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山西大同。自此之后,“领跑者”计划实施两年多以来,的确极大的促进了光伏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未来什么样的技术才堪称“领跑”?如何确保领跑者持续长跑?领跑者还将如何带动产业发展?2017年12月6日,在2017光伏领袖峰会mdash;

首页 > 市场 > 正文

重磅对话丨“领跑”与“长跑”双管齐下 多位一体促进光伏行业发展

2017-12-06 13:24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15年6月25日,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山西大同。自此之后,“领跑者”计划实施两年多以来,的确极大的促进了光伏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未来什么样的技术才堪称“领跑”?如何确保领跑者持续长跑?领跑者还将如何带动产业发展?

2017年12月6日,在2017光伏领袖峰会—西部论坛的‘光伏“领跑”+“长跑”论坛’上,来自上海电力设计院、西安交通大学、隆基乐叶、杜邦光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德认证监测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太阳能研发中心的几位嘉宾,针对‘新形势下“光伏领跑者”项目如何建立新型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新型技术与光伏领跑者计划发展”,“光伏领跑者项目的建设、运营和后评估”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谈及未来的领跑应该是质量领跑还是技术领跑,几位专家认为,实际上应当是质量、技术、管理、绿色四位一体的领跑。需要围绕设计、安装、运行以及运维,或者说围绕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来建立电站项目评价体系。

从国家层面来说,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和建设领跑基地,是希望以点带面,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和推广,加快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推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电价降低、补贴减少,最终实现平价上网。因此,最终不是通过国家的持续补贴使这个行业发展,而是真正回归真实的市场。依靠其自身发展为自己提供稳定、增长的动力。只有这样那光伏行业才是一个可靠的、稳定发展的、有前途的行业。

那么,如何建立新型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以逆变器为例,从实际数据来看时间尺度和标准体系应该更丰富一些才能准确体现逆变器的效率。因此,在标准体系建立时,如果从领跑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标准体系应当更丰富一些,或者在时间尺度上拉长一点,或者增加一些后评估的手段。

具体而言,第一要用系统性的效率提价指标取代单纯评价效率的指标,第二要增加可靠性指标,第三要提升标准,增加实证标准。

近年来,光伏技术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PERC电池、黑硅太阳能电池、N型双面电池、MWT电池,双玻组件、1500v组件、智能组件、叠瓦组件等技术不断发展。而PERC电池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当之无愧的技术主流。

此外,技术问题不单单是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是要融入整个产业链推动,无论是从电池,还是材料,以及电站系统,甚至包括电站建好之后它运行的技术,都要全面考虑。

单纯的唯技术论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只有技术、成本、质量和运营都平衡好,光伏行业才是最有竞争力,最有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行业,才能够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会议实录如下:

主持人:掌声感谢我们的女神,下面进行对话嘉宾环节,有请: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新能源部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冯云岗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刘立军

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销售总监 唐旭辉

杜邦光伏与先进材料事业部下游营销总监 陈宇彤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太阳能部业务发展总监 张雪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方区光伏部经理 刘学辉

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主任助理,大同领跑者项目经理 黄晶生

朋友们,我们接下来的环节就比较轻松了,今天我们对话的主题主要讲领跑和长跑,光伏领跑者在新形势下会不会有新的标准、新的领域,未来到底是技术领跑、成本领跑、运营领跑,另外还是质量领跑,绿色领跑。

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全面建立新型的评价标准体系,在座的几位朋友来谈一下,首先我想让张雪谈,两年前我记得张雪跟我说,两年前提出来单晶、多晶出厂单一效率时,张雪说领跑者一定是动态的,是在不断调整的标准评价体系,未来会有些新应用,新的技术一直在引领标准动态往前跑步。时隔2年多,张雪看看对于新的标准评价体系又有什么新的概念,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有请。

张雪:感谢主持人,首先感谢会务组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谈到第一个问题,未来的领跑是质量领跑还是技术领跑,实际上质量、技术、管理、绿色是四位一体,我从质量和技术两个方面做一些分享,就像两年前提的,我说未来的领跑应该是围绕新的产品、新的指标以及新的领域,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坚持这三个大方向,只是在新的框架下会有新的内容、新的内涵,也是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产业发展一些新的方向。

首先在新的产品领域,刚才提到双玻。双玻其实在2015年的时候,大家相对来说认可度包括标准缺失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推出领跑者认证项目,第一个就是双玻项目,时隔两年这个成果还是非常可喜的,大部分主流厂家都有它自己主打的双玻产品,尤其是未来双面产品真正发布之后,其实双玻前期的应用验证是给予双面产品一些很好的铺垫,当初我们做这个工作还是非常积极和有意义的。

从未来提质增效的角度来讲,跟踪系统也是我们要着力做些标准体系建设的,其次水面光伏的浮箱也没有一些标准,我们也在做筛选标准。另外我们近期联合隆基、中南,力图在双面领域把相关的标准体系、应用推广方式能够做一些大家的联合吧,这目前是我关注的几个,在新产品领域的方向。在指标领域,我也一直在提以单一的出厂效率来做评价,还是有失偏颇的,要给予模拟和实证数据来做。刚才庞总也提到实证平台建设,我们认为只有让大家认为户外实证数据有效、科学,才能够在领跑的这种指标中加入这样的数据,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建立了六个典型的户外实证试验区,当然没有黄河这么大,但是我们是目前覆盖气候最多的,这六个非常典型的试验点。

目前我们试验的初步成果已经有11个型号开始实证测试,数据可以区别出目前典型的技术路线的,我们以前的一些推测,可能说它会更好,从数据中也验证了一些东西,同时验证了其它我们没有模拟出来的一些东西。

我们第二批户外验证实证也在有序进行,谈到指标关于户外实证衰减率和组件PR都是非常重要的,未来领跑者指标体系中能够基于效率之外,再提一些新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相对来说更加科学。

这一两年也做了一些工作,简单跟大家分享下,比如工信部提出的建设一千家绿色工厂,一百个绿色园区,这样的建设目标,中国制造中心也是对于绿色工厂开展了相关的评价,也是积极的向光伏行业、企业进行推广,首批我们的兰州分中心,也是对几家组件厂,包括逆变器厂进行了评价,这个在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中都能查到。

