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衢州市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健全清洁高效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智能光伏,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8%以上。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新增光伏装机40万千瓦以上。原文如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26日在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衢

首页 > 光伏系统工程 > 政策 > 正文

浙江衢州:新增光伏装机400MW以上

2022-05-05 10:16 来源: 衢州市人民政府 

5月5日,衢州市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健全清洁高效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智能光伏,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8%以上。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新增光伏装机40万千瓦以上。

原文如下: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4月26日在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衢州市代市长 徐张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合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以实干实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工作争先创优。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排名全省前六,8项前三,2项第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分别比预期目标高1.2、6.2、8.8、4.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9.8%,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55.7%,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41.1%、27.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6.4%,出口首次突破300亿元。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1家,获批建设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巨化大数据中心冷却液项目列入科技部“揭榜挂帅”重点专项。华康股份荣获省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

(二)项目建设持续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2年全省第一。浙江时代锂电项目成为全市首个省长工程项目。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等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巨化PVDF、巴莫3C用正极材料、一道新能源高效单晶电池、智慧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双叶线道路改造、鹿鸣未来社区等项目开工建设。4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32.9%,865个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12.5%。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62个、到位市外资金18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三)重大改革亮点纷呈。“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获评全省改革突破奖金奖。“碳账户碳金融”和“智慧助残”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两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全省示范。“联盟花园”入选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启动,衢控集团完成重组,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增速均列全省第一。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办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走在前列。连续2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高位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四)民生答卷温暖厚重。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7%、11.3%,增速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教育“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组建60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成立普通高中八校联盟。衢州生源在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合格率第一、优良率第二。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建成投用。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享受免费用药。开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发布实施,新增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五水共治”七夺大禹鼎、全省首批夺得金鼎,市区PM2.5浓度均值24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蝉联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在114个参评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五)平安报表稳固向好。重点领域“遏重大”攻坚战取得实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前两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29.2%、29.6%,降幅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二。下决心开展化工行业安全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淘汰出清化工企业78家,事故起数下降41%。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治安领域群众安全感全省第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和案损额分别下降21.4%、6.4%。连续16年获评浙江省平安市,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奋进力量,在应对大战大考中提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迈入新的一年,接连而至的“3·6”疫情和“3·13”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带来严重冲击。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果断启动平战转换,迅速激活精密智控指挥决策机制,全力推进“五快”循环,彻底排查管控疫情风险点、放大器,在与时间赛跑、病毒较量中,众志成城打赢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歼灭战。这场没有硝烟的“衢州保卫战”,省委、省政府提级指挥、全力支持,省级部门、兄弟市县火线驰援、鼎力相助,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逆行冲锋、连续作战,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广大群众默默坚守、共克时艰,书写了同心战疫的衢州篇章。我们要铭记所有疫情面前的患难真情,带着感恩之心、付出更大努力,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各位代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衢州应对挑战、抢抓机遇、蓄能起势的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勇前行,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五年来,我们在推进创新发展中,实现了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1230亿元增加到1876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55亿元增加到27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3亿元增加到164亿元。新增产值10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20家、亿元企业59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7%。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6.2万元提高到16.6万元,亩均增加值从51.9万元提高到95.1万元。A股上市公司从5家增加到12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从1939亿元增加到3530亿元,贷款余额从1656亿元增加到3577亿元。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建成运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58家增加到555家,研发投入强度从1.32%提高到2%。

五年来,我们在推进协调发展中,实现了城乡面貌的精彩蝶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2%提高到58.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1.96缩小至1.86。南孔古城提品质、成景区,核心圈层优功能、聚人气,高铁新城拉框架、现雏形,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等成为衢州新地标,荣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一体推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串珠成链,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实现全覆盖,柯城余东、开化下淤等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耕地保护考核实现“三连冠”。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全国文明城市高位创成,南孔文化、围棋文化创新发展。龙游姜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登上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

