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以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渔船、屋顶、停车棚、农业大棚、鱼塘、水面、滩涂等场景加装太阳能光伏模块、加快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农光互补发电试点示范。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发展应用,

首页 > 光伏系统工程 > 政策 > 正文

浙江玉环:“十四五”集中式光伏争取新增装机130MW以上 分布式150MW以上

2022-04-26 16:02 来源: 玉环市人民政府 

4月25日,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以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渔船、屋顶、停车棚、农业大棚、鱼塘、水面、滩涂等场景加装太阳能光伏模块、加快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农光互补发电试点示范。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发展应用,积极探索光伏+空调、光伏+取暖、光伏+停车场等各种形式的应用模式。“十四五”期间,集中式光伏电站争取新增装机130MW以上;分布式光伏电站争取新增装机150MW以上,其中民用建筑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2022年争取达到5MW以上,2022-2025年期间累计装机争取达到16MW以上。努力建设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

原文如下: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已由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12月22日

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2021年10月

前言

玉环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台州市最南端,长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连接处,是浙江省温台沿海产业带交汇处,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2017年4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玉环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2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2.6亿元,同比增长3.1%。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玉环市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推进碳达峰、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期。面对玉环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和新要求,必须系统全面谋划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玉环市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根据全省和台州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特开展玉环市“十四五”时期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编制。

碳达峰背景下的能源规划工作要统筹考虑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百姓生活“四个维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产业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实现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综合平衡。

本规划梳理了玉环市能源发展现状,剖析了玉环市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预测了能源消费需求,提出了在碳达峰要求下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为玉环市能源发展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规划主要期限2021-2025年。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

(一)能源供应

(二)能源消费

(三)能源产业

(四)能耗双控

(五)存在问题

二、面临形势及需求分析

(一)能源发展趋势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聚焦清洁能源供应保障,推进能源设施完善

(一)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二)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电网

(三)加快完善天然气供应网络

(四)加快综合能源服务设施布局

(五)加快完善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

(七)积极推进华能电厂深度开发

(八)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开发

五、聚焦能源清洁高效消费,促进能源高效利用

(一)推进能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二)强化工业领域能效提升

(三)积极推进建筑节能

(四)加快发展绿色交通

(五)加快终端用能清洁化

(六)加强用能需求侧管理

六、聚焦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光伏、风电、天然气、被动房为重点,打造“4+X”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二)以大麦屿LNG项目为基础,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链

七、聚焦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

(一)碳达峰背景下的能源体制机制创新

(二)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三)稳步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

(四)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创新

(五)积极推进节能领域改革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

(二)强化政策支持

(三)强化项目实施

(四)强化能源合作

(五)强化安全保障

(六)强化宣传教育

附图1玉环市能源项目布局图

附表1玉环市“十四五”能源重点项目表

附表2主要任务部门分工表

附件一:玉环市能源发展“十四五”需求预测

附件二:玉环天然气产业链招商研究

一、发展现状

玉环市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齐全,涉及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品种。“十三五”以来,全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能源管理初见成效。

(一)能源供应

1.电源设施

截至2020年底,全市电源总装机约4348MW,其中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玉环分公司(简称华能玉环分公司,原华能玉环电厂)装机4000MW,年发电量约183亿kWh;光伏装机283.6M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220MW,年发电量约2.72亿kWh,分布式光伏用户1515户,总装机63.6MW,年发电量约0.495亿kWh;风电装机49.5MW,均为陆上装机,年发电量为0.75亿kWh;垃圾发电15MW,年发电量约0.85亿kWh。2020年玉环清洁能源发电量4.79亿kWh,占全市全社会电力消费比重9.47%。

2.电网设施

“十三五”以来,全市主干电网建设有序推进,现代配电网建设成效显著,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220kV变电站1座,新增容量480MVA;新建110kV变电站2座,新增容量220MVA,新建110千伏线路6条;新建10千伏线路76回,线路长度267公里。玉环还承接了配电自动化的全省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10kV配电自动化功能。有集群居民生活的离岛用电均已实现电网接入。

3.天然气设施

“十三五”以来,全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区通气比例不断提升。目前已实现3.3万户居民用户,260家商业公服用户,33家工业用户供气。

4.终端供能设施

全市已建成在营加油站18个,油库库存总容量为1448.77吨。综合供能服务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2019年后陆续新建漩门湾大桥、沙门、港北等综合供能服务站,成功改造芦浦服务区南站、北站和漩门加油站等综合供能服务站,圆满完成玉环客运中心公交充电桩、楚门谷水嘉苑有序充电桩等项目,新增充电位40个,新增配套变电容量2860千伏安。截至2020年,全市共建成充电站项目9个。

1.jpg

图1-1 玉环市加油站分布图

(二)能源消费

“十三五”期间,玉环市能源结构朝绿色低碳方向持续调整,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成效显著。

1.能源消费

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04.14万吨标准煤,“十三五”年均增速3.98%,比“十二五”年均增速高出3.6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能源消费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与全省及台州市平均比较看,玉环市“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低于台州市平均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玉环市能源消费变化主要受华能玉环分公司用煤,工业生产用能等因素影响。

1.png

图1-2 2011年-2020年玉环市能源消费情况

从人均能源消费看,2020年,玉环市人均能源消费3.17吨标煤/人,高于台州市平均2.4吨标煤/人,低于全省平均3.8吨标煤/人。

1.png

图1-3 玉环、台州、浙江人均能源消费比较

2.电力消费

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稳步提高,但略低于全省平均和台州市增速水平。2020年玉环电力消费量50.8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速6.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与台州市基本持平。

1.png

图1-4 玉环市电力消费增长趋势

3.能源消费结构

随着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完善,玉环市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终端用能清洁化加快推进。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04.14万吨标准煤。其中:石油消费15.9万吨,天然气消费1085万立方米,煤炭消费674.69万吨,其中散煤消费1.86万吨,其余为华能玉环分公司原煤消耗。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占比70.4%(等价值),其中可再生电力占电力消费的9.47%。与全省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对比看,玉环的天然气占比仍然较低,低于全省5.1个百分点。

1.png

图1-5 玉环终端能源消费对比

4.单位GDP能耗

20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0.344吨标准煤(2015年价),“十三五”累计下降9.5%,高于台州市万元GDP能耗0.235吨标准煤(2015年价),低于全省平均0.41吨标准煤(2015年价)。全市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持续推进,严格控制高耗能工业项目,集中供热加快推进,华能玉环分公司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

5.规上工业能耗

近年来玉环市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能耗降低显著,2020年玉环市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吨标准煤/万元(2015年价),同比上升6.79%,相同增加值所需要的综合能耗较低,在台州市各区县中仅高于路桥区;能耗降低率为11.35%,在台州市各区县中位列第二。

(三)能源产业

2020年玉环共有能源行业及相关服务业企业286家,主营业务收入总计约125亿元,纳税总额约6亿元。其中8家规模上能源企业实现产值112.41亿元,占我市规模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3.51%,年报收入法增加值30.84亿元,占全市规模上工业增加值的15.11%,牵引带动全市GDP增长0.43个百分点。

表1-1重点能源行业企业

1.png

1.png

1.火力发电

华能玉环分公司是我国首座投入商业运行的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是国家“863”计划的依托工程,于2004年6月28日开工,其1#机组2006年11月28日投产。2020年,华能玉环分公司完成发电量183.11亿千瓦时,实现工业总产值62.5亿元,缴纳各种税费3.46亿元。华能玉环分公司近五年已完成全部机组的节能改造,累计节能量超过6万吨标准煤。

2.液化天然气

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站项目是我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2018年浙江省重点项目、浙江省天然气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国沿海与内河LNG码头布局方案(2035年)》。项目一期投资41亿元,规划建设2个10万立方米和1个20万立方米的LNG储罐,15万吨专用码头1个,中转能力达200万吨/年。截止目前,项目已在进行储罐基础施工。

3.太阳能光伏

全市已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220MW,年总发电量2.72亿kWh;在建集中式光伏电站1座,装机100MW(玉环清港100MW滩涂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用户1515户,总装机63.6MW,年发电量约0.495亿kWh。此外,全市共有光伏生产厂商8家,其中玉环晶科能源的光伏组件产能为1GW,2020年实现产值17.26亿元,纳税额731万元。

