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意志。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起点,今年中央一号文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作为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能源供应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动力和支撑。立足农村自身资源禀赋,推进农村能源革命,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能源动力,是能源企业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落脚点。
一、回顾过往:农村能源供应能力快速提升,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能源电力设施是改善贫困地区用能条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能源电力扶贫工作,大力推动贫困地区农网改造、贫困村通动力电、光伏扶贫、农村能源资源合理开发、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等。2018年,国家下达农网改造升级投资计划40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全部投向贫困地区。其中,51%的资金投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2018年,除西藏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实现了供电区域内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目前正在推进西藏贫困村通动力电,着力促进贫困村电动农业机械更加广泛应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电价补贴支持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8月31日,累计下达光伏扶贫规模1544万千瓦,已在全国26个省份支持建成并网光伏扶贫项目1363万千瓦,累计帮扶22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能源电力行业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已开展一系列重要行动服务农民“用上能、用好能”
中国石化聚焦消费扶贫,着力构建农户、产品、厂商、市场间的联接机制,打通扶贫产品供销各环节。三峡集团积极参与援疆援藏援青、云南四川少数民族帮扶、水电库区移民帮扶等工作。国家电网创新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国网阳光扶贫行动”,2016~2017年投资建设的“井井通电”工程全部竣工,受益农田达1.3亿亩,每年为农民节省支出72.5亿元,减少燃油消耗144.3万吨;完善南疆750千伏骨干网架;2017年委派343名帮扶人员进藏开展帮扶工作,加快推进西藏电网建设,助力兴边富民;加快建设供电服务指挥平台和“全能型”供电所,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三)农村能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一是农民能源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2018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量约为5.62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加2.22亿吨。其中,商品能源消费量为4.26亿吨标准煤,较2010年增加2.65亿吨;非商品能源消费量为1.36亿吨标准煤,较2010年减少3300万吨。2018年,我国农村用电量为9538.5亿千瓦时,较2010年增加2726.2亿千瓦时。二是能源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有效提高。2015年解决了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18年乡村能源服务站共计9.71万个,服务人员15.64万人,服务农户2832万户。三是能源产业发展快速。2018年农村能源企业数量3776个,从业人员9.76万人,总产值259亿元。光伏扶贫成为十大扶贫工程之一,可精准到户直接提高贫困户收入,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二、审视现在:站在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新起点,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能源供应提出更高要求
(一)乡村振兴对农村能源供应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大战略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39.4%,约5.5亿人;根据我国2030年70%的城镇化目标,到2030年我国农村人口仍有4.3亿,农村现代化始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017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实现乡村振兴坚持走“七条道路”,其中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为农村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央一号文提出“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制定农村通动力电规划,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散煤替代,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新能源利用”。2019年中央一号文提出“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二)当前农村能源发展水平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农村能源基础设施难以支撑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更高品质的农民生活。目前,除电力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较为完善外(农户通电率基本达到了100%,且电价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他能源基础设施在农村未能全面普及,电网与天然气管网、热力管网等能源网络互补衔接不足。随着农村产业回流和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乡村供需潜力正不断释放,企业用能和交通物流快速发展必然催生更高能源需求。
二是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不符合乡村绿色发展的要求,对农村生态和农民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2017年,秸秆、薪柴等非商品能源在农村生活用能中占比达到48.4%,但利用方式粗放,大部分是直接燃烧,利用效率低,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环境、加重雾霾。农村生产生活散烧煤消耗总量近1亿吨,散烧煤质量差、灰分硫份高,又多是超低空直排,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三是能源供应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农村地区能源贫困仍然严重。2018年全国城镇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低收入户的23.2倍。2018年城市人均用电为7108千瓦时,农村人均为1659千瓦时。房间空调器百户拥有量城镇为142.2台,农村为55.2台。时至今日,有些农户除了一盏节能灯(紧凑型荧光灯),再无其他电器。在云、贵、川贫困地区,薪柴至今仍是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
(三)依托电网平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关键
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电气化是农村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必然趋势。在生产侧,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农村具有丰富的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现有利用规模不大且方式单一。未来应大力发展生物质天然气,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工程建设,有序发展光伏、风电。在消费侧,扩大电力、供暖、交通等用能领域清洁能源消费。积极推动实施电能替代,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秸秆、薪柴等能源,加快推进以电代煤,采用电锅炉、电窑炉、电采暖等高效设备替代低效设备,推动电动汽车下乡。
三、展望未来:继续推进农村能源革命,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电网是能源转换关键平台,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电网为基础平台,以绿色低碳、多能互补、智能高效为方向。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夯实农村能源网络结构,提高智能化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推动形成以电网为基础,与天然气管网、热力管网等互补衔接、协同转化的能源设施网络体系。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升互联互供能力,提高供电可靠率;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缩短故障停电时间;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结合实际需求实现农网可观可测,大力推进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动力电等农村电网建设。同时,广泛利用各种信息通信、智能控制技术满足各类清洁能源和多元负荷的灵活接入,适应复杂能源系统的特性,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二是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服务农村环境治理。依托农村地区丰富的可就近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资源,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选择一些中心村建设以电为中心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新农村综合能源站,实现生物质资源向商品化能源的转化。
三是推进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由于天然气存在价格波动大、供应不足等问题,推进以电代煤工程,统筹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在风能富集地区,冬季风电富余时段开展风电清洁供暖工程。根据国家“十三五”期间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约1.3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测算,农村需要实现电代煤约3500万吨标准煤。
四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降低农民用能成本。结合当地资源情况,支持太阳能、沼气、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并网,推动电、热、气等能源形态的灵活转换,实现梯级利用和互补优化。在一些不具备管网接入条件的偏远农牧区和海岛地区,可建设以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主的小型离网型分布式能源供能系统或海岛微网系统,在保障民生用电的同时有效降低社会的能源供应成本。
五是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便利农民生产生活。推进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主动适应农村用能、电力服务需求、用电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加快建立智能、便捷、精准、高效的供电服务体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粗放服务为精准服务,围绕客户的特质和要求推行价值营销,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让渡价值。
原标题:推进农村能源革命 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