五年来,我们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实现了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全市绿化造林11.8万亩。市域出境水水质从Ⅲ类提高到Ⅱ类,“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连续4年全省第一。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6.8%提高到95.6%。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9%,工业危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8%。江化公司顺利关停。常山钙产业整治列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典型案例。柯城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球免费游衢州”深入开展,江郎山·廿八都成功创建5A级景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衢州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在推进开放发展中,实现了区域活力的竞相迸发。杭衢高铁全线推进,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开通运营,杭金衢高速改扩建二期、351国道即将竣工。民航通航城市从3个增加到24个。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全线通航。山海协作升级版全方位推进,衢州海创园整体落成开园。获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衢州联动创新区、中国(衢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81亿元增加到491亿元。“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跑,营商环境评价保持全国前列,市场主体从18.2万户增加到26.7万户。第七届中医科学大会、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办出了衢州知名度。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我们在推进共享发展中,实现了民生事业的全面进步。市县两级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1.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9.7%,增速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城镇新增就业31.5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95所、中小学校90所,新投入使用学位5.5万个,全市域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6.02张提高到7.1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3.14人提高到3.5人。人均预期寿命从79.3岁提高到81.9岁,荣获世界长寿之都称号。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36个,列全省第一。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同标。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2%、99.97%,均列全省第一。改造老旧小区390个,建成棚改安置住房1.3万套。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创”。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150件、政协提案1871件,完成民生实事项目203项。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衢州人民,尤其是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和社区工作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省部属驻衢单位,向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衢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总量偏小,新动能培育不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制造业高端化、集群化程度不够,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问题仍然突出;重大产业项目少,链主型企业少,开发区能级不高,产城融合不够紧密,营商环境还有短板,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对优质资源要素、高端项目人才的集聚力亟待提升;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城乡道路建设及安全设施水平较低,部分区域和时段交通拥堵,少数民生实事项目“重建轻管”,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不强,群众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公共卫生、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不少风险隐患,本质安全的基础不够牢固;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科学精神亟待加强,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足,开放意识不强,运用数字化、法治化手段破解难题的本领不够、办法不多,行政效能仍需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我们一定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牢记殷殷嘱托、加快追赶跨越,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最近胜利闭幕的市第八次党代会,系统描绘了衢州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发出了全面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的动员令。如何把市党代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是新一届政府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责任在肩、使命在心,没有捷径、惟有奋斗!我们要汇聚257万衢州人民的磅礴之力,咬定目标、不惧风雨、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共同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衢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记殷殷嘱托、加快追赶跨越,强化党建统领、着力塑造变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国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先行探路、创造经验。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加快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8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00亿元、24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高水平开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融杭联甬接沪”开放新格局全面构建,衢州综合保税区建成封关运营,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0亿元,营商环境建设保持全国前列,成为四省边际开放新高地。打造高标准环境,全域创成“无废城市”,市域出境水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市区PM2.5年平均浓度低于23微克/立方米,“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全面建成,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基本成型,成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90%以上,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基本实现,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岁以上,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全面塑造,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样板地。实现高效能治理,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5%以上,打造全省最具安全感城市,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市。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到“六个聚焦聚力”:

(一)聚焦聚力工业强市。举全市之力抓工业、抓制造业、抓实体经济,力争工业总量翻番、效益倍增,以“工业再造”构筑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加快打造高能级平台,全面提升智造新城综合配套、产业服务、项目承载能力,联动推进各县(市、区)做大做强开发区和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加快集聚大好高项目,突出精准化招商、狠抓产业链招商,引进落地5个百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加快培育标杆式企业,大力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力争产值100亿元企业超过10家、500亿元企业“零突破”,A股上市公司超过30家、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加快主导产业强链聚群,狠抓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子化学材料和锂电材料基地,塑造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二)聚焦聚力城市赋能。围绕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全面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规划建设浙西新区,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实施交通先导“九网千亿工程”,建成杭衢高铁,开工浙西航空物流枢纽项目,规划建设市县快速通道,构建外联内畅的城市交通体系。推动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协同发展,加快南孔古城、核心圈层、高铁新城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推进中心城市建成区未来社区全域覆盖、县城建成区基本覆盖,全面构建5—10—15分钟幸福生活圈。坚持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实施一批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推进一批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提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一网统管”的市域治理中心。制定实施人口集聚新政,提升外来人口吸附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

(三)聚焦聚力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四省边际科创和人才高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谋划建设四省边际科创走廊,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加快创造“从0到1”的技术成果,推进“从1到N”的产业化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实施创新人才汇聚工程,健全人才管理、评价、激励、流动体制机制,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开展重点产业人才服务专项行动,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万人。

