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上市企业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日前陆续公布。截至目前,共有46家光伏相关公司发布了一季报,全部实现盈利,合计营收达12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76%;合计净利润1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05%。
从数据来看,国内光伏企业业绩较2020年同期强势增长。然而,受光伏供应链价格波动、扩产和光伏新增装机类型占比的影响,上下游光伏企业盈利能力差距持续拉大。
产业链整体盈利趋势明显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1年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呈现出能源消费大幅增长、能源供给总体平稳、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三大特点。其中,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33万千瓦,较上年同期增加34.94%;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300小时,同比增加10小时;全国弃光率2.5%,同比下降0.75%。
在形式总体向好的背景下,光伏企业业绩也呈整体盈利趋势。本报记者梳理统计,截至目前,46家发布了一季报的企业均维持盈利。其中,43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占比高达93.48%;37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上扬,占比超八成。
从光伏新增装机类型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规模为25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28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越集中式光伏,成为新增装机的主力。
东吴证券等券商均肯定了分布式光伏市场对光伏企业业绩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指出产业呈现运营利润稳定、分布式增长较快、集中式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以正泰电器为例,该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光伏电费的总收入为8.21亿元,其中,分布式光伏合计装机容量较2020年底增加了250.1兆瓦,发电量和结算电量均维持较高水平,电费收入合计达5.09亿元,成为主要赢利点。
国联证券称,受市场需求高涨、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影响,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提高,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业绩也有明显提升。
垂直一体化企业盈利偏弱
川财证券表示,虽然今年一季度光伏企业业绩维持盈利,但各制造板块盈利分化显著。其中,上游硅料和硅片企业业绩增速明显,通威股份、中环股份、京运通净利润同比增幅甚至超过100%,而垂直一体化企业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盈利表现相对偏弱。
记者梳理集邦咨询、PVInfoLink等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后发现,今年以来,光伏产业供应链价格持续动荡,由于产业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火热,制造端产能全开,但受制于上游硅料供给不足,硅料价格大幅提升。同时,现阶段硅片、电池片、组件正处于扩产周期,导致各环节矛盾进一步凸显,中游企业毛利率萎缩。
具体来看,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1—3月实现营收10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8.3亿元增长35.63%;净利润达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4亿元翻番。
通威股份指出,今年以来,受益于光伏产业链下游需求不断增长,高纯晶硅价格行情也持续看涨。同时,太阳能电池片出货量也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
垂直一体化企业的业绩则并不乐观。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实现营收69.6亿元,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5.9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9亿元下滑了44.83%。公司毛利率为10.8%,较上年同期的23.9%“腰斩”。
东方日升的情况也是如此——营收规模有所扩大,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今年一季度,东方日升的毛利率为9.4%,上年同期则为20.8%。
即使隆基股份维持了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的趋势,也难逃毛利率下滑的命运,前3个月的毛利率为23.2%,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7%。
设备、辅材享红利
另一方面,受制造端的扩产周期影响,光伏设备板块景气度较高。
据天风证券,今年第一季度,光伏设备板块营收合计132.96亿元,同比增加83.11%;净利润合计为16.45亿元,同比增加145.96%;综合毛利率为24.99%,同比增加0.27个百分点;预收款同比增加56.6%。
天风证券认为,受益于下游扩产、新技术带来设备更新需求等,行业在手订单充裕,光伏设备板块盈利能力整体向好。
今年一季度,晶盛机电实现营收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37%;净利润为2.8亿元,同比增加109.71%。此外,奥特维、捷佳伟创等设备企业净利润增幅也超过100%。金博股份的毛利率甚至高达62.48%。
天风证券预计,今后,在大硅片、多主栅等技术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产业全面换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投资也将持续上涨。预计2021—2023年全球串焊机年均市场规模超50亿元,硅片分选机、激光划片机年均市场规模超10亿元。
市场需求高涨带动的不只有设备企业,玻璃、EVA树脂等多个环节也供不应求,带动相关企业业绩走红。
光伏玻璃企业南玻A今年前3月实现营收30.07亿元,同比增加73.41%;净利润为5.73亿元,同比增加415.17%。对此,南玻A表示,报告期内浮法玻璃、光伏玻璃价格同比大涨,同时公司清远节能二线项目转入商业化运营,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大幅提升。
虽然各产业链环节价格持续波动,但研究机构并未下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今年光伏企业业绩表现最终还需考虑终端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