4.风力发电

已建成投用玉环大麦屿风电场,共安装有24台单机容量2000kW的风电机组和1台1500kW的风电机组,于2015年底实现正式投产发电,2020年发电量0.73亿kWh。同时,我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已开工建设,项目总规划装机容量400MW,总投资约70亿元,位于披山岛东北侧近海海域,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北区为154MW,布置22台单机容量为7M的风电机组,一期南区和二期根据情况适时开发。

5.潮汐发电

原海山潮汐发电站始建于1972年,并于1975年开始发电及进行岛内供电,电站装机两台125千瓦机组,年设计发电量40万kWh,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双库、全潮、蓄淡、蓄能发电和水产综合养殖的小型潮汐发电站。目前,海山潮汐发电增容扩建工程已正式启动,装机容量两台250千瓦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05万kWh。

6.生物质能

2020年,我市全年产生农作物秸秆1.117万吨,综合利用总量为1.06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5.36%。主要的利用方式是鼓励秸秆还田和枝干粉碎循环利用,深入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其中:肥料化利用1.05万吨,饲料化0.1万吨。

我市的沼气工程从2006年开始建设,到2014年至已达到45座,总池容达7800多立方米。近几年,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批废弃沼气池被拆除,到目前为止仅存10座沼气工程,总池容仅为1830立方米,其中2个是省、部级大中型沼气工程,其他均属于小型沼气工程,一般每个池容在60到120立方米。我市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一般作为养殖场的燃料。

我市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玉环伟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从2012年11月开始运营,被浙江省住建厅评为AA级垃圾无害化处理单位,2020年上网电量0.85亿kWh,当年处理生活垃圾达27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扩建工程自2018年7月开始动工,计划提升日垃圾处理500吨,工程总投资约2.8亿元,争取在2021年建成投产。

7.热泵

玉环永德信公司是最早发展被动房产业的中国企业之一。该公司投入了近2亿元资金用于项目应用,并自行设计建造了“被动式建筑”玉环体验馆。中德生态产业城项目位于玉环新城核心地段,采用了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一系列新技术,如体验馆和商办建筑由地源热泵供给冷热源,住宅建筑由分户式空气源热泵提供冷热源,多层建筑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电梯也选择了具有能量回收的装置,是我市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和住宅全装修项目。此外,该公司还计划采用被动房技术在玉环市中心建多座示范公厕,目前客运中心边公厕已经完成主体建设,屋顶每年的发电约3.85万度。

玉环市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市售电量的比重2020年已经达到9.47%,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且各类新能源开发利用种类比较齐全,已涉及除核能外的大多数清洁能源应用。可见我市清洁能源资源禀赋较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主要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但大多数处于起步阶段。此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方向不够清晰、产业平台建设等问题依旧制约我市能源产业发展。如何大力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表1-2 玉环市可再生能源开发情况汇总表

1.png

(四)能耗双控

“十二五”期间,玉环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分别为3.65%,8.00%,0.60%,4.00%,7.25%,累计下降21.55%,超额完成台州市对玉环要求的17%的下降目标,但也造成玉环“十三五”节能指标基数过低。

台州市确定玉环市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节能目标为:在2015年基础上,确保完成辖区范围内“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16.5%以上,能耗总量年均增速控制在2.5%以内。

从2011年起,玉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熔炼企业整治大行动。排查出全市共有金属熔炼企业800多家(产能累计约60万吨),自2012年开始,按停产整治、限期搬迁、打击取缔等进行分类处理。2013年又在滨港工业城规划占地约400亩的金属熔炼产业提升区,共有22家组合企业通过挂牌竞拍的形式取得了入园土地使用权,2015年起已陆续投产。若按照产能比例测算,原先45万吨产能经过整治缩减到现今的28万吨,共可腾出用能7.5万吨标煤(相对800家基数60万吨产能,则可腾出用能11.4万吨标煤,若考虑原先冲天炉等未列入统计的低效用能,腾出用能更多)。这些小企业被兼并重组成规上企业,导致原先未纳入统计的用能被纳入统计范围,造成2016年以来,我市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用能总量呈现上升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市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十三五”期末,玉环市的能耗水平需要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再下降16.5%,即需要达到0.320吨标准煤/万元。(玉环市2015年的基数:单位GDP能耗0.380吨标煤/万元,能耗总量168.0万吨标煤)

“十三五”期间玉环市能耗总量年均增速3.97%,超出了“十三五”能耗总量年均增速控制在2.5%以内的目标;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约9.5%,在台州市排名第四,但未能完成“十三五”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5%的目标。其中2020年,玉环市万元GDP能耗0.344吨标煤/万元(2015年价),同比下降0.58%,低于全省万元GDP能耗0.41吨标煤/万元(2015年价),高于台州市的0.235吨标煤/万元(2015年价)。2020年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为0.49吨标煤/万元(现价),同期玉环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为0.40吨标煤/万元(现价)(按2015年价计算为0.443吨标准煤,同比上升6.79%)。

1.png

图1-6 台州市各县(市、区)“十三五”期间能耗双控表现

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04.14万吨标准煤,相比2015年167.9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21.53%。全市地方煤炭消费总量(不含省统调电厂用煤)逐年下降,2020年仅有1.86万吨,低于台州市给玉环市设定的控制值。

1.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能耗双控

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强化全民节能意识,全力做好能耗双控工作。一是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相应成立节能机构,专人负责,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节能框架。将年度能耗双控考核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政府工作报告)中。二是分解节能目标,责任落实到位。细化乡镇(街道)、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绩效考核,分解、确定年度各部门、乡镇、企业节能目标。以节能降耗情况通报、季度分析材料等形式,定期公布各乡镇能耗完成指标,对各乡镇(街道)、部门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2.优化产业结构,探索节能长效机制

一是开展区域能评,严格用能审批。浙江玉环经济开发区、玉环时尚家居小镇等省级开发区和特色小镇均开展区域能评。通过制定和实施《玉环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对新上项目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对重点用能项目在节能评估报告书中对比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进行审查。二是安排专项经费,推广节能技术。根据《玉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环市扶持工业经济发展优惠政策(试行)的通知》(玉政发〔2017〕19号)等文件,完善推广节能产品、技术和服务机制。推广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伺服电机等节能产品来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均享受政府资金补助。2019年玉环市水暖阀门行业工业节能和绿色制造实施方案入选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提升发展名单,是全省六个县市之一,台州市唯一入选。三是探索长效机制,实施亩均改革。根据企业综合评价情况,建立差别化电价、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污水处理复合计价收费,积极探索用能总量核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政策,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倒逼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制定并实施《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玉政发〔2018〕19号)。

3.制定系列能源制度,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编制《玉环市能源监察双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工业)》和《玉环市能源监察执法检查人员双随机名录库》。出台《光伏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并对采用本市企业生产的光伏组件产品的光伏发电应用项目,根据装机容量给予专项补贴,以此鼓励光伏行业发展。能源供应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开展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油气长输管道保护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确保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

(五)存在问题

尽管玉环市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能源行业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能源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网、天然气管网、集中供热管网等能源线性基础设施,以及能源综合服务、汽车充电设施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具体来看:

电网方面,目前我市电网仍存在部分变电站和线路运行过载、配电网线路设备存在缺陷、部分设备运行时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以及存在低电压、高故障率、影响用户用电等问题。

天然气管网方面,我市是全省少数几个尚未实现“县县通”工程的县市之一,与省级天然气管网尚未连通。这既不利于市域天然气的安全保障,同时也限制了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的外输。此外,市域内各片区的天然气管网仍未实现连通,对于城镇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存在一定隐患。与此同时,居民企业天然气覆盖率仍然较低,居民通气率仅23%。

终端用能设施方面,随着绿色交通的发展,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天然气加气站、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现有站点由于受制于土地要素、规划选址等问题,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如天然气加气站点太偏,安全性规范性有待加强,沙门、大麦屿等乡镇的充电设施尚未实现布局等。

