捐门”事件的前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罗凡华爆料称,除了施正荣的妻子张唯将一批物资进行了二次捐献之外,此前无锡尚德还曾经冠名另一项创意大赛,并且提出将会对大赛进行捐助,但在活动快要结束时退出了赞助,此前承诺的赞助也没有能够兑现。

“诈捐门”事件的主角又多出了一位——施正荣之妻张唯。

罗凡华透露,此前在赞助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的同时,无锡尚德还曾经在2009年期间对于地震灾区进行捐助,但这次捐助的9套太阳能电站却是无锡尚德从此前“青少年创意大赛”的200套电站中抽取出来,再次进行捐助的。不过这一点尚未得到张唯本人证实。

罗凡华爆料称,无锡尚德不仅拿下了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的冠名权,在罗凡华的联系下,无锡尚德还冠名了罗凡华组织的另一个类似的活动——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罗凡华表示,这次的冠名赞助事件和“诈捐门”事件类似,无锡尚德在赚取了无数曝光之后,分毫未捐并退出了这一项赛事。

2011年4月17日,冠名为尚德电力杯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在北京启动,作为总冠名单位,无锡尚德副总裁解晓南出席了这一赛事的启动仪式,并发表演讲。同时还承诺将给予赛事一定的赞助。

但是赛事举办了将近3个月,大赛方面并未从无锡尚德处收到此前谢晓南承诺的赞助。不仅如此,在7月13日,也就是在该项赛事总决赛开始的一个多星期前,罗凡华却收到了来自无锡尚德方面单方面退出赞助该项赛事的通知。

罗凡华表示,后来无锡尚德方面表示在大赛结束之后,将会一次性打给罗凡华30万元。罗凡华透露,这笔钱既是对自己的封口费,也相当于是给赛事的赞助费用。不过在罗凡华意料之内的是,这笔钱最后还是没有给他。

对于罗凡华向外界透露的上述信息,无锡尚德方面表示暂不回应。“关于捐赠事件的调查我们现在还在进行,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是不会对外回应什么的。”无锡尚德副总裁黄建章在接受采访时说,公司或将在月内公布调查结果。

第二波美企“破产风”

由于债务危机从欧洲向美国蔓延,刚刚回暖的全球光伏市场再度风声鹤唳,海外一些光伏大厂更因抗不住“寒冬”而出现倒闭。仅上个月,美国就有三家太阳能公司宣告破产,其中包括在业内颇有声望的加州太阳能电力公司(Solyndra)。

“晴空巨响”EvergreenSolar申请破产

旧金山——亏损连连的EvergreenSolar公司周一(8月15日)宣布已经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条款申请破产。

太阳能电池制造商Evergreen公司表示将在美国和欧洲削减65个工作岗位,以为破产申请进行整顿活动。公司还透露,整顿活动还将包括停止其再米德兰的单纤维工厂的运营。

但Evergreen公司称希望其在中国武汉的工厂将不会受到影响,不过这也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与中国投资者对于企业运营的讨论结果,以及资金来源,还有工厂新项目晶片技术的产业水平如何。

Evergreen公司称正在考虑是否出售一些资产,包括晶片技术等。

一月期间Evergreen公司就曾宣布有意关闭其在德文斯的制作工厂,削减800个工作岗位。据美联社报道,Evergreen公司在宣布关闭其在德文斯的工厂之前,从马萨诸塞州得到了上百万的补贴和捐税鼓励。

Evergreen希望在申请破产的同时不影响其继续进行技术开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El-Hillow说:“我们今天所采取的行动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够继续为产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晶片。日常的生产还会继续,员工们也会尽职尽责的完成每一个任务和指标。我们也会丝毫不差的付款给材料供应商和服务商。”

屋漏偏逢连夜雨SpectraWatt公司申请破产

就在八个月前,英特尔旗下的SpectraWatt公司宣布了大幅裁员计划,如今,似乎这家公司也加入了EvergreenSolar的破产行列,公司已按照《美国破产法案》的第十一章申请了破产保护。

据《时代先驱纪事报》报道,SpectraWatt公司已于8月19日在波基普西的美国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并请求法院批准其于九月份拍卖价值数上百万美元的资产。申请书显示公司拥有近3400万美元的资产以及高达3800多万美元的负债。