另外我近期也在和工业俱乐部,4.0俱乐部在沟通,未来智能制造这块实际上也是各地方都非常重视的,智能工厂这块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家智能化的改造也是如火如荼,怎么建设相关的规范来指导绿色智能制造的这种发展。这也是我,应该说到明年年初要花很大精力要做的,前一阵我们第一次在CSPV论坛上加入了绿色和智能,有这样专门的论坛,当时和江苏省郑新玮处长,大家说明年可以利用智能制造做一些事情,这个大家可以去期待。

再回过来提一点户外实证,什么样的户外实证是科学的、数据是有效的,我们申请了RB这样一个户外实证标准综合体,最终出台户外实证是怎么样一个评价方式,户外实证厂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另外我们对组件,光伏产品等附材需要做些具体方法,不能说我在这个地方做的数据和你在这个数据做的不一样,尤其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现在户外实证是缺失,大家是追求有,追求填补空白,未来多了以后我们要从标准上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今年我在做的很重要的工作,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我申请了国家证监委关于高效组件电参数验证效率,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很多业主说你效率不一致,因为溯源体系不一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能验证的项目大概报名了50多家,目前为止在光伏领域参与规模最大的一次验证项目,我想通过这次对我们官方实验室和企业实验室具体测量能力进行一个摸底,保证我们在企业自己内控测试的数据是准确的,在溯源体上保证统一。这个事情相对来说比较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第三方面谈到新的领域,我也能分享一些最新的东西,首先国家证监委受国务院委托在承担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标识项目,CQC首先是这个大项目组长单位,也是分组单位,我们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消费友好三个大指标来建立光伏绿色评价体系,阶段性成果都有了,后面我们会继续推进这个项目。

目前国家标准委在推行的一项非常好的制度,叫企业发展制度,也是相应大的领跑者发展趋势,它建立的法律制度今年11月份新的标准化法发布,为它的政策实施建立了效率。新的标准法提出了两项要求,这是非常好的制度,我想借此向大家宣介一下,未来要关注这项制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事情。

另外一个新的领域,很多指标都是围绕生产企业,围绕设备本身,未来围绕设计、安装、运行,以及运维,实际上我们要围绕全生命周期来建立电站项目评价体系,这块CQC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后期会着重推介,以上是围绕我新产品、新指标、新领域方面一些新的体会,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张雪的信息量很大,在刚才讲到新指标当中,他提到绿色认证这个概念,我们知道CQC也在做,国外在做生态标签,生态标签这个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工作他们正在做一些技术路线,包括检测体系,包括未来推向商业化,在市场化进行推广的路径研究,据我们所知这个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也许在2018年大家可能就会发现在欧盟市场上,或者在日本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认证标签,就是生态标签,凡是带着生态标签我们无论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这些产品需要做些额外工作,另外它在当地市场上会有什么优势,这块也是提醒大家要关注这么一个动态。

另外张雪提到的有一点非常关键,大家知道现在我们的实验室,其实我们的光伏检测实验室从2000年左右的3家,到现在室内检测实验室有快20家了,我们的实证基地也是这样,实证基地我记得我的导师最早在美国看完后说中国要建立这样的实证基地,这句话说来黄河水电庞总在这,黄河水电我们这几年终于把实证基地建起来了,建成世界级的,同时刚才CQC也起到了,据我所知其它认证机构他们也在建,实证基地现在也是全面开花,室内检测实验室和实证基地全面开花的情况下,对于我们第三方,我们的系统要拿这把尺子量,量出来的尺寸就是个问题了,这个张雪提得非常及时。

从去年年底开始,大家知道美国要出一个世界电池效率记录图,中国将来要出中国效率,中国太阳电池中国效率,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检测中心,什么样的实证基地可以纳入我们的有资质的评定机构呢?对他们的能力也确实要进行梳理和能力建设,张雪讲的信息量非常大,一会还有其它话题张雪接着说。

关于新领域、新指标请冯云岗给我们介绍一下。

冯云岗:主持人好,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作为设计院,我们设计院比较早接入领跑基地这个项目从前期规划到后期实施过程,大家知道第一个大同领跑者,第一个领跑基地就是我们院从头到尾策划、实施,以至于后面的后评估,全过程参与了这个项目,当时是2014年底的时候,山西在能源转型,国家能源提出了要做怎么样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的方法,为大同领跑基地提供了15、16个专题报告,包括土地综合治理,包括沉降区的稳定观测,包括如何土地综合利用,等等做了很多专题以后,后来上报国家能源局获得审批,2015年开始实施。我们院参与整个项目公共设施,全过程实施以后我们院从中学习、收获了很多。

后来在第二批光伏领跑者基地中我们也参与了包头的领跑基地,后来阳泉的领跑基地我们做的是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是如期于今年6月30好之前实现了并网。今年在第二批领跑者基地中很多实施不是很顺利,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院做的基地至少并网这块,公共设施这块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也为接下来各个项目顺利接入,以及电网实施提供了一个好的前期条件。

在第三批领跑者之中,我们也大力参与,前两天公布一共第三批13个领跑基地,10个应用基地跟3个技术基地,我们院包括编制规划、包括协助政府进行申报,中间有5个基地是我们院参与的。整个参与过程中从第三批看的话改变了很多,从政府也好、国家也好,地方企业也好,包括技术基地设备制造商也好,其实从中都参与了很多,而且也为第三批领跑基地的持续领跑,技术指标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撑。

比较值得一说的像第三批特意说出十个应用基地跟三个技术领跑基地以后,从指标方面已经有了大幅提升,大家也有所知。从领跑基地逐渐实施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三年过程中,确确实实中国的光伏行业,尤其中国的设备制造,包括建设、包括运营整个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为我们整个光伏领域持续的进步其实也带来了很多机遇,包括我们在座的很多制造企业同仁,其实从中很多是受益的。尤其是设备制造商,我觉得通过第一批、第二批,乃至第三批领跑基地大家从中收获了很多,也从中赚得很多,持续进步后给大家带来了很大挑战,希望大家持续改善自己的产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

这次除了产品以外,你像系统效率也提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原来81%的系统效率,PR值的话,现在这次也是,但是作为一个准入条件如果低于81%是低于零分的,要持续到86%好象才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未来参与领跑者基地建设或者设计过程中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要关注产品,更多的要关注整个系统,整个电站建设,整个电站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过程。

