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补齐电网短板,消除城乡配电网薄弱环节;着力提升标准配置,增强配电网综合防灾能力;着力实施改造升级, 提升配电网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开展研究探索,建设分布式智能电网。
现有配电网重过载问题、供电薄弱问题、单电源供电问题基本消除;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因变电容量不足导致的限制接网问题基本解决;配电网综合抗灾能力大幅提升;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常态化发展,建成 1000 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此外,以大电网末端、新能源富集乡村、高比例新能源供电园区等为重点,充分利用风、光、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探索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分布式电网建设,形成分布式和大电网兼容并存的电网格局。
内蒙古统筹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布局,实施强网、联网和外送工程,加快电网项目纳规、核准,实施增量配电网、微电网消纳新能源试点,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持续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装机增加、电网老旧更换需求以及新兴市场渗透率提升,全球电网建设发展势头同样强劲。林洋能源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电表出口企业之一,持续布局欧洲、中东、亚洲等市场。
我局支持园区基于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方式和消纳特性,建设满足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消纳要求的分布式智能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并存、融合发展。...推动微电网建设,明确物理边界,合理配比源荷储容量,强化自主调峰、自我平衡能力。
四、关于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由示范建设到广泛应用《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分布式智能电网等电力系统新业态健康发展。...基于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方式和消纳特性,建设满足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消纳要求的分布式智能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并存、融合发展。
9月2日,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景区,新疆电网首个“水光柴储”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并网投运。这是新疆首个源网荷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和具备独立运行能力的“水光柴储”一体化智能电网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提升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到2025年,储能设施装机容量80万千瓦;到2030年,储能设施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实施先进电网和储能示范工程。
结合分布式新能源的资源条件、开发布局和投产时序,有针对性加强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重点工作包括创新探索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
在智能微电网建设模式方面,《行动方案》从两个方面明确了工作要求:一是针对偏远地区建设应用的智能微电网,重点采用风光储互补模式,提升当地电力供应水平和可靠性。
同时,要大力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配电网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探索开展适应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直流配电网工程示范。朝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5月21日
适度超前推动变电站及配套电力管廊建设,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耗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先后为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长江三峡工程及核电建设、高速铁路建设、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大型工程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装备支撑,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作为民族工业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的同时,辽宁省还同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着力提升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并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试点建设,确保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辽宁省将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遇,加快冶金、石化等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建立市县一体、政企协同、科学高效的电网建设协调机制,积极推动主网架优化提升工程,加快陕皖特高压、500千伏墨公扩、香山扩、鲁山抽蓄送出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市域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电网建设,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城市电网,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扩大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提升“外电入汉”“绿电入汉”规模。
优化电网构架,加强智能电网建设,配合推动异步联网落地实施,全力推进乌兰花、新一代电网友好型电站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同时布局、新建、改造一批高低压输配电工程项目,确保电网与电源一体规划、同步建设、
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探索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调控水平和就地就近消纳能力
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主配微网多级协同、海量资源聚合互动、多元用户即插即用,有效促进分布式智能电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较好满足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及各类新业态发展需求
风力发电机组、逆变器、高效太阳能电池和集热器、氢燃料电池电堆等研发制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氢能利用、储能技术、充电桩和智能电网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自主品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然气水合物连创试采纪录
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谋划建设景东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项目,积极推动电化学等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加强澜沧江中下游“光风水储”清洁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智能电网建设,打通滇西南片区枢纽电网主通道和面向缅北
而以目前的情况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兴未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源网荷储有机统一的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其时,分布式光伏“野蛮生长”注定不会走得远。...去年,党中央明确指出,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将“分布式”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电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峰会将围绕光伏、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桩三大前沿话题,结合理论与实践,共同探讨半导体技术在可再生能源产生、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应用,推动安全、可靠、高效的绿色能源系统落地,加速中国绿色智能电网建设。
(四)构建适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智能电网。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