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通知,此次共遴选出26家认证机构,试点产品涵盖锂电池、光伏、钢铁、电解铝、纺织品、电子电器、轮胎、水泥、磷铵、木制品等产品。
分布式项目案例光伏+钢铁光伏+机械光伏+食品光伏+交通保碧新能源作为国内分布式能源资产的重要持有者之一,专注于工商业分布式能源资产的投资、开发和运营,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园区和社会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商,为社会提供更加清洁
3月4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出台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力争完成4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电池、光伏、钢铁等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搭建
在此背景下,由津西钢铁集团全资的津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智能光伏能源携手合作,应用华为智能光伏最新解决方案,成功打造出“光伏+钢铁”绿色转型示范项目,引领钢铁行业加速低碳化发展。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首个“光伏+钢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连云港亚新钢铁有限公司建成投运,顺利并网发电。...项目采用5904块标准功率545瓦单面单晶硅光伏组件,总装机量3.218兆瓦,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就近接入低压配电房,企业可享受到自家屋顶上“近在咫尺”的绿色能源。
“我们的‘光伏+石化’、‘光伏+钢铁’等解决方案,已经广泛服务于企业节能减碳,本次与国综和长城的合作,将进一步发挥光伏服务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作用。”
“触电”,“光伏+钢铁”的跨界合作,零碳能源之路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因此,作为传统耗电大户的钢铁企业,利用厂区内闲置的屋顶资源,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对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光伏发电在全球市场中潜力巨大,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地降低,其在价格、环保、消纳等方面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光伏的市场潜力有望被逐步开发。干光伏!“钢铁侠”马斯克可是认真的。
成立之后,中民投曾公开宣布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便是对光伏、钢铁、物流、船舶等产能过剩产业进行整合。此后,中民投确立了“产融结合,两翼齐飞”的战略——做产业和金融相结合的集团,并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在考察了日本商社、jp摩根和国内一些著名公司之后,中民投在成立之初迅速明确了其产融控股集团的整体战略,并首先落子在光伏、钢铁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中民投旗下子公司人士告诉腾讯《棱镜》,从2018年6月份开始,明显感到公司资金出现困难,该子公司几次通过旗下光伏资产进行融资,最大一笔没超过5亿元,“但是这笔钱在账上没呆几个小时就被划到集团了”。
时隔半年后,中民投除了在船舶行业未有明显动作,已开始在光伏、钢铁和物流板块上进行布局。...成立之初,中民投就宣布对光伏、钢铁、物流、船舶等产能过剩产业进行整合是其重要业务之一。与此同时,成立了一些与细分行业相关的公司:中民新能源、中民嘉业、中民物业等。
中民投资选择金融、光伏、钢铁、船舶四大投资方向的同时,也选择了金融加产业走向垄断的方向。具体到光伏,其董事长董文标说:中民新能源将以整合、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打造颇具规模的清洁能源提供商。
中民投为什么聚焦光伏、钢铁、船舶这些产能过剩的实业板块?在中民投总裁李怀珍看来,这一选择事关国家战略。虽然这些行业困难多、挑战大,但同样蕴含着机会。在下一盘什么棋?早在挂牌之前,中民投首单已花落光伏。
江苏省银监局副局长丁灿指出,除了电解铝,过剩产能中的光伏、钢铁、造船、平板玻璃,均是江苏的重点行业。因此,仍然采取有保有压的思路,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工行江苏分行表示,对钢铁、造船、水泥等八个产能过剩行业实施融资分类管理,2013年相关行业贷款压降19.5亿元,降幅达到20%。对涉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客户实施从严融资管控。
按照此前民生银行的设想,钢铁、光伏、船舶三个板块将各有1000亿元资金,并希望中民投通过数千亿的资金去撬动上万亿规模的资产。在业内看来,中民投成立或许正好赶上钢铁、光伏、船舶的抄底机会。
3年承诺落空 变更补偿方案惹争议中民投千亿资金撬动过剩产业 光伏钢铁船舶被看好阿特斯一季度光伏组件出货量约为490至500mw顺风瞄准900mw英国光伏项目 启用无锡尚德太阳能组件合肥剑指光伏应用第一城
中国现在有两个老大难的产业,一个是外部市场顿失的光伏产业,另一个就是利润不及银行一年存款利率的钢铁业。两者产能都过剩,而且还都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一时半会儿这个过剩问题难以解决。...相比较光伏产业这个在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下的速成品,悠久的钢铁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可谓中国制造优势和劣势的集大成者,一方面是产量世界第一,产能过剩,开炉四顾心茫然;另一方面却不能满足国内对于特种优质钢材方面的需求
事实上,国开行先后投入万亿信贷支持的光伏、钢铁、风电等行业已频频曝出还贷危机,而截止2011年底,国开行负债总额已达5.8万亿元,资产负债比高企92.88%。...光伏账本中国10大光伏公司债务累积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美国投资银行的一份报告直指光伏行业的负债危机。早在2005年企业蜂拥进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已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