从这几年建设来说,系统能力提升,电价也是比较大的触动作用,大家可以看出来在2014年的时候,三类地区还有9毛2、9毛1电价,持续下降,到今年8毛5、8毛3,如果你想参与第三批领跑者的话,地方政府要将基准电价降10%作为一个准入门槛,从国家层面来看领跑者持续技术进步、持续的目的是为了电价持续下降,早日实现平价上网。

昨天我看大会大家也提出这个问题,还有嘉宾在问电价平价上网到底是怎么样的平价上网,当时主持人也给出了比较满意的答案。就说从国家层面来说,领跑者基地目的就是为了持续促进光伏行业的发展,促进电价的持续下降。最终使我们的电价能够跟常规的电源、常规的,现在大家用的电有一个匹配性,最终不是通过国家的持续补贴使这个行业发展,而是真正回归真实的,靠它自身发展能够提供自己稳定、增长的动力。那光伏行业才是一个可靠的、稳定发展的、有前途的行业。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持续做些工作,除了领跑者基地这块我们在全面做些工作,另外在全面参与国家制定政策,包括电价调研过程中,包括电价制定过程中我们也在协助做一些电价测算。

这次大家可以肯定的看出来,在第三批光伏领跑者投资商的竞选过程中,可能会有大家出乎意料的电价出来,在全年阳泉投出6毛1的时候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接下来在后来包头有5毛多的电价,从今年这些领跑者基地来说,因为政府其实前期很多的造价,很多的投资已经由政府来承担,包括电网接网工程以及送出,明确不允许有投资商进行分担,包括土地成本,每个基地土地成本作为优选条件,如果土地成本很高的话就没法入选基地,从筛选出来的13个基地中,这些土地成本也是有很大竞争力的。

还有政府给的相关支持方面,也给出了明确要求,创新办法,从这些外围条件降低,就是持续降低非技术成本给开发商创造一个很好的投资环境、很好的盈利空间的话,相信这一次第三批的投资商竞标出来以后,可能更加接近用户者甚至更加接近平价上网的机制。这样的话更大促进了我们整个光伏行业持续进步,包括这次特别提出三个技术领跑基地,其实它的技术指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它的组件,原来应用领跑基地是17.8,技术领跑基地是18和18.9,相当于有了百分之一,将近一点几的提升,这也是一个准入门槛。大家关注一下投资商竞标的话,这个只是准入门槛,要想更好进入这个基地的话,可能要到19%,20.4%这样一个水平,大幅提高组件水平以后,可能给大家带来了一定难度,也正是因为这些动力大家才不断的创新、不断提升自己水平,让整个行业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快速的发展。

国家也是考虑到这个以后,在电价上面,技术领跑基地电价不作为评估标准,而应用领跑基地电价作为评估标准,要求比较高,前期在技术还没有扩大化,还属于孵化器,或者说还没有完全量产化的情况下给予大家的支撑,通过扶持一把以后使技术更大的创新、更大的提高以后,真正使技术在未来2-3年内达到现在领跑,现在普通大众化、量产化的一个阶段,使得技术不断创新,整个光伏通过这些技术不断创新以后,电价也能有一个更加持续、稳定的下降,早日实现一个评价上网,整个为我们光伏行业平稳、可靠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持续动力。

谢谢主持人,先说这些。

主持人:谢谢,信息量很大,刚才冯总讲的有一点,说十个应用基地和三个技术基地,我还记得大概几个月前,能源局最后一次召集行业专家以及协会,对先进的技术基地,因为领跑者基地,下面这个指标怎么定有一些评价体系,怎么去做这个事情请大家到能源局做了最后的探讨,听大家的意见。

在明年第一季度,3月和4月左右,这两个基地要完成选择,大家可以期待,也可以拭目以待,我们需要给这样一个新技术培育期,在培育期我们仍然是低电价砸这个技术的话,很容易就扼杀在摇篮里,大家想想我又要买好东西,又要低家买怎么能做到,尤其是新技术,明年3、4月份我们拭目以待吧。

接下来听听黄晶生怎么说,黄经理他主要是从我们大同实证基地以及并网方面对一期项目以及未来新项目,一期项目有什么经验,未来新的领跑者基地上还有什么可以借鉴、可以提升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另外刚才冯总也讲到了,除了单个技术指标,我们的组件效率以外,我们还有其它部件,还有系统技术,在未来我们怎么去体现?

黄晶生:感谢主持人,感谢秘书长,从我们经验来说我们从事并网比较多,因为本身这个话题是标准方面的,说到标准,从我们做标准这个经验来讲,我们经历了从落后到追赶的过程,多少年前我们做并网标准的时候基本参照或者借鉴国外标准,在最近几年我们开始跟他们有交流,到去年我们自己提了IAC提案,获得投票通过,这也是国内首个并网领域中国首个牵头做的标准。

现在国内不管是应用形式还是技术路线都是百花齐放的,刚才提到怎么样做的标准体系?希望标准制定者从行业发展的高度,要做出高标准的标准,因为现在的标准,近期大家也看到有各种应用,本身应用形势也很多,从实际数据来看时间尺度和标准体系应该更丰富一些才能准确体现逆变器的效率。希望在标准体系,如果从领跑者的角度来看,希望这个标准体系更丰富一点,也许是可以在时间尺度上更拉长一点,或者增加一些后评估的手段。

第三点说到大同实证平台,刚才秘书长也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现在实证平台建得非常多,但是一定要有一个规范的,大家认可的,技术上是统一的。当然前期摸索是不可缺少的,中徐老师合作那个项目861,还有一个科技支撑项目,跟徐老师一起做的,在大同里面结合领跑者基地,我们把所有组件也好,逆变器也好,给它拉到一起做了在技术上相对国外还有其它一些平台,技术上有所创新的手段。通过这些数据来看,包括刚才说的MPR组件的性能包括逆变器这些,都是对我们之前在数据上模拟的有所引证,当然我们一个点的效果也不能下结论,但是确实能看出来跟大家直观的或者简单化的看法是有差别的。

结合刚才设计院说的,在精细化设计,包括深入理解它的特性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这些市政平台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各家单位的,最后都会为行业做出贡献,这是我的看法,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实际上对于一期大同的数据,我们也特别希望未来在有机会,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因为大同经过了几年的运行之后,大同的数据可以跟大家进一步详细的分享,因为这个数据经过2、3年实证以后,这个参考价值还是非常大的,应该能发现一些问题,总结一些问题了。

