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世界的形势,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需要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把握好新疆能源在我国“三基地一通道”大格局中的地位,贯彻落实好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援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以新能源、能源互联网为抓手,找准定位、明确路径并落实行动,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让变局成新局,推动新疆打造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示范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电网力量。
得新能源者得未来
新疆迎来“风光”新时代
4月15日,新疆新能源总出力再创新高,当天新能源发电总出力达到1547万千瓦,发电量占全网用电量的54.7%。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能源不断变革的历史。能源从低密度到高密度、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已经势不可挡。伴随着新能源应用规模的不断提升,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模式变得越来越清洁、越来越低碳。
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43.7吉瓦增至2019年年底的651吉瓦,已经超过了风电装机容量(644吉瓦)。至此,太阳能成为仅次于煤炭(2089吉瓦)、天然气(1812吉瓦)和水电(1160吉瓦)的全球第四大发电来源。从增量来看,2019年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增量占当年全球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我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已达15.3%,提前完成承诺的2020年目标。
亿万年的自然资源积累,让新疆成为一座天然的能源宝库,拥有了“两黑一白”(石油、煤炭、棉花)能源;科技进步的助力,让新疆凭借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风光”新时代。
过去的说法是,新疆能源资源富集,品种齐全,拥有“九大煤田”“三大油田”以及“十八条大河”。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17.87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870.73万千瓦,位居全国第四。
现在,新疆新能源资源领先全国。风能资源总储量8.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7.8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太阳能资源年均辐射580万焦/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目前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达到962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986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047万千瓦,装机容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如今,新疆在全国能源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被赋予了“三基地一通道”战略地位: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就《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通过新能源就地开发消纳、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结构、扩大电力资源配置规模,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繁荣稳定,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提升新能源电量消费比重,实现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光伏发电、风电、储能等被列入鼓励新疆发展的产业目录。
一个属于新疆的“风光”新时代已经到来。
得消纳者得当下
监测预警由“红”转“橙”
截至2020年9月底,新疆累计消纳新能源发电量超过2700亿千瓦时,其中本地消纳约1900亿千瓦时,外送逾800亿千瓦时,促进了我国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助力中东部地区节能减排,实现多方共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打造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示范区的目标。今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擘画了发展蓝图,展现了“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面向“十四五”,国网新疆电力通过大力推动新能源消纳等举措,落实上述战略目标,为实现2025年全疆清洁化率25%而不懈努力。
在供给方面,“十三五”期间,国网新疆电力积极发挥大电网能源资源转换和配置作用,积极支持服务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并网消纳,推动新能源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2219万千瓦提升至3033万千瓦。新能源消纳形势持续向好,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由2016年历史最低值63%提升至91%,提高28个百分点,摆脱了连续三年的风电投资监测“红色预警”,实现了由“红”转“橙”。今年,新疆电网将综合运用技术、管理手段,实现全年新能源发电量570亿千瓦时,确保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0%,助力新疆新能源监测预警由“橙”转“绿”。
在消费方面,新型能源消费模式也在新疆不断涌现:纯电动汽车、太阳能充电桩、风光供暖让百姓用上了清洁绿色的电能。全疆首个大型新能源共享服务中心让哈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物理意义上的风变成“数字化的风”……到2025年,新疆全社会最大负荷和用电量有望突破6180万千瓦和4700亿千瓦时。
当然,建设新能源大基地同样也面临风险。为此,国网新疆电力与新能源企业密切合作,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提高新时代大电网驾驭能力:建设全国策略最为复杂、场站接入最多的AGC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截至2019年,已接入532座新能源场站、47座火电厂和22座水电站;开展国内外“覆盖电压等级、故障形式、机组类型最全”的新能源短路电流现场试验,为后续推进新能源高占比电网的精确仿真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当前,如何提高新能源预测和利用率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目前,新疆电网新能源气象及功率预测数据融合互联平台已接入新能源场站524台气象装置的数据,引入至少5种气象数据源,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提供水平分辨率为1千米×千米的微尺度气象预报数据,并通过平台预置的68种算法,将气象预报数据转化为功率数据,为新疆电网下辖各新能源场站、断面、区域、全网提供功率预测服务,有效降低电力供应保障压力。
得互联网者得天下
大数据搭台产业“唱戏”
7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复函国网新疆电力,同意授牌成立新疆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
作为我国首家省级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大数据平台、云平台、数据中台、物联管理平台等软硬件基础环境,未来将吸引自治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产业联盟、社会组织,就大数据服务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场景创新应用,着力培育一批共享共赢的能源生态合作伙伴,推动建设数据运营生态圈,释放数据生态的价值,服务电气化新疆社会治理现代化。
发轫于20世纪 50 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普及应用之后,正在步入产业互联的时代,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
能源互联网承载了能源流、信息流、业务流等多种流量,需要从硬件基础、软件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布局,才能实现其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在硬件基础层面,新疆现已建成750千伏哈密至敦煌、烟墩至沙洲交流外送通道,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通道以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通道,构成“两交两直”的交直流混联外送格局,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软件环境层面,基于能源互联网能源流之上的信息流、业务流越来越得到产业链上各方的重视,商业模式、应用策略创新不断涌现。
正在崛起的数据生产力,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能源互联网建设是落实国家电网战略目标、推动新疆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结合能源互联网三大体系建设要求,国网新疆电力围绕“怎么建、如何建、谁来建”等重大问题,聚焦建设应用的难点和瓶颈,深化研究,在推动新疆能源网架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打造能源智慧服务、能源数据共享、能源生态价值创造三大平台,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和建设一系列先行先试示范项目等具体举措,为推动能源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明确路径、找准方向、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下一步,国网新疆电力将加快引领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先行发布,持续迭代”的原则,围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目标,依据战略目标在疆落地的行动目标、路径和重点,依托建设项目指南,加快实施乌鲁木齐先行先试示范区、南疆源网荷储柔性调度、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绿色交通替代、新疆能源大数据中心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同时,要围绕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和规划方向,紧盯“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发展,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包括持续推进清洁能源高比例接入、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信息架构与信息标准规约、大数据价值深度挖掘、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作者系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原标题:新疆能源:如何直面不确定性和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