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23日报道,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22日发表讲话,阐述了欧盟方面建立“碳边界”调节机制的计划,称该机制将打击那些来自“不尊重国际气候目标”国家的进口商。
(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测试网”ID:TestPV)
评估欧洲进口产品的碳税征收
冯德莱恩称,如果欧洲的产品因为“碳排放”而增加了碳税成本,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型化石燃料生产国,也需要在本国为碳排放定价,让企业承担碳税成本。
如果欧盟定义的碳排放国不实施包括碳税在内的这些减排措施,那么这些国家向欧洲出口产品时,将面临欧盟征收进口产品二氧化碳税的风险。
如果仅仅依靠欧洲自身减少碳排放,厂商就会将制造转移到没有碳排放税的地区,实际上欧洲最终仍在消费“碳排放产品”。而《欧洲绿色协议》的初衷是为了在欧洲全面开始绿色生活,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增加从境外的二氧化碳进口,仅仅减少欧盟内部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冯德莱恩,这不仅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仅仅是气候问题,而是关系到欧盟企业和员工公平的问题。“我们将保护他们免受不正当竞争的影响”。
而实现绿色生活,同时保护欧洲企业的办法,就是对依靠化石燃料生产的进口产品征收碳税。
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表示,如此举措可能会让欧洲企业面对海外的保护主义。
征收碳税 – 直接推动绿色能源消费
可以想象,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减排”和“发展”的矛盾。相比清洁能源,化石燃料显然是目前最经济的能源。对发达国家的“气候目标”,发展中国家更多是在抗争中妥协。
“碳边界”调整机制是欧盟委员会《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其目的在于保护那些被要求减少“碳足迹”的欧洲企业,免受欧洲大陆以外“碳倾销”的影响。欧盟正在研究制定一项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碳边境”调节机制。
如果需要维持对欧洲的出口市场,势必要考虑“碳边界”的影响。据分析,中国对欧洲的钢铁出口属于极可能被欧盟加征边境税的产品之列,而中国政府为避免受这项计划影响已经在试行一项国内碳交易尝试。
而符合绿色协议要求的“碳交易”,一方面指通过碳交易购买“碳排放”,给自己的产品做“绿色补偿”;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自身购买绿色电力、建设绿色电力来使用清洁能源,给自己的产品贴上“绿色”标签。
购买绿色电力,必然将推动更多的绿色电站,推动“绿证”交易;
建设绿色电力,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建设自发自用,或者隔墙可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因地制宜,最方便的选择就是光伏发电,或者是风电、小水电等。
中国 – 化“碳税”压力为动力
尽管中国是被欧盟指名道姓的碳排放大国,但中国也是清洁能源应用最广、应用成就高、应用技术领先的国家。欧盟如果征收碳税,中国或是最大的受益国。
一方面,中国已经在做“碳税”的准备。数年前开始的“绿证”交易,正在推动的隔墙售电,即将实现平价上网的光伏和基本实现平价的风电。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量应该能满足出口所需要的碳排放指标。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设施最大的供应国,其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已经实现全球领先,如光伏,排除非硅成本后的光伏成本将是全球最低的。因此,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有足够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应对欧盟的“碳税”,在“碳税”面前,更有可能领先一步。
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中国也需要将自己的制造能力和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有所区别,也需要“碳税”这样的门槛让自己在制造领域更有竞争优势。
30年前,当日、韩、港、台、欧、美等外资企业应对内资企业的竞争时,就用到了ISO、QS等管理体系。如今,当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有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优势也能成为国内企业对外竞争的有利因素。
中国 - 或迎来“绿证交易”和工商业光伏最大机会
一旦欧盟开征碳税,中国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权益时,必然要积极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内企业产品在出口欧盟时,要么支付碳税,要么证明自己已经是绿色产品。
而要证明自己是绿色产品的唯一办法就是使用足够的绿电,通过绿证交易,或者直接使用绿电。
直接使用绿电,就必然要在自家厂房屋顶或地面,或者隔壁老王家屋顶地面按照可再生能源发电,比如光伏发电。
由此还可以联想到,现在中国在尝试钢铁制造的碳交易,很快出口欧洲的其它产品,包括我们光伏行业自己的组件、逆变器,包括风能行业的风机、叶片,都将面临碳税,都将参与碳交易。
尽管欧盟仍在担心征收“碳边境税”可能会让欧洲企业面临来自海外的针锋相对的保护主义,但绿色低碳,势不可挡,碳交易随时都在眼前,而碳交易最低的参与成本,必然是自发自用或隔墙售电的光伏电站。
难道还想象不出满眼的工商业屋顶光伏吗?
“碳税”、“平价”,工商业光伏正在爆发前夕……
原标题:达沃斯:对中国征碳税?工商业光伏爆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