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双碳”政策的深入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在西安,就有这样一家“黑科技”企业——赫里欧新能源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建筑穿上会发电的“外衣”,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其自主研发的BIPV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工信部评为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
赫里欧光伏瓦应用于徽派建筑曲面屋顶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其奥秘到底在哪里?近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带您一探究竟。
攻克多项技术难关
实现光伏与建筑有机融合
一走进位于高新慧创科技产业园的赫里欧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里欧),记者便被眼前挂满整面墙的专利证书所吸引。
“这里展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创始人崔永祥指着墙面自豪地说,公司已规划和申报专利200余项,申报发明专利76项,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9项,授权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78项。
“华丽”的专利墙背后,是赫里欧专注自主研发、突破赛道壁垒、走向国内外市场的一个个缩影。
赫里欧生产线
“‘BIPV’ 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简言之,就是为所有建筑穿上安全发电的衣服。” 崔永祥向记者介绍,并一再强调“安全”二字。
在过去从事半导体产业及相关工作20余年的时间里,在大量分布式发电的建设拆装以及维护过程中,崔永祥及团队发现,传统的太阳能分布式发电面临高压直流拉弧、热斑效应、PID效应(电势诱导衰减)等安全隐患和诸多痛点。面对这一现状,崔永祥及团队认为应该做一些尝试,去解决建筑光伏的诸多安全性问题,同时提高建筑光伏的应用能力。
在崔永祥看来,解决光伏发电在建筑物上的安全隐患,大规模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是改变人类文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业。
赫里欧智能光伏墙板应用在工业厂房墙面
自2017年研发工作开展以来,赫里欧逐步实现了产品的产业化,建立起围绕建筑发电场景的绿色智能发电建材系统产品,成为全球首家全面选择光伏直流侧不超过120V安全低电压发电技术路线的企业。系列产品结合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与光伏材料的发电特性,在考虑常规光伏的种种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建筑物表面的美观性、适配性、耐久性、耐候性、抗风性等诉求,集美观、保温、防水、防火、发电于一体,实现了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的有机融合。
推动光伏能源产业化落地
真正实现“给点阳光就来电”
能发电的“衣服”,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赫里欧展厅,记者看到,这里陈列有不同型号、不同颜色、不同板材的产品。一片片看似普通的光伏瓦、光伏墙板等,背后却是满满的高科技。
“BIPV建筑光伏瓦采用的晶硅电池,阳光转化率超过25%,每平方米的发电功率接近220瓦,真正实现‘给点阳光就来电’。”崔永祥拿起一块BIPV建筑光伏瓦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产品的构造:盖板、光伏瓦、防水透气膜、保温层、隔气膜……“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光伏组件,既是建筑的外部维护材料,又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材料,这是一个跨界的系统产品。”崔永祥说。
崔永祥和团队正在研讨产品应用方案
经过多年技术创新和持续投入,赫里欧研发出的新一代BIPV发电建材具备高安全性、A2级防火、IPX3级防水、耐候、承重等特性,可替换普通彩钢瓦和外墙面材料,直接作为屋面材料和墙面材料使用,实现建筑面层材料的高效发电和超长寿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赫里欧建材化光伏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宝鸡宝钛工业园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天津市滨海新区中石油加油站罩棚BIPV光伏发电项目、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加油站、国家电网无锡市的枢纽变电站、洛阳市仿古建筑等高危建筑和高安全性建筑上。
加油加气站、工业厂房屋顶、工业园区屋顶……赫里欧发电建材已经大量应用于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南、陕西、安徽、云南、新疆、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地,从厂区到学校,从城市到乡村,已经能看到越来越多“西安智造”的新型光伏建筑材料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纷纷披上了“发电外衣”。
凭借先进技术及系统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赫里欧已通过各项认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还被工信部评为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
赫里欧建材化光伏系统应用于工业厂房屋顶、墙面、车棚
在“双碳”背景下,在新一轮城市更新过程中,崔永祥判断,光伏建筑一体化,会对未来建筑的定义产生革命性变化,有效减少建筑领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速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从国家到地方
光伏建筑一体化方兴未艾
能源逐绿,产业向新。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成为新赛道,光伏这一绿色产业迎来了高光时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可或缺的新能源篇章。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加快布局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要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此外,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陕西省住建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建筑外立面和屋顶太阳能光伏体化技术与应用的实施意见》,西安也印发《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西安市城市建筑光伏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建公共机构、工业厂房屋顶太阳能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为所有建筑穿上安全发电的衣服”,这也是赫里欧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如果将我国的建筑屋顶全部装上赫里欧的光伏瓦系统,1年便能产生数十万亿度电,如果在墙面加装上发电墙板,一年则能产生60万亿度电。而在去年,我国的发电总量是9万亿度电,由此可见,建筑发电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在崔永祥和团队看来,光伏和建筑融合在一起,充满着很多的遐想空间,也充满着很多美好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BIPV将在未来的绿色建筑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引领一场绿色能源革命。
光伏屋顶在阳光中映射出现代科技的光辉
试想一下,蓝天白云之下,当更多的建筑物用上光伏幕墙、光伏屋顶等;当“光+农”成为新农村一种绿色风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建筑穿上会发电的“外衣”,成为能源的生产者,有了“会呼吸”的生命力,于阳光中映射出现代科技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