据该份报告显示,SpectraWatt声称,由于供应商纠纷,加之多国高额补贴的竞争压力与制造成本的降低,这些都促使太阳能组件需求量的下滑。

《时代先驱纪事报》指出,SpectraWatt的首席执行官及首席重组官BradWalker在法院文件中指出,公司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寻找买家并解决与债权人的问题。然而,公司无法达成相关必要的协议,因而选择了申请破产保护。

他说道:“由于各种经营性问题,如与供应商及其他公司的纠纷,近来太阳能电池片市场的不断恶化。债务人的生产工厂已处于闲置状态,并停止了俄勒冈州的经营活动,仅保留了骨干员工,并变卖其资产。”

8月23日,纽约的时代先驱报记录middleton报告上周申请破产的Spectrawatt,寻求法院准许拍卖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资产。根据该报告,该公司将其破产归咎于供应商的纠纷和各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有更高的补贴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竞争压力。

船迟又遇打头风Solyndra拟申请破产

北京时间9月1日凌晨,路透社头条刊文《美太阳能创业公司Solyndra拟申请破产》,现全文摘要如下:

美国太阳能创业企业SolyndraLLC表示,受来自中国强大的低成本竞争对手的影响,该公司已经暂停了业务营运并计划提交破产申请。而在15个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访问了这家公司的一家工厂,美国能源部也扩大了对该公司的联邦贷款担保。

SolyndraLLC预计将会在下周提交11章破产保护申请,这也将成为过去一个月来第三家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太阳能公司。在两周以前,曾经是美国太阳能行业宠儿的EvergreenSolarInc.提交了第11章破产保护申请,而在此前四天由英特尔公司支持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SpectraWattInc也刚刚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的代表亨利•韦克斯曼表示,“这一系列的破产申请向我们发出了美国已经面临失去清洁能源部门的领导地位的警告。我们需要尽一切努力确保美国不会割让清洁能源市场给中国或其它国家。”

破产原因归咎中国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yndra近日表示,由于全球困难的环境和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不强劲,并且受到来自中国公司的低价竞争压力,公司将停止运转,并申请破产保护。

此前,Solyndra宣布计划关闭其在加利福尼亚弗里蒙特的工厂,美国能源部曾为该公司的弗里蒙特新工厂担保贷款5.35亿美元资金。

另外,EvergreenSolar和英特尔公司独立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pectraWatt也于近期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其中,EvergreenSolar在上个月宣告破产时表示,破产的主要原因是难以与获得政府和高额补贴支持的中国太阳能企业竞争。该公司其位于中国武汉的工厂仍将运营,并与中国投资者进行合作。

目前美国和印度方面指责中国政府对太阳能企业的补贴太过度。美国能源部称,中国对太阳能产业的强大的扶持政策对美国制造商构成威胁,从2010年12月至今,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累计下跌42%。

而中国业内则认为,中国太阳能产品价格低廉主要是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政府的补贴主要在于设备方面。

如今,光伏行业进入成本大战,高成本地区向亚洲低成本地区产业转移。

Evergreen、SpectraWatt和Solyndra在美国的倒闭,REC在挪威的生产线停产都表明了光伏生产以进入成本为王的时代。由于晶硅类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的研发成本不断上升,技术突破难度增加,生产工艺的提升成为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和生产成本下降的主要突破口。我国作为世界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具有产业链完善和人力成本便宜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国际知名企业不断向国内的分支机构增加投资。国内光伏企业将面临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破产风潮来袭美企情何以堪?

德国企业怂恿欧盟制裁

苹果公司近年来的强势崛起,曾被视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企业范本。如今,中国光伏企业也被海外业者贴上了同样的标签。

由于债务危机从欧洲向美国蔓延,刚刚回暖的全球光伏市场再度风声鹤唳,海外一些光伏大厂更因抗不住“寒冬”而出现倒闭。仅上个月,美国就有三家太阳能公司宣告破产,其中包括在业内颇有声望的加州太阳能电力公司(Solyndra)。这在部分海外人士看来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挤压所致,而德国企业更不断游说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制裁。

但在竞争对手眼中,中国光伏企业的到来却不是一件好事。

GTMResearch报告指出,目前美国仅有两家光伏公司能够与中国竞争,一家是FirstSolar,其采用的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技术与中国同行完全不同。另一家是太阳电力公司(SunPower),该公司能够幸存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转换效率极高,中国产品无法替代。

据悉,刚刚关闭加州一座工厂与德国若干生产线的德国大型光伏组件制造商SolarWorldCEO阿思拜克(FrankAsbeck)已联合其他企业向德国政府与欧盟进行游说,认为中国的光伏企业向欧洲市场倾销,政府应该进行制裁。

一时间,中国光伏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同时,不得不迎接贸易政策变化的挑战。

多家海外光伏企业破产德企怂恿制裁中国

倒闭根源何在?