2.节能降耗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压力大

一是能耗空间受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压力较大。首先,玉环能源消费总量因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和台州多数地区。其次,由于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华能玉环分公司的发电量存在较大增幅,且波动幅度加大,直接导致区域能耗增加。再者,随着原先未纳入能耗统计燃煤分散锅炉改用天然气、电或是集中供热后,纳入统计口径,使得区域内统计能耗增加。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十三五”期间玉环市能耗总量年均增速3.97%,无法完成控制在2.5%以内的考核目标。

二是单位能耗水平下降幅度与上级考核要求仍有差距。20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340吨标准煤(2015年价),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1吨标准煤/万元(2015年价),但未能完成“十三五”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5%的目标。对于县域而言,在前期节能降耗潜力得到挖掘,同时产业结构难以在短时间得到调整的情况下,“十四五”单耗进一步大幅降低的难度较大。

三是煤炭削减空间有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任务重。一方面,煤炭削减空间不足。现有煤炭消耗主要是华能玉环分公司用煤,随着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推进集中供热的实施以及华能玉环分公司三期项目的建成投产,发电企业用煤量仍将呈上升趋势,煤炭消费增长使得考核压力较大。此外,全市燃煤锅炉已基本淘汰完成,已无进一步削减空间,煤炭消费总量和比重均难以达到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受制于土地、成本、用海等因素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难度不断增加,能源结构调整较大压力。

四是新兴产业等发展仍将带来较大用能增长,节能降耗潜力逐步减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些新兴战略产业单位能耗和用能总量相对较高(比如“5G”基站相对于“4G”基站的能耗水平较高)。尤其我省领跑高质量发展多年,许多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难有较大的压减空间,过度强调“能源”双控工作可能会影响我省下阶段的发展,导致我市在招引高质量发展项目中错失良机。

3.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亟需提质增效

一是亟需发现新的增长点。当前,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玉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但现有产值主要由火力发电和光伏产业贡献为主,其中火力发电产值占比约80%,光伏占比约17%,其他品种规模较小,亟待寻找新的增长点。

二是能源项目建设面临挑战。当前资源要素制约加剧,导致项目落地越来越难,建设难度日益增加;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投融资机制有待完善。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相对缓慢,面临提质增速的挑战。

4.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善

一是能源统计制度亟待完善。能源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是能源管理的基础,当前,能源统计管理已难以满足县域能源管理的需求。统计技术上,仍以传统报表方式为主,实时性和精确度均有待提高。统计口径上,随着供用能方式的变化,纳入统计的用能方式已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仍采用原口径制定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势必给地方能源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并产生与节能减排相背离的现象。如港口岸电作为港航领域最具前景的节能减排新技术之一,在促进绿色港口建设及港口运输物流电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玉环等沿海城市清洁能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现有能耗统计口径,把岸电使用的能耗统计在地方,相比于柴油等不计入地方能耗,使得地方的统计能耗增加,在现有能耗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制约了港口岸电的使用。

二是部分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随着区域供用能方式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部分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如随着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集中供热定价等相关管理制度亟待建立,以及电厂余热用于集中供热如何计算煤耗、能耗等规则亟待完善;随着天然气与省网的连通和大麦屿LNG接收站的建设,区域天然气价格机制需逐步建立。又如抽水蓄能,或电池储能用于调控电力供需平衡,有利于能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整体能源系统能效水平,但考虑到按目前的能源考核办法只考核能源消费总量,不考虑能源使用效益,上马储能项目虽然是很好的节能项目,但客观上会因能量损耗增加地方能源消耗,建议省里对储能项目等节能项目的用能不计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同时,建议省、(地)市统计局应将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抵扣节能量的政策尽早纳入对各县市区的能耗双控数据的核算体系,避免既要基层保证经济增长,又要限制能源使用的窘境;并建议统调电厂的能耗要单独核算,不计入各县市区能耗指标。这样不但能让多数的县市区经过努力能尽量争取完成指标,还能促使各县市区应用非水可再生能源。

二、面临形势及需求分析

(一)能源发展趋势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非常规油气、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安全先进核能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能源格局。综合来看,全球及各主要经济体能源消费仍保持增长势头,近年石油消费基本持平,天然气消费稳步增长,煤炭消费逐渐降低,核能消费在安全前提下复苏,可再生资源发展迅猛。

从发展趋势上看,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参与的世纪大考,是人类文明的赶考,能源消费的清洁低碳化成为主流。天然气作为现实可行的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2.我国能源发展趋势

201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近年由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能源消费增速略有放缓。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由于资源禀赋原因,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但随着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煤炭生产及消费占比持续下降;石油和天然气支撑作用不足,其中,天然气相较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4%的平均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核能发展相对滞后,但规模增长势头迅猛;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较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从发展趋势上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将从总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转变。能源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根据国内官方机构预测,我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年前后迎来峰值,较目前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控制在35%以内;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强度不断降低,能源需求总体可控;能源结构将逐步得到调整,能源供应从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将深入改变能源供应现状,保障能源安全;从长期来看,新能源将成为我国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

3.浙江省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从整体上看,浙江省全面实施“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以来,能源供应平稳有序,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省能源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进展良好;能源供应保障平稳有序,全省能源消费平稳增长,增幅基本得到控制,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比明显上升,电力、热力及其他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上升;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大力推进能耗双控,指标基本稳定,节能效果显著;能源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取得突破;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从发展趋势上看,“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和低碳转型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化保障能力;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发展非化石等清洁低碳能源,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省“十四五”能源发展将面临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与能耗双控考核目标矛盾延续期、能源对外依存度加深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期、能源技术新模式突破期、能源体制改革落地深化期等复杂局面。

1.png

图2-1 2011-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1.png

图2-2 2015-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1.png

图2-3 2010-2020年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机遇

一是清洁能源发展是能源发展的趋势。能源结构调整、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从浙江省看,“十四五”时期是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收官期。从台州市看,随着资源、环境和温室气体减排约束进一步趋严,台州市能源结构优化将更加突出低碳清洁化转型要求。玉环市将依托其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抢占未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为浙江省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做出玉环贡献。

二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的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的战略思想。在此指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制定了《能源体制革命行动计划》《能源体制革命重点行动(2019—2020年)》,我省也先后制定了《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方案》和《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能源运行与管理体制、电力、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节能等方面改革均加快推进。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台州地区,玉环需抢抓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机遇,在清洁能源供应和产业方面争取新的发展动能。

三是能源新技术新业态为能源行业带来新机遇。随着先进储能、智能微电网等技术加速突破、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尖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多能互补协同、互联智能为主要特点,突出综合能源服务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形成。玉环应加大能源产业发展中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数字能源、智慧能源、分布式能源、综合供能、未来社区等改革创新试点。

2.面临挑战

一是能源需求刚性增长,能耗双控形势依然严峻。从台州看,能耗空间受限,能源总量控制压力仍然较大。“十三五”以来,虽然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速逐年下降,但仍处于高位,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突破“十三五”能源规划中的控制目标,达到1452万吨标准煤,“十三五”期间玉环市能耗总量年均增速3.97%,超出了“十三五”能耗总量年均增速控制在2.5%以内的目标。“十四五”时期,能源需求将依然刚性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将逐渐下降至稳定值。但同时,节能降耗工作将持续推进,能耗双控政策也将继续保持从紧态势,能源刚性增长与能耗双控考核之间的矛盾将延续并进一步突显。

从玉环看,“十三五”以来,能源增速仍然较快。“十四五”期间,随着杭绍台铁路建成通车,以及里阳半导体产业园、网营物联(浙东南)供应链运营总部、国家级海峡两岸(玉环)青创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玉环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相应的对于能源的刚性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能耗双控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清洁能源产业面临政策调整期。为更好适应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实现可再生能源向平价上网的平稳过渡,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20年1月2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政策将朝着降低(取消)新增补贴、取消存量补贴、加强配额制执行力度、推动低价(低于平价)风电项目的方向发展,而且推动决心大,预期推动力度也会比较大。新能源行业是典型的技术进步驱动成本下降及竞争力提升的行业。随着平价上网的逐步推进,将相应地压缩项目收益,产业链各环节将继续分化,产业链整体将进入到优胜劣汰阶段。总体而言,随着补贴的退坡,清洁能源产业的竞争压力将加大,对于玉环招商引资的挑战也会相应增加。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与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标全省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坚守安全保供底线,强化能耗双控,改革创新以提供发展动力,清洁低碳以顺应形势变化,数字互联以支撑系统协同,节能降耗以提升发展质量,逐步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创新协同、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打造具有东部沿海特色的高比例清洁能源利用城市。