黄晶生:跟秘书长汇报一下,年底之前中国工作包括这么一块,信息中心主要看电站数据,现在这个数据正在整理,我们打算在12月份把移动组件,3A检测平台开到现场去,把首年衰减率都给它测试出来,并且在明年合适的场合给大家介绍一下、分享一下这个数据。

主持人:非常期待,今天在座的还有南德认证中心,他们也参与了系统评估,这方面有什么发现没有?刘学辉。

刘学辉:非常感谢主持人,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们在一期阳城项目上有些参与,现在我们发现第一批领跑者项目上大家用的都挺好,我们领跑者项目包括在山西大同有些地不是特别好,需要我们设计院更细致化做些优化设计,让这个发电量提高一些,还有我们建议在后期领跑者项目上实地进行考察,包括设备方、设备厂家也要实地考察,因为发现有些地方尤其在大同这个地方灰尘比较大,一些设备上的灰尘遮挡,包括逆变器应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为后期运维上造成困难。建议在后期运维上我们制定合理的规范,还有在施工规范上,现在我们在发电量上,在第一期对一些电站进行年度检测,发现效益不是特别好,主要是在前期包括施工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没有及时考虑的很周全。

还有我们在系统效率上面,我们电科院已经做了一个实时平台,包括气象数据进行一个考评,在每个电站自己的运维方面用的气象站都不是很健全,我们现在气象站有国际标准,专家也都提出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家很少按照这个进行配置,我们虽然配置了气象站是符合有光功率预测要求,但是配置的时候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我们要根据电站的容量,安装方式进行合理化的配置,现在在这方面我们国内做的不是特别健全。

建议在后期项目上,不管是我们数据中心要做这样的气象设备配置,而且对每个项目上都要提出相应要求,验收的时候对这方面也进行考量,不是光考量我电站质量,对辅助措施,对我电站评价,数据处理都要提出相应要求,对我们后期其他领跑者项目上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这是我们的一些经验,给大家做个介绍。

主持人:刘总在现场非常有经验,刚才上台的时候介绍我们原来是同事,最早在中科院光伏检测中心,还记得2015年我们一起到青海格尔木做前期测评,到现场我们还找了几个不错的,有代表性央企的电站,在运维方面确实发现了挺大的问题,现场,包括刚才他讲的气象设备这块,五花八门,另外跟标准不符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多了。再一个没有做过太多的定期校准和标定工作,连这个都失去了标准和校准这样一个功能,它可能会有些偏差,那么你后期所有的运维,你后期所有运行的数据都有问题,是不是还有补充?

刘学辉:我们发现这边用的每家运维商也在做些PR,原来他们对这些PR不是很熟悉,包括每天日报,发电量统计也会提供PR,有的PR偏离特别大,自己报的数据90%多、60%多都有,但是这些数据根本就不准。我们碰到一些比较严重的,表也装上去了,数据没有进行储存,我们数据要求一分钟采集一个数,他可能一小时或者时间更长才采集一个数据。

主持人:补充的非常好,接下来请西安交大的刘教授,刘教授刚才在论坛之前,刘教授说他原来在硅材料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后面我们西安交大的研究方向里面,还有在系统级别工作,听听科研机构在系统、在集成这方面评价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科研动态?

刘立军:我是西安交大刘立军,跟台上在座其他几位老总不太一样,我来自学校,更多的是科研,科研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

我们这个论坛是领跑者计划,领跑和长跑的事,我看写的目的为了促进光伏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就是要落地,落地的话要应用起来,把这个产业提升上去。

根据要求我谈一些自己的观点,第一个点现在我们说领跑者计划里面,它的标准里面是技术领跑还是成本领跑,还是质量领跑、还是运营成本?我的理解要直面技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整个我们归根到底这个产业链是很长的产业链,最后不是说一个电池的技术,不仅仅是一个环节的技术,可能是产业链里诸多的新技术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最后我们说落脚点,包括整个电池,包括它的材料,包括它的系统,甚至包括电站建好之后它运行的技术,都要在我们考虑里面。

最后怎么去挑选,什么样的东西进入领跑者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技术,其实我在后面还讲了怎么样一个领跑者技术才能领跑下去,一提这个领跑者计划,一提领跑技术的话,我谈谈个人观点,这跟我们领跑计划初衷可能有点不一样,我们现在PERC电池、双面发电、WT或者黑硅电池,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百家争鸣,但到底哪个好?这个产业里面希望我们进行多样的做,从国家层面多给予一些支持。

刚才讲领跑者是一个技术,可能是面对技术问题,这个技术先是一个中国的技术,现在我理解是技术的集成,集成也是很重要的技术,它不仅仅取决于一个环节,有了技术我们就有突破点,最后的效果是技术的集成。

最后说好不好,可能归结为落地,我们太阳能光伏是拿来用的,跟煤电或者火电上网PK下去,大规模利用下我们有成本问题,最后你一个项目做好之后,你又能提高多少呢?换句话说就是度电问题,我们讲成本的时候提个效率,效率已经在成本里面,我们效率提高了,发电量大了,我讲成本不是说不讲效率,效率是提高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是我对这个计划的一个理解,包括领跑者计划以后该怎么走?综合考评这些因素之后,包括标准怎么制定、怎么评价、怎么管理,在不断调整的过程里,因为刚才讲双面发电的技术,刚进来之后没有一个标准,新出来的,这跟建立标准是一样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还有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对新的技术也要足够宽容,一个新的技术,一个领跑者计划一两年让它成本降多少,我觉得才苛刻的,新的光伏技术出来跟上下游材料、硅片、组件,在上下游未必能在短时间内集成优化好,关于后面对项目怎么评价的时候,对新技术我们要有宽容度。再一个怎么把短跑变成长跑,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淘汰的技术在里面,还有继续的提升。这是我对第一个点的看法。

主持人:谢谢

刘立军:关于第二个点的看法,太阳能光伏经过一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存在各种路线之争,我觉得是产业链集成齐头并进,单晶硅、多晶硅这块我做的比较多,我2007年从日本刚回来的时候,晶硅材料很贵,我觉得多晶这块的路线在哪呢?我们做研究强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做的,而且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只不过是说我们做研发做到什么度了,我们能不能等研究那么长时间,准单晶技术不应该抛弃掉,我一直在做这块。

