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触底之际,光伏龙头再掀波澜!
北极星据可靠渠道消息,隆基绿能将发布面向分布式市场的BC二代组件新品,目前正在就新品卖点与各方进行密集沟通。以创新为基因的隆基,又将放出怎样大招?
再出击!二代新品看点几何?
从北极星目前已掌握的信息来看,隆基此次分布式新品基于当下主流常规版型2382*1134,并将组件功率提升30W,效率提升1%。若对标此版型市场同类组件,结合隆基5月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的同级别集中式组件Hi-MO 9,隆基即将发布的组件新品功率将提升至660W,转换效率在24.4%以上。
效率、功率双提升意味着什么?据参与测评的分销商测算,新品组件较TOPCon的IRR提升6.2%,25年总利润提升9.1%。这就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的两个光伏电站,主流TOPCon要实现和这款新品相同的25年总利润(约2420万元),那么主流TOPCon需要多装231块,这样投资额须增加26.34万元,单瓦造价须提升27.1分。
当然,一马当先的背后离不开技术支持,据悉隆基此次分布式新品所搭载的正是今年5月刚刚发布的HPBC 2.0电池。据隆基董事长钟宝申此前介绍,HPBC二代电池的效率已经超过了26.5%,已经达到了晶硅太阳能电池理论效率极限(29%)的91%以上。
相较于HPBC一代电池,升级后的二代电池在钝化技术上进行了革新,正负极均升级为复合钝化技术,理论效率可提升1%;且叠加隆基创新性自研的另一张“王牌”——性能更优泰睿硅片做衬底,技术“双buff”使得电池的光线吸收、光电转化和电流传输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升级。
若以此为蓝本,隆基二代分布式新品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期待值直接拉满,毕竟基于二代电池技术的Hi-MO 9一经发布,就凭借24.4%的组件效率、660W的最大功率瞬间炸响光伏圈。
性能之外,产品命名我们也不妨略作猜测。不难发现,隆基产品命名均采用Hi-MO+数字的形式,目前已发布的Hi-MO 5-9系列产品中,唯独缺少数字8。若按此产品命名逻辑,本次新品名称大概率会是Hi-MO X8,不过隆基是否会按此常理出牌,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回归真正价值
光伏,苦价格战久矣。追根寻由,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供需失衡、恶性竞争之外,大量企业涌入及复制粘贴式的产能井喷,致使企业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只能一边挣扎,一边妥协。
隆基再发高功率、高效率新品,无异于向当下深陷尺寸、价格泥潭的光伏市场投掷的一颗深水炸弹。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光伏产品一直在围绕“大”做文章,从大尺寸硅片到大封装版型,光伏组件的高功率更多是靠物理形式的“堆砌”。层出不穷的尺寸及封装版型的设计,不仅给玻璃等辅材企业带来诸多不便,进而导致收益测算及客户选择更为复杂。
光伏行业迫切需要返璞归真!
作为行业龙头,隆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寻找产品高效与可靠之间的平衡,努力引领行业回归创新发展本质。譬如,隆基并未在尺寸、功率及薄片化上做文章,而是潜心3年研发出电阻集中度高、吸杂效果好、机械性能更优的泰睿硅片,推动行业跳出“大尺寸”怪圈。
电池方面,隆基紧紧瞄准单位面积更多吸光、更高转化、更快传输,以及单位发电量更多这一目标,而隆基HPBC 2.0的电池转换效率更加接近晶硅电池的理论极限,再次引导行业重回效率主航道。
而在产品方面,BC接连进击,从最初发布的Hi-MO 6、Hi-MO X6,到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痛点的单玻防积灰和双玻耐湿热组件,再到Hi-MO X6 Max 、Hi-MO 9以及别墅款。新技术、新产品紧锣密鼓发布,真正做到了与技术、产品“死磕”到底。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日前写给中国光伏的信中表达:“回顾过往二十年,创新是光伏行业的动力,也将是本轮困难周期的破局之道,隆基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为灵魂,并怀有不断创新的毅力和勇气,始终在光伏技术与产品上追求卓越,勇探无人区。”这既是对光伏行业发展的思考,也是隆基一直奉行的信条。
从单晶到PERC,作为技术引领者,隆基的技术路线堪称行业风向标。而他掀起的BC风暴,也正在席卷光伏赛场。
近期有消息称,TOPCon战队某龙头企业正在与爱旭股份洽谈BC电池路线合作事宜,此外也有多家企业开始正式布局BC,业内甚至将是否储备BC技术当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体现。
龙头纷纷下场,是否意味着BC大势已成,目前还有待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隆基率先将BC产品推向市场,在BC赛道上至少要领先3-4年。
回归当下,行业越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越是考验对于底线的坚守,也越是需要企业坚持内向生长、坚守长期主义,隆基此次新品的发布,是否将掀起分布式产品新一轮创新潮,能否引领行业回归真正价值,一切都将交由时间来证明。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边蘑菇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