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标准,至少需要建立三个层面的标准:户用光伏市场产品标准,户用光伏市场投资、服务企业准入标准,户用光伏建设系统标准。盘清家底和建立标准都需要时间,所以满意的户用光伏政策的出台时间一定不会太快。
有分析师表示,这一标准对大企业压力不大。...工信部严把光伏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能源局紧盯下游应用端产品质量,希望通过管好钱袋子,从而切实引导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上述参与意见征集工作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对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能耗要求,相比此前的版本则更严格,这也是国家推进环保治理、企业降本增效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致。
二、企业自愿申报规范公告管理。我委每季度集中受理一次企业申请。申报企业应在每季第一个月15日前提交申报材料(一式三份)至我委新兴产业处。...(二)监督检查市经贸信息委对公告企业保持规范条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查企业自查报告。如有必要,可委托检测机构对公告企业产品进行抽检。每年3月1日前将上年度监督检查结果和企业自查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关新闻工信部公布光伏制造行业109家准入企业名单(表)...2013年,经工信部审查符合条件进入公告的第一批企业有109家,其中江苏省入围企业34家。2014年2月19日-20日,江苏省经信委对第二批申报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初审。
此外,小企业没有研发、环评、安评等的投入,生产成本低,销售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下游电站建设企业在向大企业购买组件时,会用小企业的报价来压低大企业的报价,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工信部官员表示,《条件》的用意,就是通过提高行业各方面标准淘汰无序竞争的低水平产能,同时加快推进中小光伏企业合并重组,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为什么要把产品最终的性能作为准入条件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它的效率低,必然带来成本高,其最终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政府的角度上在技术上硬推出这项规定,是急于求成,还是画蛇添足呢?
所以,一些不能达到足够标准的组件企业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产能,或转型或通过被收购而获得生机。湖北九州方圆就是此次落选的25家企业之一,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已转型做组件和电站业务,目前组件订单情况良好。
12月30日,工信部公布第一批符合《工信部公布光伏制造行业准入企业》的109家企业。较之前入围的134家,有25家企业由于产能、产能利用率和环评等问题被限制在门外。
亚玛顿周二在深交所互动易表示,公司组件生产线目前只进行了小规模的试生产,光伏制造企业准入标准公司正在申请的过程中。
超七成企业未能入围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共计500多家光伏企业,此次仅入选134家光伏合规企业,超过七成的企业未能入围。选择标准严格,申报条件也很严。
入围企业之一的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德志表示,名单的出炉,意味着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得到认可,入围企业在获得产业政策和金融、税收优惠等政策时也更方便快捷。
据中证网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工信部一直力推光伏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2012年出台的多晶矽准入条件实施以来,业界普遍反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及企业以技术研发促成本降低的速度。
11月28日,工信部对首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进行公示,拟公告的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如下:
今日之中国,只给全球新能源企业规模做标准还不是标准的一流企业,何时从加工环节、产品质量到技术创新都能给全球新能源企业制定标准才是真正的一流企业。
,尽快公示公告第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电子司将组织行业专家和检测机构开展复核工作,并视情况开展相关抽检工作,尽快公示公告第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
也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帮助企业和产业获得更有效的竞争力。而竞争,必然会淘汰掉弱小企业。但这种弱小,与企业规模大小几无关联,这已被实践屡屡证明。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样的市场准入门槛,在实际操作中都会有办法予以规避。...这些年,笔者曾见过不少小型创新型企业,其研发条件相当艰苦,但却仍矢志追求创新。乃至有一些个人发明者,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投入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发。
日前印发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日前印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要求各地按照《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提出市场准入标准,申报和推荐各自辖区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
工信部称,符合条件的光伏制造企业可自愿向当地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工信部将对这些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复核、重点抽查和公示,并以公告的形式发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
申请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光伏企业名单(四)无重大违法行为。
《规范条件》对光伏制造企业按产品类型在产能方面设定了准入标准: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
按照《条件》中针对薄膜技术的准入标准,可以说,目前国内没有一家薄膜光伏企业能够达到对现有光伏制造企业的规范条件。...建立企业准入标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促进光伏产业多种技术路线的竞相发展,达到保持我国光伏产业领先国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竞争力目的。
虽然在征求意见期间,业内纷纷热炒光伏制造业准入门槛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与2010年出台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相比,新的文件以规范条件替代了准入条件,淡化了门槛意味,意在规范行业发展,实现去产能化,而并非对不合标准的中小企业宣判死刑
此外,光伏制造企业按产品类型在产能方面设定了准入标准,包括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