前两天开了一个国际研讨会,单晶讲了很多,包括德国的还有日本的国际协会主席都做了相关报告,现在我们降低成本的话连续拉金技术大家要关注。单晶成本下降空间还是有的,再一个多晶硅提纯这块,这块做起来它成本又下降了,整个精细化的工作是我们产业链项目非常重要的事。

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教授,刘教授讲到这的时候,为我们今天上午论坛进行到下半篇了,我们上半篇主要讲在领跑基地当中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在新的领跑者和新的技术基地,我们有什么新技术要应用,刚才提到单多晶,也提到了一些辅材,接下来有请隆基和杜邦,我想请杜邦讲讲,今天的主题是领跑+长跑,长跑是一直被杜邦推出并且不断发声的口号,杜邦在长期可靠性方面一直做工作,我们前段时间和杜邦做的公益科研性项目,我们收集了大约37片超过25年实际应用的这些组件,对它的衰减及其它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这样的一些研究基础上,包括杜邦长期坚持这样一个理念,所以它提出来在未来领跑当中,不一定一开始要跑得快,我们最后还要持续、坚持的跑,跟我们材料可靠性是非常有关的,我们也想听一听杜邦陈总来分享一下,有什么新式武器让我们跑得更长久一些?

陈宇彤:谢谢秘书长,如果有新的武器肯定让大家先实用,其实达到平价上网是板上钉钉的问题,要感谢所有来演讲和探讨这个问题的人,比尔盖茨讲过人类的天性就是常常高估未来2年的变化,但是人类的天性就常常低估未来10年的变化。

杜邦进入光伏产业已经47年整,将近半个世纪,在这个里面我们经历了很多次技术周期,也经历了很多次的经济周期和社会周期的变化,这么多周期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你不能只单纯考虑技术问题,你还要考虑社会问题,你还要考虑行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有一个什么是最优的路径,什么是最优的可以引入新技术的路径,或者让培育新技术的方法和系统更好的落地,我们很开心黄河水电这么踏实的做系统基础工作,没有系统基础工作我们是不可能有中国数据的。

回到刚才秘书长一开始提到寻找老组件的大型技术活动,这样的活动我们要继续做下去,有几点建议提供给大家参考:

第一,要用系统性的效率提价指标取代单纯评价效率的指标;

第二,应该增加可靠性指标,我们不能只有效率指标,我们必须增加可靠性的衡量指标,只有长跑的人才能赢过只会短跑的人,我们古老的各个民族都有这样的龟兔赛跑类似的故事,讲的其实是一个道理,你要坚持到最后才是赢家。

第三,我们认为要提升标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认为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标准,不仅要增加实证标准,还要提高标准,落实到行业当中去。

我稍微展开一下这三点,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现在是趋势正在从集中式电站向更高比例分布式电站这样一个结构进发,这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杜邦有一个强有力的观点认为高可靠性其实更具经济性,这是我们一个强有力的观点,因为比如说我们刚才设计部门,我们的系统部门也都提到了,其实我们要从设计端开始抓住高可靠性和合理性、有效性基本原则的实施,必须减少维护压力和更换压力,因为目前太过重视抢项目,但是大家从设计端到维护端重视的还不够。

各位都知道我们过去集中式电站主要用户是专业的电力公司,他们非常懂电,可是我们接下来市场结构转向分布式之后,我们都不是那么专业,普通的或者小型企业,他们对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与集中式电站是有差异的。我们认为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设定更适合分布式市场。另外安全性我们认为需要提到一个很高的层级,我们认为安全事故目前是整个国家和政府最重视的一个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发生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在市场上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分布式安装的建筑物的下面,都是高密度的、高价值的财产,这个与西方结构是不太一样的。

主持人:我们最高密度、最高价值的财产是人,生命。

陈宇彤:我非常同意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人的生命,我不希望下一个“315”出现任何“光伏”两个字,还有一个高可靠性也对应了社会很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人力成本在集聚上升,我们需要减少折腾,减少人力维护,我们现在太多去计算直接成本,太少去计算间接成本,其实任何的更换、任何的高强度的维护都是极大地去降低你的投资回报率。

下来讲讲绿色环保的问题,其实绿色环保这个东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特别想提醒一下在座的各位,其实环保的第一原则是减量,从源头上减少系统使用或者物理性材料的使用,第一原则是减量,第二你要减少废物产生,你只有减少废物产生所有后面复杂的工作都应该避免,我们要注意一个长寿命系统比短寿命系统会产生更大的效益,一个25年寿命比10年寿命的要减少更大的废物。

主持人:我知道你那边还有内容,插一句话关于绿色杜邦讲得非常好,绿色的前提一定是高可靠、高性能,然后我们再去谈绿色,如果前面两个条件没有,单纯去谈绿色那都是一个伪命题,请陈总继续。

陈宇彤:我非常同意,其实环保是个很严肃的概念,这个涉及到社会和经济学很多东西,环保也是一个技术内容,我特别讲一下这一点,我们最近观察这三个月来国内媒体或者是信息流动的时候,有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有太多伪环保和偷换概念的行为。我想说也许别的领域我不敢讲,但是杜邦作为一个215年的企业,有些非伏企业生成他们是最环保的,所谓的长效或者是抗紫外线的,大家不要偷换内容。

第三点,新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我非常赞同领跑者这样的项目,我认为它有巨大的社会和行业示范效应,所以我认为领跑者项目值得继续做下去,当然可以根据我们现在累计的经验,长期的可靠性也加进去这个指标。

我也想稍微讲一下唯技术论的还是应该避免的,这个从社会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如果单纯的去投资新技术,而不重视长期的研究,审慎的去投资的话,还是会产生负面社会资源的浪费,例如就是行业也都提到,现在我们的新技术投资回收期是非常短的,如果我们仓促的去扩大、放大到很大很大的规模去投资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这个是对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其实是有害的。

我们觉得一个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它需要形成一定的资本累计效应,也就是说你需要有钱去留下来,去投资你的人、去投资你的系统,而不要浪费在投资设备上面,我并不是要去砸设备厂商的饭碗,我想讲如果我们的新技术都把钱花在设备上面,而回收期又这么短的话,我们的行业可能很难形成长期的、核心的竞争力,这是我们大家应该避免的,单纯追求技术也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人类现在都是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要最好的空调、冰箱,这个东西是不是对温室效应也造成了贡献了,这都是我们大家要思考的,我们做的是最绿色、最环保的新能源产业,光伏行业,这个里面有技术的东西,我们也会注意到可靠性的东西、社会性的东西,只有我们把所有这些东西都平衡好,我们的行业才是最有竞争力,才是最有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