(四)聚焦聚力改革攻坚。一体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瞄准重大需求,创新制度供给,强化大脑建设,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更多管用实用好用的多跨场景应用。做好“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提升实战化能力。深入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培育形成一批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谋划实施一批共富综合体,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60%。抓紧抓实“扩中”“提低”改革,推动县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改革落地见效。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现“全省走在前列、全国示范引领”。深入实施国土空间治理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狠抓“五未”土地专项整治。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000亿元、1200亿元、180亿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五)聚焦聚力绿色转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落实“双碳”目标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迭代升级碳账户体系,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争创全国低碳示范城市。健全清洁高效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智能光伏,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8%以上。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完善提升“3+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深化“两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子。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施“一县一库”和水库连通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六)聚焦聚力共同富裕。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加强新蓝领、新农人、新工匠培训培养,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重点群体激励计划,完善工资收入合理增长机制,拓宽群众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渠道,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72%、20—6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3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5以内。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均等化供给。持续提高“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争取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育儿友好型社会。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确保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要求打好“十大关键战”,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改善民生,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在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一)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完善七大机制,压实“四方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遭遇战、歼灭战。健全指挥决策体系,用好精密智控平台,畅通“五快”循环,加强清单化管理、实战化演练和数字化赋能,提升统筹协调、综合研判、资源调配和闭环落实水平。突出风险预防和早发现,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物品、重点环境监测,加大区域协查和社区网格排查力度,合理布局常设免费核酸检测采样点60个以上。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启动实施方舱医院、气膜实验室等项目,加强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疗救治等能力建设。夯实群防群控基础,加强基层队伍培训,抓实基础信息采集,推进无疫单位创建,坚持全民扫码亮码、全民戴口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全力惠企助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70亿元以上。有效承接省“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四大专项”政策撬动作用,狠抓复工复产复市“四十条”落地见效,用真招实策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依托“政企通”平台实现70%以上的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扩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规模,力争引进1家独立法人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5%以上,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余额增长18%以上。合力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加强政企联动、校企对接,想方设法做好“引、育、留”工作。实施营商环境“清障”行动2.0,做实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用好政企沟通圆桌例会机制,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数字化政务服务综合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95%以上。探索“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商事主体登记“零干预、零材料、零费用、零跑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落实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三)着力打好工业强市组合拳。专班化、例会制推动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形成滚雪球效应,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集中精力招大引强,市县领导挂联盯引重大制造业项目,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5个,签约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落地1个。坚持“打桩论英雄”,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4个,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一企一策”培育链主型企业,当好“金牌管家”,新培育产值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企业各1家,10亿元企业8家以上。大力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出台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低效用地退出的硬举措,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400家以上,完成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规上企业改造提升,实现低效用地连片出清3000亩。体系化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建成运行省股权交易中心衢州服务中心,常态化保持100家“种子”企业,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保3争4拼5”。狠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项目250个以上,加快建设省无线电产业基地,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压茬推进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巨化裂变效应,加快形成以巨化为“链主”的产业链生态圈。狠抓市县工业一体化,统筹产业布局、项目落地、资源调配,加快补强县域产业短板。建好用好“工业强市在线”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业经济治理水平。

(四)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重大项目领导挂联、专班攻坚、“红黄绿”三色预警,落实投资“赛马”机制,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创新重大项目谋划机制,适度超前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形成扩大有效投资的接续力量。合力攻坚重大战略性项目,确保杭衢高铁主体工程基本贯通,加快浙西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前期进度,推动四省边际枢纽港项目列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抓紧抓实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衢黄铁路、北航数字经济产业园等100个重大前期项目,做深做透前期工作要件。开工建设常山江航电枢纽、衢丽铁路等332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300亿元。加快推进浙江时代锂电、柯城寺桥水库、衢江抽水蓄能电站、龙游云墨碳谷、江山研一新材料、常山鹤丰新材料、开化水库等327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600亿元。竣工投用杭金衢高速改扩建二期、351国道等216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200亿元。争取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6个以上,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当年落地率60%以上。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争取政府专项债资金增长20%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000亩、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4500亩,腾出用能空间30万吨标煤以上。

