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组件同属光伏系统的核心设备,光伏逆变器号称光伏电站的“大脑”,承担着连接光伏阵列及电网的重要职责。本职业务外,近年来资本市场也成了逆变器企业的攻坚主战场,固德威、锦浪科技等多家企业成功敲响“开市锣”,古瑞瓦特、首航新能源等积极冲击上市,逆变器也成为光伏上市企业扎堆行业之一。
随着年中报陆续披露,本文聚焦逆变器企业,从营收、净利润、总资产、逆变器业务营收、市值等多个维度,展现逆变器市场的竞争态势。
(PS.以下仅为A股逆变器上市企业数据,并不能完整代表逆变器行业整体情况,仅供参考。)
1、营收
(注:由于逆变器业务占比较少,故未包含特变电工、正泰电器、中车时代电气、英威腾、易事特数据,下同。)
从营收数据来看,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断层式领先,也是唯一破百亿的企业。沉浸光伏逆变器业务25年,截至2022年6月,阳光电源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269GW。
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紧随其后。锦浪科技主营业务为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8.1亿元、2.98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74.13%、12.21%。与此同时,2019年锦浪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锦浪智慧,从事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及运营,截至6月底,已投运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约201.76MW。而德业股份,其逆变器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超越原有的热交换器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营收比重提升至48.91%。
2、营收增幅
营收增幅方面,昱能科技、锦浪科技、禾迈股份以60%以上的增幅领先。其中作为微型逆变器代表企业,禾迈股份、昱能科技先后登录科创板,截至9月16日,股价分别上涨103%、99%。
3、净利润
净利润领跑的仍然是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和锦浪科技,特别是阳光电源,领先后者一倍。事实上,位居竞争充分的逆变器市场,包括阳光电源、华为在内的TOP3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系列,位居全球逆变器前三,且市占率稳步上升。
而净利润降低的企业,一方面在于半导体、大宗商品、国际物流等成本大幅增加,如逆变器核心元器件IGBT模块,在国产产品仍未满足性能要求下,仍以国外品牌供应为主,“缺芯潮”依旧;另一方面在于增强竞争力、扩大经营规模,如固德威指出,新设智慧能源事业部、光电建材事业部,员工人数增加,各项日常经营开支增加,但新设事业部尚未同比产生收入导致利润受损。
4、净利润增幅
净利润增幅中,昱能科技、禾迈股份两大微逆企业表现亮眼。微型逆变器作为组件级控制的电力电子设备,在发电、安全等方面优势尽显,特别是美国、欧盟等海外市场出台屋顶光伏组件级关断等强制标准,成为当下微型逆变器的主要应用市场。而国内,掣肘于经济因素,微型逆变器的市场仍然有限。
5、总资产
总资产榜,阳光电源以超500亿元绝对领先,锦浪科技同样以超百亿元紧随其后。而总资产规模增幅最大的则是最新上市的昱能科技,同比增长高达526.64%。
6、“造血能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代表了一个企业的造血能力。从2022年上半年逆变器企业的造血能力来看,科华数据无论现金流亦或增幅情况均遥遥领先。2021年,科华数据整合新能源业务,成立全资子公司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科华数据、科华数能“双子星”战略。另外亮眼的还有禾望电气,同比增幅高达8343.06%。
当然,处于失血状态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原因包括备货导致现金流出增加、规模扩大日常经营开支增加、到期款项较多等。
7、逆变器出货
逆变器出货仅展示公布数据的相关企业,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公布的数据单位不同,且逆变器功率不同,各企业数据之间并不能纵向对比,不过横向对比来看,各企业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直追2021年全年,今年再创新高或是大概率事件。
8、研发投入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可谓保障着企业的技术领先性和产品更迭速度。2022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研发投入达7亿元以上,固德威、科华数据、锦浪科技的研发费用同样高达上亿元。此外,多数企业的研发费用保持正增长,其中固德威增幅高达122.94%。
9、研发人员
同理研发费用,研发人才对逆变器企业的技术领先至关重要。阳光电源2021年末的研发人员超2700人,科华数据、固德威远超同行。
10、市值
市值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标尺,其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当期经营业绩和市场地位,同时还能体现企业的未来成长潜力。
截至9月16日,10家逆变器企业的总市值达5432亿元,其中超过千亿市值的仅阳光电源一家。搭载“双碳”旋风,逆变器企业进入高景气周期,但相比光伏其他环节,逆变器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环节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中国市场上出现的逆变器品牌,消失的高达九成以上。尽享时代红利,仍须企业在企业经营、技术研发等多方角力。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水七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