我想讲饭其实可以慢慢吃,慢慢品尝食品的美味,有的时候市场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把几十年常新的市场在几年时间就做完了,是不是可以考虑高质量的、中等速度的增长,比较健康,而不是爆发式的,永远都是在抢抢抢的氛围里面去做竞争,这是我的一些思考,也许说的偏颇或者不对的地方,但是提供给大家思考。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总最后提到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我想最后市场会给出答案和选择,大家也看到了在技术领跑基地当中,我们刚才讲它是那种需要培育的技术,所以我们基地建设规模也相应要小一点,刚才庞总也讲了,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入手了,什么样的技术再观察两年,做技术储备。

我们对于新的领跑者基地,对于新技术,在前几期领跑当中,对几类新技术电池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和使用,那么未来这几类又有什么新表现,另外还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想请隆基唐总跟大家分享一下,另外隆基在技术路线上未来有什么新的动态?

唐旭辉:谢谢吕芳老师,我说一下隆基的技术储备,所谓PERC、所谓HIT、IBC都不是什么新技术,PERC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HIT大家也知道日本早就在做,只不过这个技术一直没办法去量产或者还不具备优势,IBC更不用说了,它的成本跟HIT的差距仍然很大,在效率上也没有突出那么明显,但却是加速了技术产业化,这给国内技术升级确实带来了非常良好的环境。

PERC在2015年之前,其实国内各家组件电池厂都非常有一些小试线或者中试线,都没有规模化。未来我们相对这些技术都做了一个深入研究跟分析,其实从我们分析,我们实验室也有做相关研究,我们没有把它推向规模化,这些的一些因素刚才各位专家都有提到,就说光伏发电企业、投资者都是希望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降低度电成本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从单位初始投资来下降,再一个提升单位的产出,就是把发电量提升,单位产出把它提升,基本围绕这两个主要路径来实现。

从单位成本下降,硅材料非常明显,从第一季度110-120块钱人民币,到今天160块钱人民币,价格上升幅度已经到了50%以上,光伏组件价格从上半年大概在3块以上吧,到现在到3块以下。大家可想而知,上半年财报主要做组件供应商,上半年这么高价格的情况下,各家利润都非常低,基本上在一个点上下波动,但是在下半年成本不但没有下降还在上升,但是售价在持续下降,我作为从业者认为这是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刚才提到长跑趋势,我非常认同作为汪伟汪总讲到的,我们实验室做了N个实验,做了很多实验,实际都通过了,为什么用的时候3、5年就出现问题了,实际上这些实验不能真正代替自然环境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其实我认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才是真正保证我将来这个产品是不是长跑,是不是可以持续做下去。

其实我们组件给投资者都承诺是20年的使用生命周期,甚至有的说是25年,基本都是20年、25年这样子,但如果我们企业没有可持续盈利的能力,甚至可持续发展下去,这个企业就没办法存活下去,我们所承诺的20年和25年的质量怎么兑现,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使用的材料。国内还有一个不健康概念,就是最低价中标概念,我们所要求同样的产品,领跑者要求单晶是295以上,对应17.8的转换效率,多晶是17的转换效率,我们都要求最低价中标的模式,大家想想我们有一部分企业明明不盈利,还投的是最低价,它将来怎么做出这样的产品呢?我不想说,大家都能体会到它怎样做到这个成本的。

主持人:我插一句,你讲得特别好,大同的这个数据当中,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大同的评价是一张满分,一张一百分的考卷,实际上我们真正希望看到大同到底给它拿多少分,如果是90分,那个10分在哪里?如果是80分,哪个20分到底在哪里?我们要实事求是的看经过几年之后我们到底跑成什么样了,继续。

唐旭辉:刚才第一个问题从降低初始投资,我现在说的有点多了,降低初始投资固定的好多费用现在已经降不下去了,刚才说人工、材料,我认为现在可以降的通过效率提升,摊薄每瓦所使用的辅材或者其它费用,这是降低初始装机成本主要的路径。

这个路径就延伸出来我们说的这些技术,黑硅不是新技术,这个就跟2014年隆基在推金刚线,其实在环节里面通过一些技术方式来解决它,把这个溶面又可以做到反光率和吸收光的标准,不管通过添加剂或者通过物理方式怎么解决它形成的溶面,都是解决制溶问题,不是新的工艺来解决的。我代表个人意见,不是隆基,大家看我分管销售,我从业到现在刚好20年,都是在做技术,从晶体生长过来做电池、做组件,一直在做这个事。

除了这个之外剩下效率比较高的就是PERC,HIT、IBC,PERC在隆基的量产线21.3、21.4,到2018年PERC隆基规模化生产可以到22.1以上,回到这个数字,实验室的数字大家都很清楚,包括隆基、金科都在不断发新的数据,比较权威的还是隆基当时发的22.7的转换效率,目前还是世界记录,目前国内实验室也做出来,最高我们做到23.26的转换效率。

在三亚温度相对是恒温的,温差比较小,其实PERC温度系数也比普通的组件,不管是多晶的还是单晶的,比它的温度系数也相对要好一些,支持了它的发电率相对比较高。这个数据说明它的产出上比我们普通组件产出要高,平均数据下来应该在3%以上,左右这个数据吧,这个是PERC。

PERC延伸出来还有双面,其实双面组建刚才在黄河上游庞总的报告里,她也说明了双面给我们是可以带来价值的,但是它的成本跟单面PERC成本增加不是太多,从电池的角度上,增加非常小就可以做出双面PERC,但是双面PERC电池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我们模拟的一些数据,在10%-25%左右吧,这样的一个区间,刚才庞总展示的PERC上面可以达到20%左右,因为西部光照比较好,再一个地面是沙石地,反光也比较高,如果下面种的草或者庄稼的话,反射率低一些,它主要依赖于空气中的慢反射发生这样的情况。