(五)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全面启动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全链条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安全、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开展市区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设施等8大类32个专项规划编制。开工建设高铁新城片区综合开发、衢州客厅等项目。加快推进市体育中心、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智慧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烂柯山片区开发、双叶线道路改造等项目。高质量竣工投用鹿鸣半岛时尚文化创业园、九华大道隧道与紫薇路隧道、衢时代未来大厦、信安湖夜游、历史街区风貌衔接等项目。抓好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启动古城片区,加快推进双西港和衢化片区,谋划实施白沙片区,促进城市功能优化和品质提升。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上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市政环卫绿化一体化试点。狠抓城市交通畅行,市区新改建道路8公里、治理堵点15处、新增停车位4000个。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专业化运营,真正做到建好、用好、管好。扎实开展城市燃气、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系统抓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内涝治理。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确保新开工项目10个、建成运营项目6个。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和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

(六)加强区域科创体系建设。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加装科技和人才“双引擎”。加快提升龙游、江山、常山和智慧新城省级高新区,启动创建开化省级高新区,推动衢州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进入全省前二十。抓好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支持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造服务市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高地。推动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0家。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协同工作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推进质量强市,新增“品字标”品牌企业10家以上。实施知识产权赋能工程,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抓好衢时代“双领”计划、“大学生百校联招”、“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人才引育工程,新引进省级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20人以上、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000人以上、大学生4.5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7000人以上。

(七)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抓住RCEP实施重大机遇,扎实开展外贸提档升级千亿行动,力争进出口总额超过600亿元。全力做好衢州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推进自贸联动创新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实现外贸出口额增长12%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建立外贸发展指数,做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引进外贸企业,推动更多本地制造业企业实现自营进出口。优化外商投资服务,打造贸易促进机制“衢州样板”,力争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项目化推进“融杭联甬接沪”,深化山海协作升级版,实质性运作6个“产业飞地”。聚焦产业导流、税源招引、企业服务,抓好衢州海创园运营,确保入驻率达到30%以上、力争税收达到2亿元。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传统消费活力,出台重点商贸企业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旅游市场恢复等政策,推动衢州特色餐饮“走出去”,打造四省边际“联盟好品”。合力共建“联盟花园”,推动“95联盟大道”全线贯通,加快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

(八)打造重大改革标志性成果。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围绕群众所盼、企业所需,打造一批示范性重大应用,争取在全省改革突破奖中榜上有名。持续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水平,加快建设基层治理大脑,基本完成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改革。健全数字化项目审批管理机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合力推进碳账户体系建设,完成规上企业用能基数核定和用能预算指标分配,优化升级碳排放核算标准,组建“双碳”公司,探索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路径,力争碳账户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扎实抓好“扩中”“提低”改革,制定实施重点群体激励计划和年度任务,积极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争家庭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群体占比、20—60万元群体占比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全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确保6月底前完成机构整合、事项下放、人员下沉和“1612”体系贯通等工作,年内形成相对成熟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力争AAA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双双“零突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元。启动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

(九)全面推进兴业强村富民。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全面推行田长制,提升耕地地力,确保粮食播种134.3万亩以上。狠抓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推广农业新品种9万亩,完成宜机化改造5.6万亩,建成农机综合服务中心21个。加快打造柯城柑橘、衢江蔬菜、龙游渔业、江山蜜蜂、常山双柚、开化茶叶等10条农业全产业链,新培育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6个未来农业园区。做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富链,新增产业农合联6家。合力做强“三衢味”,狠抓运营标准化,提升品牌辨识度,推动“三衢味”进杭州亚运会。扎实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深化“千企结千村”,成立强村公司30家,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30%。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组合拳,深化“三块地”改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8万亩,盘活利用农房3000宗。全线贯通“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实施沿线百村整治风貌提升行动,完成示范段景区化改造,争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精心打造8个以上省级未来乡村标杆,创建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3个特色精品村。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73公里。深化“两进两回”,大力推进新农人培育,加强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人才培养。抓好“数商兴农”共富示范项目建设,办好村播基地,拓宽农产品上行通道。

