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科学院网站获悉,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李新化课题组与戴建明课题组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一种无有机电子传输层的新型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据悉,固体所研究人员利用金属钛(Ti)取代有机电子传输层,设计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TO(阳极

首页 > 光伏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技术 > 正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新进展

2018-09-25 09:19 来源:光伏事 

从中国科学院网站获悉,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李新化课题组与戴建明课题组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一种无有机电子传输层的新型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据悉,固体所研究人员利用金属钛(Ti)取代有机电子传输层,设计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TO(阳极透明导电玻璃)/PTAA(有机空穴传输层)/MAPbI3/Ti/Cathode (阴极金属))结构。研究表明,利用Ti的高粘滞性制备的Ti (10nm)层能够完整共型地覆盖在钙钛矿表面,有利于降低电极接触电阻,并且能够有效抑制阴极金属在钙钛矿器件中的扩散,从而有助于保护器件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在Ti与MAPbI3的界面处,Ti与甲胺离子(MA+)形成Ti-N键,能够抑制MAPbI3因表层MA+的挥发而引起的分解,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

据了解,研究结果显示利用Ti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的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8.1%,这是目前金属材料与钙钛矿层直接接触器件所达到的最高效率,也是足以媲美传统PCBM作为有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且相比于有机电子传输层的制备条件,Ti层的制备和成本更为简单与低廉。


原标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新进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