从产出的角度来讲PERC比普通组件产出要高,双面PERC比单面PERC产出要高,我们认为这两个相对性价比会高一些,当然HIT也可以做双面,单面HIT比普通的增加40%左右的成本,IBC现在还实现不了双面。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推的N型PERC,类似于PERC,是为N型做的硅基片来做的双面,效率上比PERC效率相对还是低了1-1.5个点,规律从正面功率来看比PERC功率低了大概15W左右,所以综合性价比,它本来单位成本比PERC也是高了大概在30%左右吧,具体数据因为我们没有规模化生产,只是从实验室数据,理论数据看是这样的差异。从综合性价比来看也是PERC和双面PERC是未来3-5年主要的技术路径和主要产品。

另外还有刚才前面提到标准的事,我们作为领跑者把标准分了两个,都是晶体硅,都是同胞兄弟,给多晶制定了17个转换效率,单晶是17.8,2016年是16和16.5,我个人观点很不能理解,我们领跑者的目的一个是加快产业升级速度,让技术进步速度快一些,另外一个也是为了降低度电成本的一种方式,这块我们又制订了不同的成本,制订了17跟17.8,我多说一点,17对应60片组件是280W,17.8对应单晶组件是295W,单晶的285W比单晶的295W,比多晶的效率还高,我还进入,这就没法说。第二个285和295成本可能比285还低,我再说售价,成本上的差异售价都比280售价低,反映过来国家在鞭打快牛,你做得好就应该做得更好,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标准。如果说我们定为17.8作为最基本的标,我认为只有一个标准,起始线应该作为一个标准,比如做到17.5,往上通过效率叠加,技术加分这种方式激励更高效率的产品。

当然最终选择用所谓的单晶也罢、多晶也罢,我相信投资者他会去选择,就是刚才吕老师所讲的叫做市场让他去选择,我到底用280的多晶还是280的单晶等等。在技术领域我们通俗说的超跑,这个可以分析现在没有产业化的技术,我们都可以把它拿出来,都可以鼓励去做,同样做这个电站最终要投资者参与,新技术可以鼓励它做一些实验。

作为我们产业内,制造类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实验室里面做很多实验,做很多对比,他知道哪个技术是可以真正推向市场的,其实心里都很清楚,可能作为国务院领导人或者管理机关单位,因为他没办法对技术做得那么透,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推,我是认可,最终应该还是交给市场,这是我说的有关技术标准方面。

最后我说绿色制造,我给大家汇报一下隆基怎么做的,隆基从2014年提出来绿色制造,所以从2014年之后隆基在选择制造工厂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耗能包括排放的问题,2015年我们选择新一轮规模化生产单晶硅的时候,就选择了云南,在云南有10个GW的单晶硅核和单晶硅片,当时选择,我们在交流,大家说隆基选择是不是云南电价便宜,这是原因之一,云南电价比我们陕西来说便宜得多。

大家没有想过一个它电价便宜,当时也可以选择新疆和内蒙,电价都很便宜,我们没有选择,为什么选择了云南?云南和这几个地区比的话,交通比这几个地区差得远,全部是山区,400公里我们要去的话坐车8个小时、10个小时,基本都是通过坐飞机的方式,全是山区根本过不去。我们选择那,当时主要考虑那是水电,而且每天弃水量非常之大,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是浪费太大了,最终受能源局当时给我们的数据启发,隆基最后决策到云南去做投资,云南投资其实有很多弊端,刚才说的交通问题、产业链的配套问题,产业链配套大家都知道在华东或者华中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那个地方没有,另外包括人才,包括招工,都是很多的难度,但还是选择了那。

隆基最后提出来为什么要到它那投资呢?一个把弃掉的水电用掉,再一个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我们隆基提到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光伏也是可再生能源。再一个用一度电我们做出来的光伏基本在20-40度,它也起到了放大的作用。隆基在内部来讲要做新能源的放大器和新能源的搬运工,隆基是这么去做的。隆基在宁夏也有投资工厂,现在也在周边做一些投资,提出优先消纳光伏电,我可以不要国家补贴直接把这个电消纳掉,这是绿色光伏隆基所做的工作。

在绿证发起的7月1号隆基也买了绿证,也想做绿色执照,我就跟大家说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总,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新能源,从制造方面来讲。对于未来先进基地还会出现和它并行跑的一些兄弟技术,比如说刚才讲到的多晶,据我们所知现在多晶无论是从它的基因上,大家知道单晶和多晶从出身的基因上就不一样,一个晶格整整齐齐,另外一个晶格是那么回事,现在也从源头上思考、自我改造,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从多晶的铸锭工艺上面也在做不断改进,也在找它的问题所在,并且大家知道多晶有一个挺致命的问题,就是光衰问题,包括工艺上去探索,据我们所至在光衰问题上多晶也已经找到了它的方案,并且开始技术改造。我们也特别期待多晶在未来能够和单晶形成并存,你追我赶,共同繁荣,并且找到自己细分市场的局面。

除了多晶以外我们刚才提到异质结电池,我们也提到了MWT电池,提到金属缠绕WT电池,我知道你有话说。

唐旭辉:对,我们张总一直是做技术型的,在交流过程中他也非常认同PERC技术,他现在用WT和PERC怎么叠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单位成本。

主持人:未来的技术当中出现了可兼容、可叠加的大同世界,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局面。

我们在座各位我们今天上午的探讨时间上差不多了,一会儿在座各位每个人一句话从你们自己的工作角度去总结一下领跑和长跑,用一句话,无论是希望、寄语,还是总结,一个人一句话,你们先考虑一下。

接下来让张雪给大家再讲讲,如果单纯的晶体硅技术,我们是有理论极限,是有天花板的,29%、30%到头了,这是有理论极限的,从实验室来讲,日本、澳大利亚他们通过一些先进技术已经探索到了26.6%,接近理论极限了,单纯将来靠单体硅再去突破极限空间比较小,它未来还会出现新的突破和新的惊喜,这要求我们要打破自己的局限,和兄弟形成联合的力量,包括杜邦也是,他们也在寻求各种各样的合作,在自己辅材的业内,也是以百年老店,龙头老大的态度在扛起这个大旗,联合他们的同盟军。

未来我们领跑或者先进基地,我们在平价上、遴选上都会作为新的问题,CQC未来有没有新的技术,或者相关技术匹配它,请张雪讲完看看在座各位朋友有什么问题,再给每个人一句话总结。