美国太阳能公司Solyndra9月1日宣布停止生产并将在近期申请破产重组,这是一个月以来第三家美国太阳能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公司在短期内无法和拥有大量资源的外国制造企业竞争,”该公司在声明中说,该企业拥有美国能源部5.35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奥巴马在去年5月时曾访问该公司并将其引为提供就业和发展新能源的标志。

两党对该公司破产的解读各有不同。据彭博社报道,共和党议员乌普顿(FredUpton)称,这说明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失败,而民主党议员瓦克斯曼(HenryWaxman)则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对新能源企业提供支持以和外国企业竞争。

除了Solyndra之外,另外两家太阳能企业SpectraWatt和Evergreen也分别在8月19日和8月15日提交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后者原是美国太阳能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也享有联邦政府的刺激资金和麻省州政府的支持,此前曾为节约成本计划将生产基地移至中国,但还是由于对市场变化反应过慢以及面对来自中国和美国本土企业的竞争而最终失败。

美国太阳能企业接连倒闭根源何在?

第三波晶科“污染门”

晶科海宁污染事件

9月19日下午3时,遭浙江海宁当地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与记者冲突事件”以及“固体废料处理不当”公开致歉。

不过,当天,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晖坚称,此前发生的河道污染事故“是个意外”,晶科的固体废料堆放与村民得癌症“没有任何关系”,而“造谣晶科污染导致村民患癌症的肇事者”已经被抓。

但此次“谣言”,却让公众“意外”发现了晶科的污染事实。目前,其海宁分厂已被全面停产整改。

而这也许只是浙江“光伏大跃进”诸多隐忧的一个缩影。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在当地,企业“先投产后环评”的例子并不鲜见。

大跃进隐患

此次事件,或是提高行业环保水平的契机。

虽然,“晶科排污导致村民患癌”已被认定为“谣言”,但其污染事实,也因此大白于天下。

而晶科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整个浙江光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当地众多光伏项目匆匆上马,而环评落后于投产、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并不少见。

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些大企业为了谋求规模扩张而兼并小企业,但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缺陷很难弥补,如果要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费用又相当大。但景朝晖对本报记者称,晶科2009年接手太阳谷后,已对整个生产线做了整改,包括扩张产能,总投入达到3000万人民币。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浙江在光伏行业的发展不如江苏和安徽,省内没有一家大型领军企业。晶科作为国内比较领先的光伏企业,在落户海宁时,肯定会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可能存在“没有落实环保就上马项目”的所谓“先上车后买票现象”。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宁市环保局今年4月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的排污问题,但却执行不力。

9月19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表示,在某种意义上,晶科能源的污染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契机,让政府好好思考,企业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周边居民健康的问题”,“也可以借此对所有光伏企业做一次大的整改,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

晶科海宁“意外”污染事件的背后

晶科能源就环境问题发表声明

晶科能源就其在中国浙江省海宁市的工厂的环境问题发表了声明。

最近有报道称晶科能源旗下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排放小量含氟固体废料至附近的小河中。目前晶科能源在海宁的工厂已经停产,直到可能引起的环境危害的测定结果出来且得到解决才能恢复生产。

晶科能源表示,暴雨致使临时堆放的少量含氟固体废料经过工厂的排水系统流入至附近小河。

公司表示该事件已严重打击了晶科能源的管理团队。公司一直以关注环保为傲,并符合或甚至超过了ISO14001认证的要求。晶科能源保证所有工厂的机械设备的设计都遵循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理念。公司的调查小组正对浙江工厂展开深入调查,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并寻求第三方机构共同调查。