(二)基本原则

——科技创新,数字引领。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新能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先进储能、分布式能源、氢能等技术的应用,加强能源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发展,促进能源系统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加快数字经济在能源供需管理中的应用。

——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把节能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推动形成全社会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结构优化,清洁低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按照“控煤、稳油、提气、扩非化”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发展,大力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和低碳利用技术,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城市。

——改革驱动,市场优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涵盖电力、油气、用能权等要素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适应多能互补、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快能源内部协同发展,推进综合能源服务。

——加强招引,产业延伸。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地区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惠民利民,共享发展。统筹城乡能源发展,进一步配套与民生相关的清洁、高效的电网、气网、热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努力降低用能成本,推进清洁能源惠民利民,实现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能源储备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全省前列,实现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和低碳清洁能源结构转型,初步形成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创新协同、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成为浙江省多品种能源生产供应基地、浙南沿海天然气全产业链建设示范基地和清洁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能源消费总量。到2025年,全市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251.7万吨标准煤,“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4.3%;若扣除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和华能玉环分公司新增能耗,到2025年,全市能源需求总量将控制在230万吨标准煤以内,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2.5%以内。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7.3亿千瓦时,“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5.8%。

能源供应能力。到2025年,全市电源总装机争取达到约7600MW,较2020年增加3300MW以上(其中,新增煤电装机1000MW,新增燃气装机1500MW,新增海上风电装机510MW以上,新增集中式光伏装机130MW以上,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约150MW以上,新增垃圾焚烧发电装机12MW)。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50万吨/年。

能源消费结构。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电力消费比重争取达到12%,天然气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争取达到5%。发电、供热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达100%。

能源系统效率。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在产业结构相似的省内市(县)中位于前列。

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全市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专利技术、装备和产品,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天然气全产业链建成初见成效。

四、聚焦清洁能源供应保障,推进能源设施完善

(一)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天然气利用范围。重点围绕全省“风光倍增”工程和光伏整县(市、区)专项行动,推动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发展,利用先进储能及数字化协同管理技术,逐步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创新协同、智慧多元的县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体系。

积极发展风电。利用自身沿海风能资源的优势,加快近海海上风电集约高效利用,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近期重点推进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

全面推进光伏。分布式光伏以整市推进规模化开发为重点,深挖分布式光伏潜力,积极开发光伏建筑一体化;集中式光伏以高质量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为重点,加快滩涂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继续招引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壮大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

高效发展清洁煤电。发挥煤电机组的托底保障作用,按照供电煤耗和超低排放国际先进的标准,加快推进华能玉环分公司三期项目。加快推进智慧电厂建设,鼓励煤电机组耦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其他能源类型开展综合能源服务。

提升海洋能利用。依托海山潮汐电站项目提升改造,提升潮汐能利用水平。发挥玉环周边潮差较大,海水流速较高的优势,借鉴岱山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开发利用海洋潮流能的经验,在我市适合海区探索开发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结合海山国际旅游岛开发,做好文物保护和潮汐电站升级改造的相互促进。

推进储能技术应用。加快建设玉环分散控制储能电站项目、台州玉环龙溪镇储能项目,通过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新能源高效利用,提高系统应急保障能力。推动煤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加快建设华能玉环储能辅助AGC调频项目,提升常规电源调节能力。加快“储能+”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探索建设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鼓励储能设施参与市场化交易。

建立多能互补平台。推进华能玉环分公司机组灵活性改造,挖掘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利用先进储能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建立风光水火多能互补智能运维平台,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整体可靠性,提高利用效率。

(二)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电网

以满足用电需求、提高可靠性、促进智能化为目标,合理规划供电容量和电网结构,着力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问题,提高电力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应急响应和网络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

加强网架结构建设。重点通过加强主网、配网网架结构建设,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防风抗灾能力;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通过广泛布置通信网络和持续完善调控体系,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通过实现企业数字化,提升电网管理水平,提高玉环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驾驭能力。进一步优化华能玉环分公司送出工程。

不断提高供电能力。针对玉环现高压配电网中部分变电站重载运行问题,加快推进原有变电站扩建或新建变电站对重载运行的主变进行负荷转接。同时,加快110kV变电站新建、改造进程,取代现有35kV变电站供电。针对中压配电网部分处于重载运行的线路进行分流。对各类供电区超过供电半径标准的线路进行优化,保证末端电压质量。对于高负载率运行的配变,在规划改造中应及时增加新的配变分担负荷,改善配变的运行状态,提高配变运行安全性及经济性。

加快优化电网结构。结合负荷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接线模式,如新增变电站的建设应考虑对单辐射线路进行改造等,增强线路间联络,逐步实现环网。积极打造智慧电网,为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改造提升电网设备。加快提升高、中压配电网,对超过负载率的线路进行分网改造,逐步更新超运行年限设备,解决供电可靠性低和不能满足变电站安全供电需求问题。

(三)加快完善天然气供应网络

发挥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基础和玉环港口码头优势,加快完善天然气供应网络,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

加快推进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建设。专业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把握这一轮国际LNG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期,把大麦屿LNG项目建设成为示范工程、标杆工程,加快建成投运。

加快推进天然气外输管道建设。加快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外输管线工程(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玉环支线)建设,对接省级天然气管道和国家沿海天然气大通道,提高玉环市天然气安全供应能力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的中转能力,提升区域经济贡献度。

加强城乡管网联通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燃气管道的互联互通与接入省总管,提升天然气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完善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发展城市居民和公服天然气用户,提高城乡居民天然气覆盖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玉环市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样板。

1.jpg

图4-1 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外输管线路由示意图

(四)加快综合能源服务设施布局

继续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深入开展清洁能源设施智能化行动。

科学布局综合能源服务设施。统筹省市综合能源服务设施网络规划,结合现有综合供能服务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网络,科学合理布局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乡综合供能服务站点,提供电气油等能源供给、交通及旅游等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全省用能清洁化、便捷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交通用能成本。加强充电设施、加氢站、综合供能服务站等选址的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提升现有加油(气)站为综合供能服务站,继续完善配套储运设施和服务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建加氢站等的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充电站、加氢站及综合供能服务站,争取尽快建成投用。加快推动公交和环卫场站、物流枢纽的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推广“多表合一”。

(五)加快完善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和互联互通,进一步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确保满足我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服务需求。

加快建设城市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做好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供能站公共充(换)电设施的用地审批工作,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可布点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公共停车场数量,争取玉城街道不少于8个,楚门镇、开发区不少于6个,坎门街道、大麦屿街道,清港镇不少于4个,其他乡镇不少于3个(以上数量含各乡镇已建成数量和城建集团在各乡镇建设布点;鸡山乡不做要求)。重点推进玉城、开发区等区域充电设施建设。做好城市道路停车泊位和公共停车场资源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落实新建建筑配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要求。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地上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应设置10%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车位,预留总车位数量30%的配电容量。

1.jpg

图4-2 玉环市可布点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公共停车场情况

持续推进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邮政与快递、环卫、行政机关等专用车辆的充电需求,争取到2025年底车桩比达到2:1。

完善住宅和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新建住宅配建的地上停车场,应设置30%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和在车位附近敷设低压线缆及安装电缆分线箱;已建小区地下停车场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征求整个停车区域停车位业主的意见。

加强配网接入。积极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将项目纳入配电网建设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充电容量增长应与地区负荷和电网总容量相协调。按照充(换)电站电力需求和接入电压等级,及时调整上一级变电站主变规模,保证必要的变电容量。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产权分界点至电网变电站的配套接网工程,实现充(换)电站就近接入电网。