(十)致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标准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争钱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命名。深入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强化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源头治理,市区PM2.5浓度均值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全面压实河(湖)长制,实现“污水零直排区”运维常态化,“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领跑全省,再夺大禹鼎金鼎。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力度,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开展“雷霆斩污”行动,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工业危废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新增光伏装机40万千瓦以上。培育壮大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探索多种业态共融的生态富民模式。抓好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推进灵鹫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六春湖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大力推进“两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深化生态大脑、生态账户、生态共富“标准地”和生态占补平衡等创新实践,构建市县乡一体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力争生态产品金融授信100亿元、村集体和农户分红4000万元以上。

(十一)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造更多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机会。支持各县(市、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公办幼儿园覆盖面达到50%以上,新投入使用学位5000个。新改扩建义务段学校10所,新投入使用学位1万个,争创现代化学校10所。实施“县中崛起”工程,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深化“五统筹”职教改革。支持衢州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提升高校毕业生留衢率。巩固扩大教育“双减”成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推进与温医大、浙中医大等合作,做强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支持县级医院发展,办好树兰(衢州)医院。深化疾控体系改革,争创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创成三甲、三乙医院各2家,新增院前急救服务站10家,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80个。各县(市、区)全面建成标准化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和检验、影像、病理共享中心。完善支持生育养育配套政策,新增普惠托位1100个以上,实实在在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实施养老服务扩面工程,建成7家智慧公办养老院,新增75个幸福食堂(助餐点),完成14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工作,推进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创建。提升跨省就医医保结算便捷性,创新医保基金监管方式。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00套。支持建筑业企业做优做强。优化公积金政策,推动公积金建缴扩面。主动承接杭州亚运会外溢效应,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办好首届“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加快建设“世界围棋圣地”。实施全域文明创建工程,争当“浙江有礼”示范标杆。加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推进基层文化阵地社会化运营,深化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全力争取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通过文旅部景观质评,确保儒学文化产业园国家示范创建通过中期评估。

(十二)更高标准建设平安衢州。打好打赢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收官战,高质量完成化工行业安全整治提升攻坚行动,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与前三年均值相比均下降25%以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10%。加快构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展新一轮金融风险专项排查整治,确保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内。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融警务”建设,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提升市长信箱、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理质效,着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全面开展“铁军护航·警助共富”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力争发案数和案损额“双下降”。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持续擦亮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支持驻衢部队建设,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履职于衢州加快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使命,必须以更高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扎实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实干成为政府系统的鲜明标识,努力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寄予衢州的殷殷嘱托,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汲取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始终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令行禁止、闻令而动,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始终把争先创优抓发展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时时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实干实绩体现政治担当。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全力争创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健全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制度,建设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平台,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和公信力。坚持和完善一府两院联动机制,全链条预防化解行政争议。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用好问政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全面抓实两专工程。深入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狠抓学习型政府、专业化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对话能力、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坚持生成性学习,勇于向“不懂”开战,主动接受新生事物,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坚持“一线工作法”,勤调研、接地气,注重在项目现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群众身边,看实情、破难题、找答案。坚持实战化历练,脑勤腿勤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试点,在推动发展中锤炼过硬本领。坚持体系化落实,全面运用“四个体系”工作方法,落实“四定”工作要求,强化专班化例会制、清单化销号制,常态化开展重点工作“比晾晒”和争先创优“流动红旗”评价,形成“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滚雪球效应。

(四)持续弘扬担当精神。大兴真抓实干之风,自觉做到平实、务实、真实,决不“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大兴敢闯敢试之风,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系统性重塑机制、工具和方法,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实。大兴攻坚克难之风,直面矛盾、直击问题,争当“拆弹手”,不当“二传手”,做到“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大兴敢于斗争之风,防治“软骨病”,不当“老好人”,原则问题寸步不让,歪风邪气坚决斗争,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努力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五)着力建设廉洁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牢守住规划、土地、环保、安全红线和廉洁自律底线。聚焦公共资源、国有资产、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和医保、社保、救助等民生资金的使用管理,打好制度“补丁”,狠抓源头治理。强化财政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真正为基层减负、让基层有感。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打好行政开支“铁算盘”,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和非必要活动,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位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继续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原则,梳理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选出10项。对每一项民生实事,我们都将定点定时、定标定责,加强进度和质量管控,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更多受益、普遍有感。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兴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在中共衢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只争朝夕、勇毅前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png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