浙江工厂的停产预计不会对晶科能源的运作以及对客户的组件供应产生实质影响。晶科能源的主要工厂在江西上饶,该厂一切运作正常,且有足够的库存保持生产和满足客户需求。

光伏企业污染不容忽视

晶科能源污染事件爆发后,公众对于太阳能企业的污染问题也提出质疑。据多位行业人士介绍,除了电池制造环节因环保工作不当会出现污染之外,因多晶硅、硅片等上游产品的生产所带来的污染也令人担忧。

上述湘财证券分析师及一位多晶硅生产设备制造商高层提醒道,不少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流程中会释放出四氯化硅,这是一种有毒物质。以往,一些小型多晶硅企业会把这些处理不掉的四氯化硅直接卖给白炭黑公司作为原料,而现在国家也要求多晶硅企业必须要上马冷氢化或者热氢化技术,实现四氯化硅的循环利用,再度用于多晶硅的生产。

“但不管怎么说,目前中国多晶硅行业刚刚发展起来,企业在处理四氯化硅方面经验不足,仍可能有少量四氯化硅是无法回收到位的。”湘财证券前述分析师表示。

另据了解,不少光伏企业仍然将其生产的废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管道,而不是将废水送入污水处理管道,再与雨水管道合并,企业之所以偷工减料是为了逃避污水处理费。另一种会发生污染的情形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厂区的周边排污管道有可能堵塞,从而使得部分污水无法进入到排污管道而发生外泄。

晶科能源昨日表示,企业将对此次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进行取证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妥善处理方案,另外公司正在扩建固体废料仓库,将雨水管道并入到污水处理管道。

景朝晖也说道,由于海宁工厂是2009年6月并购而来的,并购企业的前身就设立在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现在该公司已经在距离红晓村20公里远的工业区寻找新的基地,而且企业也将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将工厂地址搬离红晓村。

“目前我们已经全面停产了1.2G瓦的电池生产线。”景朝晖指出。根据现有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来计算,晶科能源因停产可能每天损失2300万元。由于污染事件及美股整体走弱的影响,晶科能源的股市表现也较惨淡,其上周五大跌7.94%至9.04美元,目前其股价为52周最低。

晶科污染事件起底国内光伏企业环保状况堪忧

海宁躁动夜

虽贵为当地第一纳税大户,但在美国上市的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知名度并不高,其创始人及“创业史”亦有几分神秘色彩。

九月中旬,在连续经历三个躁动之夜后,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晶科”,被迫放下纳税大户的“傲慢与偏见”,承诺停产整改。

9月18日下午4时,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晶科”)门前的马路上,热闹非凡。几名头戴橙色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忙着在厂区附近安装监控探头和大喇叭。数十名当地群众和外地民工站在路边,冷眼旁观、闲谈。马路对面,是一扇在几天前的风波中破损的伸缩门,新的伸缩门已安装完毕。

一张署名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大红底《公告》,贴在公司传达室玻璃窗外:本公司决定于9月17日9时起,电池片生产线全部停止生产,实施整改。特此公告!

海宁躁动夜还原一个真实的晶科能源

第四波中硅“跑路门”

公司遭供应商堵门

9月22日消息,有网友于21日晚在网上爆料称,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欠款出逃,当晚,供应商围堵在公司内外讨要货款。今日,该公司内部员工向腾讯财经确认,从昨天下午开始,已有供应商陆续前来,在公司门口讨要货款。

网友“文东商务”爆料,传言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欠款8亿元“跑路”,众多供应商围在公司门口讨要货款。

22日上午连线浙江信泰集团,该公司一名员工向腾讯财经确认,21日下午3、4点就有供应商围堵在公司门口,22日,前来的供应商人数增加,也有警察出动。

对于董事长是否潜逃,该员工表示,听说了这样的传言,但不知是否属实。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全国性眼镜零售连锁公司董事长则对腾讯财经表示,胡福林出逃的消息在眼镜行业已经“人人皆知”了。他说,9月14日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胡的出逃成了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

中硅科技遭供应商围堵传董事长欠款出逃

点评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一直在荆棘之中蹒跚前行。从2010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受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与意大利)光伏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美欧债务危机、多晶硅价格暴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从欧美等西方国家接到的订单数锐减,导致不少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国中小光伏企业歇业停产。与此同时,欧美光伏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经常捉襟见肘,更有甚者破产倒闭。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凸显,如此“多灾多难”的光伏业,何日才会迎来春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