严格执行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领域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并落实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充(换)电领域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及新模式标准规范,研究新场景、新业态在我市示范试点。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并行支持“充电”“换电”两种发展模式。将充电设施建设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研究本市充电设施安全、场所消防等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并完善充电设备产品标准。强化充电设施标准规范执行的监督力度,加强充电设施产品的准入管理、资质认证,加快完成已建成充电设施的限期改造,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建立市场监管体系。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体系。以市级平台为载体,整合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资源,优化“便民玉环”APP相关职能,完善全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使用功能,实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监管,督促相关建设运营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形成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完善充电设施、充电设备产品的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兼顾市民承受能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价格监督管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全市争取新建成公共充电桩5处以上;争取改造或新建综合供能服务站5处以上;争取新增自用充电桩总数超过500个。

(六)加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

依托华能玉环分公司,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实现对大麦屿街道、玉环市经济开发区、芦浦镇、楚门镇、沙门镇等区域供热管网的覆盖。对于集中供热管网未能覆盖的区域,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热需求。继续推进大型火电机组根据周边热负荷需求实施热电联产改造,释放供热能力。在现有供热范围基础上,积极推进城镇社区、学校和企业职工宿舍以及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纳入集中供热范围。

(七)积极推进华能电厂深度开发

充分发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科技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华能浙江能源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华能玉环分公司三期“港电”一体化项目、玉环H级燃机创新发展示范工程、滩涂光伏项目、华能氢能产业基地、华能环境能源绿色产业综合基地等项目开发建设。

(八)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开发

积极推进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岛屿中的应用,在离岸岛屿研究发展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结合海岛大花园建设,重点在鸡山大鹿岛、披山岛、横床岛等岛屿研究风光海(潮汐能)柴/气储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利用项目,利用LNG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将风电、光伏、海水淡化及储能结合起来,研究示范潮流能、波浪能开发利用,形成智能安全的微电网系统。

1.jpg

图4-3 多能互补能源微网系统

五、聚焦能源清洁高效消费,促进能源高效利用

(一)推进能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优化能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将能耗指标向优质产业项目、补链项目、民生项目倾斜,实施项目能耗准入制度,控制传统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对能耗双控目标完成影响大的行业、领域和企业实施落后产能淘汰、压减过剩产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挖掘存量用能空间。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节能审查、进一步加强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切实加强信用管理。创新差别化用能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市场化,将节能与“标准地”“亩均论英雄”“碳均论英雄”等改革深度融合。

(二)强化工业领域能效提升

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实施行业整治等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严格把控新增用能,加大工业节能技改力度。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企业能效水平。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深挖技术节能潜力,对高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继续实施余热余压、蓄冷蓄热、电机节电和老旧变压器替代等节能工程。

加强工业用能需求侧管理。加强企业用能精细化管理,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继续开展企业能效对标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活动,进一步改进企业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结合工业行业能效标准,坚持差异化的用能导向进行管理工作,利用价格机制推动高耗能产能控制。

推广智慧能源平台,提升能效管理水平。通过智能传感仪表和通讯网络,实时掌握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数据,以推进企业用能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提高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效管理,推进能效审计、对标管理和清洁生产,继续实施工业用电设备节电节能等技改专项工程。

针对能源生产,挖掘华能玉环分公司节能潜力。进一步强化厂用电率、线损等指标考核,同时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推进华能玉环分公司机组扩容增效及煤场封闭项目,提升供热能力和供热效率。

(三)积极推进建筑节能

倡导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坚持规划的刚性要求,坚持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全装修的同步推进,落实好我省建筑工业化工作要点,促进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装配式建筑结合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推广天然气分布式、光热、光电、地源热泵等多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强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到2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新增(近)零能耗建筑3个,超低能耗建筑2.8万平方米,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8.5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6万平方米。

(四)加快发展绿色交通

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推进油品提标升级,强化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积极推广绿色交通。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普及共享单车,推广天然气、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交通运输设备,加快智能交通和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车船油改气,分步推进公共车辆、大型车辆的油改气。加快淘汰老旧营运车辆和老旧高排放港作机械。推广使用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低硫船用燃料油,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标准。稳步推进港口岸电工程。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充换电、加气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充电设施、加气站等,将新建充电设施、加气站等的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建设充电站、加气站及综合供能服务站,争取尽快建成投用。构建满足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覆盖全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

创新交通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以充电服务、汽车服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打造“互联网+智慧出行”生态体系、“互联网+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新模式,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全程监控、大数据分析和运营。

“十四五”期间,全市争取在适当区块选址并建成3个以上加气站。到2025年,营运车辆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争取比2020年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争取比2020年下降3%。

(五)加快终端用能清洁化

积极推进居民生活、工业、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加快综合供能服务站、充电桩、岸电建设,推广车、船充电、加气、加氢等。探索在新建城区、商务区、经济开发区和密度高镇区集成各类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积极推广涵盖低碳能源、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的低碳城镇。鼓励建设以智能终端和能源灵活交易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建设家庭、园区、区域不同层次的用能主体参与能源市场的接入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加强被动房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源-网-荷-储”系统协调优化。

(六)加强用能需求侧管理

积极推进用能需求侧管理,引入市场化竞价模式,探索需求响应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推进能源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参与用能调峰、错峰,推广应用互联网、智能电表、储能蓄能等技术和设施。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推动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用能设备能效水平。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综合管理,提升电能管理水平,鼓励通过“能效电厂”工程提高需求侧节能和用户响应能力。通过充换电负荷特性研究,建设满足电网协同、双向化要求,具备充储结合、柔性化等弹性的充电设施。积极开展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升以管理促节能的水平。完善能效“领跑者”制度,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公共机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用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建设园区能源互联网。探索在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的园区、经济开发区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基础设施、能源管理平台和需求侧管理中心,通过天然气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热泵、工业余热余压利用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探索多种能源形式灵活交易和需求响应模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能效。加强用电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可视化和科学用电、合理用电。健全电能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需求侧实时监控和“智慧用电”,在“示范园区”集中建设能效电厂,建设实现电力供需平衡、服务双向互动、能效优化管理的现代工业园区或工业企业集群。

六、聚焦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光伏、风电、天然气、被动房为重点,打造“4+X”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光伏。光伏发电方面,以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渔船、屋顶、停车棚、农业大棚、鱼塘、水面、滩涂等场景加装太阳能光伏模块、加快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农光互补发电试点示范。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发展应用,积极探索光伏+空调、光伏+取暖、光伏+停车场等各种形式的应用模式。“十四五”期间,集中式光伏电站争取新增装机130MW以上;分布式光伏电站争取新增装机150MW以上,其中民用建筑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2022年争取达到5MW以上,2022-2025年期间累计装机争取达到16MW以上。努力建设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

风电。根据《浙江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在条件成熟时于玉环辖区海域适度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推进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十四五”期间,争取再新增装机500MW以上,并结合我市天然深水良港、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特点,规划建设以风电装备为主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招引风电装备组装企业,带动地方机械产业转型升级。

天然气。依托大麦屿LNG中转储运项目,加强天然气产业链招引,延伸发展天然气产业链,使天然气产业成为玉环清洁能源产业新的增长极。

被动房。以永德信被动房生态节能技术为核心,发展被动式节能建筑,形成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研发、节能设备生产、工程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推广以热泵技术应用为主的地热能利用,建设地热能供热(供冷)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支持地热能节能系统集成,发展被动式节能建筑。

其他清洁能源产业。探索潮汐能和潮流能开发利用新模式,加快海山潮汐发电增容扩建,推动潮流能、波浪能示范应用及规模化开发。大力发展海洋能在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水养殖电力供应方面的推广应用。鼓励波浪能等海洋能应用研发。研究利用先进储能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建立风光水多能互补智能运维平台,探索储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整体可靠性,提高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和能源数字化变革。开展未来社区、综合供能服务站等为代表的能源供应新业态新模式试点改革,实现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变革。

(二)以大麦屿LNG项目为基础,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链

围绕我省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玉环大麦屿能源(LNG)项目建设,建成浙东南重要的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并以玉环大麦屿能源(LNG)项目为基础,上下游联动、产业协同、统一规划实施,打造大宗资源平台,为区域发展创造更大经济和社会价值。

