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起,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的校准实验室(CalLabPVModules)对超过70000次光伏组件进行了功率测量。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对这些测量数据进行评估后,有了一系列重要发现。数据显示,2024年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实际功率输出平均比标称容量低1.2%,虽较2023年1.3%的差距略有改善,但这已是

首页 > 光伏组件 > 单晶组件 > 项目 > 正文

组件虚标!2024年平均比标称容量低1.2%

2025-03-14 09:45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翻译 

自 2012 年起,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的校准实验室(CalLab PV Modules)对超过 70000 次光伏组件进行了功率测量。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对这些测量数据进行评估后,有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数据显示,2024年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实际功率输出平均比标称容量低1.2%,虽较2023年1.3%的差距略有改善,但这已是行业连续第8年出现实际发电量低于额定值的现象。

在评估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光伏组件制造商的性能数据与研究所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 2016 年之前,平均来说,实验室测量到的光伏组件功率高于制造商承诺的功率,且测量过程中的偏差通常较小,平均差异小于一个百分点,还经常出现正偏差。2016 年,制造商的功率规格与研究所实验室测量的功率平均相差 0.6 个百分点。

然而,大约从 2017 年起,这种情况开始转变,负面差异不断增加,呈现出负面趋势。特别是在 2020 年至 2023 年期间,这一负面趋势更为显著,导致平均功率减少了约 1.3%,几乎从未观察到正偏差。

不过,2024 年的最新数据带来了一些积极信号,情况有所好转,出现了趋势逆转。但即便如此,平均功率偏差仍然较大,达到了 1.2%。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ISE 模块特性和可靠性部门负责人丹尼尔・菲利普表示,如果假设这些数据代表德国的安装市场,在 2024 年额外的 16.2 吉瓦功率下,1.2% 的平均功率偏差对应着约 195 兆瓦的总输出量,这相当于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园之一的标称输出。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筛选。首先删除了没有序列号、类型标识、存在缺陷以及没有标称值等不一致的数据;接着应用进一步筛选条件,排除因同一项目和类型不同测量活动样本数量差异导致的统计失真,并保证评估数据仅包含新模块的测量数据。同时,为代表模块购买者的成果,只考虑客户和制造商不匹配的项目数据,且仅纳入审查期间前 10 大制造商(共 15 家制造商)的模块数据。

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所长 Andreas Bett 教授指出,这些发现凸显了可靠、连续且独立的基础设施对于光伏组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德国和欧洲的光伏市场中,超过 90% 的光伏组件依赖进口的情况下,这种质量控制基础设施的作用更为关键。而得益于全面的质量保证措施,Fraunhofer ISE 的 CalLab 光伏组件多年来能够保持稳定的校准水平,这在定期的实验室间对比中也得到了验证,从而确保了从长期统计观察中得出可靠结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