张雪:感谢主持人,我只是说未来我更倾向、更赞同的技术走向是什么,因为CQC2015年做领跑者认证,大家参与度比较高,主流企业80%都参与其中,我们现在手里关于高票组件数据非常多,近半年我们从领跑者数据中大概看一下,首先PERC肯定作为未来的主流技术,另外双面还有多组串占的比例非常高,有几个方面大家要关注一下,就是板片、叠瓦,从近期来看比较多,大家参与认证的包括样品比较多,还有双玻,各大主流企业基本都有双玻推荐产品。

另外我目前在布局双面产品,双面大家现在来讲都觉得不错,数据偏少,第三方数据偏少,大家可能都做了自己的验证,我现在在做这方面工作,双面工作应该是一个立体工作,首先双面组件功率标定怎么去标,怎么去现场验收,这其实也很关键,另外一点双面在户外实证过程中我们怎么去测,双面这个事情是整套的工作,相对来说工作量比较大,不止是我们出的功率标定规范,标定完了之后你到现场怎么测呢?这些都是问题。明年真的用了怎么验收?都是很多的症结必须要解决的。

主要这样。

主持人:谢谢,其实刚才张雪讲完之后我有两点补充,组件企业我们怎么把效率进一步提高,未来成本下降还有一点大家要更加关注的,除了组件效率提高系统集成技术,刚才庞总在她的主旨发言中提到了,太多好玩的东西,系统技术当中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已经没什么东西可玩了,确实不是这样,太多技术的可行性和这种空间,在我们系统集成终端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条成的,能够让我们最后的度电成本,因为度电成本是一个综合的最终指标,能够让他进一步下行,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关注集成技术、终端技术,这个是要关注的。

第二个刚才张雪讲到了板片、叠瓦,我最近打算把一件宝贝拿出来跟大家共享,是什么呢?我们中国人造卫星第二颗实践号,我们第一颗是东方红嘛,第二颗是用太阳能电池来做它的动力电源,第二颗实践号用的是板片、叠瓦技术,想想看这个板片、叠瓦技术什么时候就有了,在空间上就已经用起来了,我们当时说搓板技术,搓板型的,一片一片叠上去的,我们的技术也是在不断轮回,当年的板片、叠瓦跟我们现在说的又不一样了,我们要给各种技术想象性空间。

接下来看看台下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有的话请举手?没有,这样看来我们今天上午的讨论已经非常充分了,我们请台上各位嘉宾,从黄老师那开始一句话总结,总结之后就进入今天当中最高兴得时候,我们可以吃午饭了。

黄晶生:工作十年全部是光伏,这十年我个人感觉所有的成就都是在中国发展、行业发展的大势下取得的,感谢业内的所有朋友,希望以后一起竞争、一起合作,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谢谢。

刘学辉:希望做一个全面领跑的变电站。

陈宇彤:CQC愿意和各位共同夯实基础,一同为光伏技术保驾护航。

张雪:稍微多讲一点,杜邦其实是整条线,除了硅片因为能源原因没有,明年我们会进新的产品线而且会正式向市场宣布,我们会拿出至少两个新产品来,既不是背板,也不是别的东西,还有以前的道康宁有三个部门并到我们这,杜邦线会重整推向市场,这是第一个信息。

第二个从大同的情况来看,只有效率是明显不够的,其实还是发电量,你还是要关注可靠性,这才是真正的效益。

第三个从大同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材料是第一道防线,如果材料选错了后面怎么弥补都弥补不来,所以材料一定要选靠谱的,经过时间认证的供应商。

我给大家透露一下,我们即将拿出来的一个新产品你们猜猜看我们筛了多少个产品才筛出来,我们在实验室杀掉的产品远比我们拿到市场上要长万倍的区别,杜邦做一个产品基本上要筛一万两千到一万五千个配方,才是筛出一个产品,而这个产品是十个产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检测,长达五年检测甚至更高才会拿到市场来,我们在实验室做的很多产品给大家有很多帮助。

我们在国外看到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宣布自己能保证25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企业只有4年,而且在市场上的配方每年都在变,我们做一个配方可以经受50年,它每年都在变配方,还宣称它可以做25年甚至更长,我觉得要打个问号,它能活多久还很难讲,所以还是要找靠谱的供应商。

最后跟大家讲一下,可能接下来几年市场有很大变化,首先我们泛滥成灾,多的数不清的钱不再像过去那么宽松了,你要考虑投资的时候,特别是这么多新技术、这么多高密度资本性资助的时候,请在座各位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接下来钱会很贵,钱会很少,我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这些社会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我就讲这么多。

主持人:刚才我说讲一句话,杜邦讲了四句话,我也总结三点:

第一,对于杜邦的新产品我们明年拭目以待。

第二,和不和杜邦做朋友没关系,但是我们要和时间做朋友。

第三,让你将一句话,你讲了四句话,一会你建群给大家发大红包。

接下来我们让唐总来总结。

唐旭辉:我的语文也没有学好,可能一句话总结不出来,领跑、长跑,用昨天李振国说的健康的跑,我提个建议选择跟你可以一直跑下去的合作伙伴,不要把你扔到半路,谢谢。

刘立军:讲一句话就是一个集成,一个是整合、合作,一起往前跑,这是一句话。讲这句话的意思,第一我们很多技术路线,我们不能把不同的技术路线或者不同的企业之间看成是对手,而是可以做加法,不同技术可以加在一起;第二个从我们整个产业链,从源头,从硅材料到电站运营牵扯很多技术,包括中间整合、集成、优化很重要;第三个关于资源方面,领跑者计划把我们产业计划推向市场是个推力,包括我们的技术研发,包括技术研发下面的应用技术研究,就涉及到我们的电站、制造商、政府政策制定,包括我们高校、研究院所,围绕这个共同目标整合所有资源,一起往前跑,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教授,最后我们请冯总。

冯云岗:一句话总结确实有点难度,简单说一下,我们也希望作为上海电力设计院,愿意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在领跑者路线上不断的前行、不断的前进,我们愿意陪伴大家做长跑者,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大家都总结完了,今天上午的论坛我想到这应该结束了,我用加菲猫的话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到了,我们该休息休息了,一会祝大家用餐愉快。

今天下午的论坛更加精彩,下午的精彩我们还将继续,那就这样,祝各位用餐愉快,谢谢!

(发言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