1.png

图6-1 天然气上下游产业链

上游:引进上游战略股东,如中联油、道达尔等签订LNG、LEG、LPG长约;根据国际市场行情价格采购一定量现货,平衡风险。

中游: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码头工程将建设15万GT LNG泊位一座,可以停靠3,000m3—26.6万m3船型。同时还规划预留了一个同等规模的泊位,以利后期发展。

下游: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H级)项目、清洁利用深加工项目、城市管网(省管网供应及应急调峰保障)、分布式能源项目以及船舶加注与汽车加气站项目。

表6-1下游项目表

1.png

依托浙台贸易区、大麦屿深水良港、中央直属粮库等项目,配套规划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链,引进大型冷库冷藏项目,打造水产、水果、牛肉等农产品的集散地,充分推进冷能梯级利用,提高LNG冷能总体利用效率。

优先发展省内需求较大但生产稀缺的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加强储气设备制造、天然气加气设备制造企业招引,形成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和城镇楼宇等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加快推进热电冷多联供试点示范,保障企业用热、用冷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合区域特点和用能需求,规划布局综合供能服务站,积极引进综合能源供应商建设运营综合供能服务站,因地制宜改造提升现有加油(气)站为综合供能服务站,推动形成综合供能服务的新业态。

七、聚焦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

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惠民利民为中心,围绕能源安全保供和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动电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改革,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按照省里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电力体制和油气体制改革,形成保障稳定有力、市场竞争有效、运行安全有序、监管科学有为的天然气发展新机制。推进能源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开展用能权交易改革,推动能源要素更高效配置。

(一)碳达峰背景下的能源体制机制创新

碳达峰背景下,统筹考虑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百姓生活“四个维度”,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市场化方式为手段,推进能源领域制度创新。按照完善最有力的绿色政策支撑体系为目标,助推产业转型和能效提升。结合我省最新能源价格政策,强化实施差别化电价、气价、高碳行业惩罚性价格的运用。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可竞争性环节或领域。扩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规模。加强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技术研发攻关,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机会,促成重大示范工程落地。

(二)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依托华能玉环分公司、玉环LNG接收站及规划配套燃机项目,落实上级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探索研究大麦屿区块申报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提高电网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针对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持续实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削峰填谷,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电表、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储能、蓄能等技术和设施,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提供机制,积极探索绿色电力指标交易机制。

(三)稳步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

根据省级层面天然气改革要求,配合台州市制订本行政区域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方案,积极推动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切实降低终端用户用气成本。探索天然气储气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为储气能力不足的内陆地区提供储气服务。结合未来社区、美丽园区等试点建设,探索推进分布式能源试点。

(四)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创新

研究适应光伏、风电逐步接近平价上网时期的绿证交易方式,引导各类主体积极购买绿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产出效益。研究开展绿证交易创新试点,探索绿证二次交易机制,提升绿证的金融价值属性。结合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落实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分解到配售电企业、工商业企业等责任主体,允许工商业企业超额消纳的绿色电力抵消能耗、碳排放。

(五)积极推进节能领域改革

探索用市场化方式配置用能资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区域能评与“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区域能耗“双控”、办事效率“双提升”。严格执行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指导性指标、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负面清单和区域能评负面清单。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

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建立以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为统领,天然气、电网、集中供热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加强能源规划与玉环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空间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能源规划为依据进行能源项目核准。建立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进一步加强规划衔接。针对电网项目前期选址、选线难等问题,将电网规划纳入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统一实施,保证电网建设用地,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与电网规划的衔接。加快推进《台州港大麦屿港区规划调整方案》,加快大麦屿LNG中转储运项目落地。力争将玉环燃机项目纳入省级能源规划。供热热网的敷设方式应与环境相协调,同步考虑景观保护需要。

(二)强化政策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出台的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结合玉环实际,研究制定出台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能源项目开发建设。针对电网投资中架空线路入地改造的工程投资较大等问题,探索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能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提升玉环市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与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重大项目纳入上级能源发展规划,争取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向玉环倾斜。针对港口岸电能耗统计、华能玉环分公司由于电力市场化交易能耗增加等问题,积极与上级沟通,探寻制定有利于清洁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

(三)强化项目实施

建立和完善清洁能源项目准入、推进和退出机制,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考核,确保各项清洁能源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的有效实施。加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和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用地政策处理,促进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完善电网设施,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工作举措,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申办企业、社区、家庭等推广清洁能源办理手续,实现集成高效审批。落实和优先保证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的建设资金,加大项目建设的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力度。进一步落实项目业主单位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服务责任,建立责任制,落实要素配置、政策处理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

(四)强化能源合作

坚持开放合作,重点在区域、能源企业和人才技术等方面拓展合作。建立与国内外清洁能源发展较好城市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清洁能源发展技术、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加强与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省能源集团等央企、省企合作,加快推动玉环天然气基础设施、海上风电等建设,同时加强与晶科能源、新奥能源等民营能源头部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清洁能源项目落户玉环。加强与国内外能源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引进清洁能源前沿领域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升玉环市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强化安全保障

牢固树立能源安全意识,切实落实能源安全责任,建立安全问责机制,确保能源安全。加强能源供应管理,健全各类能源供应协调机制,确保供应安全。制定和完善电力、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基础设施保护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启动条件、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和保障队伍。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督促能源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清洁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安全。全力抓好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项目业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红线、生命线意识。健全和完善管道安全和保护监管机制,确保管道建设和保护领域生产安全。组织开展天然气输气管道应急预案的编制,加强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协调和处置能力。

(六)强化宣传教育

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市级融媒体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宣传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全社会对清洁能源利用的认识。大力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发展清洁能源意识。持续优化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积极组织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鼓励和倡导全市社会各界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清洁能源、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营造人人关心重视清洁能源发展、人人爱护珍惜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附图1玉环市能源项目布局图

1.jpg

附表1玉环“十四五”能源重点项目表

附表2主要任务部门分工表

1.png

附件一:玉环市能源发展“十四五”需求预测

一、需求预测参数设定

玉环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2.6亿元。结合《玉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全球疫情影响相关研究预测等,按高、中、低三方案分别设定玉环市“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7.6%、7%。

二、主要能源发展指标预测

基于能耗双控政策的约束和不同行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采用能源弹性系数法和能源强度法对玉环市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基于浙江省下达给台州市的“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考虑玉环市“十三五”期间能耗双控工作表现以及产业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预计“十四五”期间玉环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基础目标为14%,激励目标为14.5%。

玉环市在实现“十四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4%的情况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中低方案时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258.0、253.2、246.2万吨标煤;在实现“十四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4.5%的情况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中低方案时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256.5、251.7、244.8万吨标煤。推荐中方案和“十四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积下降14.5%,即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251.7万吨标煤,年均增长4.3%。

1.png

表2-1玉环市“十四五”能源需求预测结果

三、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能源消费总量。根据“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6%和万元GDP能耗累积下降14.5%的情景,预计到2025年,玉环市能源消费总量达251.7万吨标煤,“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4.3%,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若扣除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和华能玉环分公司新增能耗,到2025年,全市能源需求总量将控制在230万吨标准煤以内,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2.5%以内。

——万元GDP能耗。“十四五”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攻坚期,也是推动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我省各区域能耗强度目标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台州市的“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以及玉环市“十三五”期间能耗双控表现,预计到2025年,玉环市万元GDP能耗比2020年累计降低14.5%。

——煤炭。2020年全市煤炭用量674.7万吨(含华能玉环分公司),若不含电厂仅为1.86万吨。随着华能玉环分公司三期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到2025年华能玉环分公司耗原煤约1050万吨。随着2020年底玉环市完成辖区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已无其他原煤消耗。

表3-1华能玉环分公司原煤消费预测结果

1.png

——石油及制品。2020年,玉环市石油及制品消费15.9万吨。“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将快速发展,但燃油汽车仍占主导地位,玉环市石油及制品消费增长基本处于稳定趋势。预计2025年石油及制品消费量23.4万吨,“十四五”年均增长8.0%。

——天然气。2020年玉环市天然气1085万立方米。随着天然气管网、大麦屿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投产,“十四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玉环市城市天然气消费达到1.04亿方。如果华能君安玉环H级燃机项目在“十四五”期间顺利建成投产,预计到2025年玉环市电厂用气将达到10亿方。

——电力。2020年全市电力消费量50.8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速6.7%,最高负荷113.9万千瓦,“十三五”年均增速7.2%。“十四五”期间,电力消费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玉环市电力消费为67.3亿千瓦时,年均增速5.8%,最高负荷155.6万千瓦,年均增速6.4%。

表3-2玉环市“十四五”全社会负荷电量预测表

2.png

——热力。2020年玉环市热力消费7325百万千焦。“十四五”期间,随着大麦屿街道、玉环市经济开发区、芦浦镇、楚门镇、沙门镇等区域供热管网的覆盖,玉环市热力消费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25年玉环市热力消费达到1514500百万千焦。

附件二:玉环天然气产业链招商研究

一、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一)天然气产业链概述

天然气是一种商品能源,其产业链包括气源开采、储运、燃气利用及相关装备制造等环节。具体来看,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为气源获取,主要来源国内气田开采、煤制天然气和海外气源进口三个方面,同时涉及相关勘探开采及液化装备制造;产业链中游为天然气储运,主要为管道天然气的管输和液化天然气的船运、接收站储运、槽车运输和管输,其中涉及LNG接收站建设的相关储运装备制造及管网、船舶、槽车等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天然气利用,包括作为燃料利用、原料利用两方面和相关延伸利用和服务,同时涉及天然气利用的相关装备制造(如图1-1所示)。

图1-1浙江省天然气产业链

1.产业链上游

天然气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天然气勘探开采、LNG液化处理、LNG进口以及相关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处理装置、液化成套装备等装备制造。经勘探、开发、分离后得到的天然气,与陆上进口的进口管道气一同构成了我国管道气的主要来源,管道气将经过陆上的天然气管道管网流向内陆各个地区。海上进口的LNG由沿海LNG接收站接收,部分气化后成为管道气,另一部分直接通过陆运、船运的方式流向中、下游。

2.产业链中游

天然气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天然气的运输、储存、装载、接收站(包括储罐和再气化设施)、供气管网建设及相关天然气运输及加注设备、输运管材等配套装备制造环节。天然气储运包括以管道气形式运输和以LNG状态运输。管道气包括国产和进口管道气,以及进口LNG经过气化的管道气,通过长输管道和省内的中输管道通往下游。LNG包括进口LNG和经过液化工厂液化得到的LNG,主要通过LNG运输车(LNG槽车等)或LNG运输船进行长距离运送。

3.产业链下游

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包括经长输管道后再由调压处理后的管道气和地方LNG接收站气化的天然气进入到城镇燃气管网系统,与LNG接收站的LNG各自再经由不同的分销渠道流向对应的终端应用环节。天然气既可以作为燃料利用,如天然气发电、城市燃气、工业用气、车船用气等;也可以作为原料利用,如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制氢等。同时,天然气产业所关联的天然气利用及相关加气站、管道设备、燃气锅炉等设备制造以及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等也是天然气产业链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1)燃气发电

天然气发电污染小、具备调峰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新建电厂的主要能源。与传统煤电相比,天然气发电具有污染较小、运行灵活、占地较小、投资较省等优势。与新能源发电相比,天然气发电资源供给较为稳定,不依赖于特定的风、光等自然现象,且机组启动快、具备调峰优势,能够为新能源发电提供良好的调峰辅助。

(2)城市燃气

我国城市使用燃气从煤制气开始,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LPG和天然气才逐渐进入家庭住宅。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清洁燃料,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城镇居民更希望能用洁净的能源,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现备受关注,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仅为煤的50%和20%。

(3)工业燃料

天然气作为工业燃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产量、节约能源、减轻劳动强度,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近年来受工业“煤改气”影响,天然气在工业燃料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于造纸、冶金、陶瓷、玻璃、印染等行业。

(4)车船用气

天然气作为车船燃料,其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排放水平都大大低于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不积碳、不磨损,而且具有续驶里程长,燃烧效率高等特点,运营费用较低,是一种环保型车船。目前天然气车船应用领域主要是重卡、公交车、出租车,尤其是LNG重型卡车的经济和环境优势较为明显,船舶领域目前也在积极推进。

(5)天然气化工

天然气也是一种优质的化工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主要有合成氨、甲醇、碳黑等近20种产品,经二次或三次加工后的重要化工产品则包括甲醛、醋酸、碳酸二甲酯等50个品种以上。与用其它原料相比,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装置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人员少、环保性好、运营成本低。

(6)蓄冷及冷能利用

超低温的LNG在大气压力下转变为常温气态的过程中,可提供大量的冷能(LNG在常温下约有830千焦/千克的冷能),将这些冷能回收,还可以利用于多种低温用途上。如使空气分离而制造液态氧、液态氮,液化二氧化碳、干冰制造,利用冷能进行发电,制造冷冻食品或使用于冷冻仓库,橡胶、塑料、铁屑等产业废弃物的低温破碎处理,海水淡化,用于冷却LNG船液货舱或用于船舶空调和冷库,对燃气轮机进气进行冷却等。

(二)玉环市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1.LNG中转储运站

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站项目为全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2018年浙江省重点项目、浙江省天然气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国沿海与内河LNG码头布局方案(2035年)》。项目一期投资41亿元,建设2个10万立方米和1个20万立方米的LNG储罐,15万吨专用码头1个,中转能力达200万吨/年。配套外输管道工程跨越乐清湾后拟在乐清市接入省管网甬台温线清江阀室。截止目前,项目已在进行储罐基础施工。

2.天然气管网

目前玉环市已建城镇燃气管网280多公里,覆盖居民用户3.3万户,并面向260家商业公服用户以及33家工业用户供气,包括苏泊尔、艾迪西、盛大汽摩工业、恒泰阀门、永利冲件等重点用户。目前全市主要由浙江君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城镇燃气特许经营业务。

3.天然气加气站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加气站3个。

4.华能君安玉环H级燃机项目

该目位于华能玉环分公司一、二期工程厂址征地范围内,毗邻大麦屿LNG中转储运站,计划与LNG项目形成气电一体化项目。依托LNG储运站建设,该项目投资概算约32.7亿元,采用国际上先进的H级重型燃机,联合循环效率达到62%以上,规划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目前,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审查,完成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专题报告并通过评审,已取得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同意申请的文件。

二、玉环市天然气产业链发展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形势分析

全球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新趋势。在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转型战略,提出更高的能效目标,制定更加积极的低碳政策,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天然气低碳高效、安全高效的特性已成为广泛共识。天然气发展事关国计民生,清洁化、低碳化能源利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寄托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将带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已然成为中国推进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天然气产业新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天然气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在全国天然气体制改革、政策支持等政策发展背景下,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活力逐步释放,天然气行业有望迎来新时代背景下的快速发展。

浙江省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战略。随着我省天然气消费量的不断提高、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我省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的窗口期已到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油气产业链发展,发展天然气产业链,有助于完善全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也有利于浙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加快完善天然气产业链,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对壮大我省天然气产业整体规模、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玉环市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当前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提升天然气消费将势在必行,天然气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依托玉环大麦屿LNG中转储运站项目,提升天然气产业竞争力,以招大引强为着力点,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推动天然气产业链攀升和价值链提升,加快培育天然气产业基地,是玉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玉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天然气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国家油气体制改革逐步深化。2017年5月《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推动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理顺省级管网体制,加快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完善油气储备设施投资和运营机制。随着天然气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在坚持“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上,以成立国家管网公司为契机,沿着市场化之路前进,充分活跃天然气市场,促进中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省级天然气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根据《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大力推动我省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落地实施,加快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到2020年初步形成“网络化、县县通,多气源、少层级,管中间、放两头”符合浙江实际的天然气新体制。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1)稳妥推进管网独立、管输和销售分离改革。打破省级管网统购统销,实行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推进省级管网和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向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开放;2)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改革过渡期实行政府主导的价格联动机制,综合考虑周边省市价格、企业经营和管输成本等因素,按淡旺两季确定城市门站价格,结合配气成本核定终端最高价格;3)推动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按照省级管网到终端用户之间减少配气层级和供气环节扁平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4)创新登陆中心建设和运行体制。进一步开放LNG接收站建设市场,推动形成央企、省属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外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LNG接收站项目建设体制,推动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开放。

(二)内部条件

1.优势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产业发展基础。在建的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站项目为全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一期建设2个10万立方米和1个20万立方米的LNG储罐,15万吨专用码头1个,中转能力达200万吨/年。项目的建成将有力保障全市的天然气供应,带动天然气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港口岸线资源。玉环拥有丰富的岸线港口资源,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具有优越的深水岸线资源和国际航线优势,区位优势明显。综合建港条件好、航线密度较低,适宜发展天然气产业基地。

天然气消费市场潜力较大。玉环经济领先,工业发达。2019年全市天然气消费约1000万立方米,仅占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0.4%,离全省7.5%和全国7.8%的占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完善及天然气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天然气消费潜力将得到释放。同时,随着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逐步推广,天然气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2.短板

玉环市天然气产业链在资源保障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缺乏产业链上下游连贯体系、产业规模优势。

产业链上游,目前主要向海外进口LNG,缺乏上游气源的掌控力。

产业链中游,目前在建的大麦屿LNG中转储运站,规模200万吨/年,但天然气储气和管网设施存在短板,目前与甬台温天然气长输管线玉环支线尚未联通,储气能力严重不足,互联互通程度不够。

产业链下游,当前我省燃气发电的定位仍是调峰机组,受年发电小时数和气价制约,项目的盈利能力不足;车船用气量较少,船舶改气进度较慢;工业用气受燃气价格影响,用气成本较大,总体而言下游产业链受燃气价格、燃气供应量等影响,利用规模较小。装备制造方面,玉环虽然是制造业强市,但在天然气产业链相关的装备制造基本处于空白。

三、玉环市天然气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围绕大麦屿LNG中转储运项目,做好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布局。

首先要支持LNG项目本身开展天然气及其衍生品的深度加工利用。从战略上谋划布局一个以LNG、LPG为原料,建设把氢能+聚烯烃结合起来的千亿级投资、万亿级产值的新材料产业园,进而打造冷-热-气-电-氢能清洁循环利用的产业示范园。园区选址初步考虑大麦屿连屿区块,备选大岩头区块,一期规划用地3000亩,吸引包括东华能源、中石化、壳牌、道达尔、中石油、惠生(玉环相关企业目前已初步接触,都有一定的可能性)等世界500强、国际国内顶级化工企业落户。

其次,要依托大麦屿LNG项目的冷量和华能玉环分公司余热利用,布局冷能与余热综合利用产业。随着沿海高速公路的贯通和高铁项目的推进,玉环经济腹地飞速扩展,近期不少物流项目主动来玉环洽谈,希望能落户玉环。

(一)LNG冷能利用

国家从“十二五”开始提出加大LNG冷能利用力度,《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将LNG接收站冷能利用纳入LNG项目核准评估内容,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大LNG冷能利用力度。

从目前全国LNG冷能利用情况来看,LNG冷能利用的投资方主要有LNG接收站的建设运营企业、冷能利用设备供应商、投资机构和当地能源企业,如表3-1所示。

表3-1国内现有LNG冷能利用投资方

1.png

LNG冷能利用,往往涉及跨度很大的多个领域和行业。玉环市通过招引冷能利用投资方,依托浙台贸易区、大麦屿深水良港、中央直属粮库等项目,配套规划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链,引进大型冷库冷藏项目,打造水产、水果、牛肉等农产品的集散地,充分推进冷能梯级利用,提高LNG冷能总体利用效率。

表3-2 LNG冷能利用重点招引企业

1.png

(二)天然气装备制造业

天然气上、中游设备制造市场主要以若干寡头企业为主,下游利用方式多样,因此设备制造也比较多样。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增产需求强烈,将有效地刺激相关设备制造企业。

浙江省天然气相关设备制造目前在深冷液化、管道钢板、燃气具、仪器仪表、阀门等制造上有一批专业型企业和小型巨人企业。结合我省天然气装备制造基础,玉环市天然气产业链招引方向可以围绕结合政策引导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气装备制造细分龙头,重点发展省内需求较大但生产稀缺的企业,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

表3-3天然气装备制造重点招引方向

1.png

根据《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浙江省天然气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我省储气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小型气化站等市场空间较大,而省内储气设备制造仍然空白。同时,根据《浙江省综合供能服务站与配套储运设施建设规划》,结合天然气车船未来发展,加气设施需求存在一定发展空间。结合产业链重点招引方向,玉环市天然气装备制造关键招引企业如下表所示:

表3-4天然气装备制造相关龙头企业

1.png

类别 企业名称 企业概况 涉及天然气产业业务 布局

LNG储运、气化装置制造 中集安瑞科 中集安瑞科现已成为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集成业务服务商与关键设备制造商:ISO液体罐箱产销量世界第一、高压运输车产销量全球第一,低温运输车及低温储罐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LNG接收站大型储罐、LNG加气站模块化产品及CNG加气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前三。 天然气储罐设备制造、罐式集装箱制造 石家庄、廊坊、蚌埠、荆门、南通、张家港,荷兰、丹麦及比利时等

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车船用LNG供气系统供应商,主要从事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根据产品应用领域及客户所处行业的不同,公司主要产品划分为以LNG应用设备为主的低温储运及应用设备、以海水淡化设备为主的换热设备和用于分离空气的气体分离设备三大类。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NG供气系统生产技术,并且已经与多家发动机制造企业、重型卡车和大型客车制造企业等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低温储运设备龙头 江苏

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特莱姆一直致力于工业气体和燃气行业的各类特种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且提供项目EPC总承包服务。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大最为标准化、规范化的流水线制造车间。目前年产各类气体(燃气)设备可达6000台/套,现已成为各大跨国气体公司、燃气公司、各大钢铁公司定点配套单位,并大量出口海外市场。 气化装置制造 江苏无锡

内河船舶动力改造 江苏鸿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公司是专业从事船舶应用LNG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企业。公司经营业务:船用LNG加注站建设与运营、船舶发动机燃料系统的设计与改造、设备销售及相关技术研发;油、气运输、销售、储存等。根据经营需要,已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安徽省5个市区设立了子公司,负责项目在当地的推广与运用。 LNG动力船制造 江苏

其他燃气应用装置 派思股份 公司专业从事燃气输配和燃气应用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是为天然气输配提供压力调节系统和天然气发电提供预处理系统。公司作为成套设备供应商,集技术研发、工艺方案制定、设备选型配置、系统集成设计及装配于一身。公司拥有国家特种设备D1级第一类压力容器和D2级第二类低、中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特种设备A级压力管道元件(仅限燃气调压装置)制造许可证,特种设备A1级高压容器(仅限单层)和A2级第Ⅲ类低、中压容器设计许可证,以及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ASME授权证书。 天然气输配提供压力调节系统和天然气发电提供预处理系统 辽宁大连

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CNG、LNG、L-CNG清洁燃料加注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和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供应商,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多项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中心被四川省授予四川省技术中心。公司通过ISO9001:2008质量认证体系,也是目前国内同行唯一获得欧洲CE ATEX认证的企业。公司销售额达数亿、销售量位居世界榜首、产品占有率实现了国内第一。 天然气加气设备制造龙头 四川成都、重庆

1.png

加快推进热电冷多联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和城镇楼宇等建设天然气分布式机组,在尽可能减轻对全省电价影响的前提下,保障企业用热、用冷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健康发展。

项目承接平台:各地工业园区等有条件的能源负荷中心

招商建议:可引进新奥燃气、港华燃气、浙能集团等有实力有基础的企业。

(四)综合供能服务站

综合供能服务站是一种新型交通能源供应站,集电能、天然气及清洁油品等供给服务功能为一体,兼具交通及旅游等配套功能的新型基础服务设施。综合供能服务站具有功能综合、土地集约、清洁环保的优势,是一种供能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项目承接平台:玉环市域范围

招商建议:可引进浙江省石油公司、中石化等有实力的综合能源供应商。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

2021年12月22日印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