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之后即风靡整个世界,因为这本书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关注能源领域的埃德加˙斯诺的同行,我们也去做了一件同样的事情,那就是通过客观和真实的笔触去反映我国能源领域正在发生的光伏产业革命———一场清洁能源的大变革!尽管只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却如同一场大戏的剧情一样跌宕起伏。从九十年代末期的呱呱坠地,到新世纪以后的突飞猛进,再到国际“双反”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查正发和他的自适应光伏发电站

2014-11-21 10:15 来源: 中国改革报 作者: 张宇 焦红霞

七十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之后即风靡整个世界,因为这本书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关注能源领域的埃德加˙斯诺的同行,我们也去做了一件同样的事情,那就是通过客观和真实的笔触去反映我国能源领域正在发生的光伏产业革命———一场清洁能源的大变革!

尽管只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却如同一场大戏的剧情一样跌宕起伏。从九十年代末期的呱呱坠地,到新世纪以后的突飞猛进,再到国际“双反”时期的步履蹒跚,光伏产业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其它行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历经的坎坷历程。但这样“惊心动魄”的磨炼并没有让其倒下,而是让这个如太阳一样充满能量的产业在历经险阻以后,依旧浴火重生。

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到形成包括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的完整光伏制造产业体系;从光伏制造大国到光伏装机世界第一,我国光伏产业走出了一条极具特点的发展之路。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千瓦。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8年时间内提高了280倍!

放眼未来,随着清洁能源在全球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社会、环境、经济等巨大综合效益的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之势已经不可阻挡。我们相信,在从化石能源到绿色能源的变革中,光伏产业也必将如同曾经的红星一样,用清洁能源照耀中国,乃至世界!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从辽阔粗犷的西北荒漠到婉约温润的江南水乡,从雾霭萦绕的燕赵大地到依旧烈日炎炎的滇境岭南,追逐着太阳的脚步,用客观的视角、激情的笔触,以及沉甸甸的责任,去探寻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之路,讲述中国光伏产业的涅槃重生,揭示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希望!

从省会兰州往北驱车近4个小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团一行5人来到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省武威市。这里一直被黄沙连绵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侵袭吞蚀着。饱受沙患、盐碱之苦的武威人民,为了实现“人进沙退”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拉沙压碱,绿化治沙,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近年来,甘肃利用光伏发电对荒漠化治理进行了新的探索,既开发利用了可再生能源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也改善了荒漠戈壁治理资金少的瓶颈制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如今的武威,正书写着“盐碱地变光电城”的新历史。从2011年,短短3年多时间,昔日荒无人烟的盐碱滩上,如今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30多个,装机总规模超过1000兆瓦,成为颇具规模的新能源发电城。

记者一路看到,从老虎口到青土湖,从红水河畔到民调渠沿线,一块块光伏组件银光粼粼,电池板下沙生植物生机勃发;一畦畦麦草方格将肆虐的黄沙牢牢锁住,草方格里一棵棵小树茁壮成长……由于生态得到恢复,干涸了几十年的青土湖,连续3年出现了最多达15平方公里的季节性水面,几十眼关闭多年的机井又重新涌出了清泉。

荒漠与烈日

大自然的肆虐与厚爱

10月19日,记者早早乘车来到位于武威市民勤县的戈壁滩上。太阳确实格外偏爱这块辽阔的土地,不到上午9点,明晃晃的阳光已经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恍惚间发现不远处稀松的荒草地上大片大片雪样的白色东西,忍不住问道,“这么高的温度积雪怎么不见融化呢?”

“不是雪,是盐碱。”同车的甘肃省民勤县县长黄霓介绍说,由于民勤县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年降雨量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4毫米,年均日照3028小时;8级以上大风年均达27.8天,沙尘暴年均37.3天,因此成为我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站在“四季白茫茫,不见草和粮”的盐碱地上,风卷白碱到处乱飞,记者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民勤绿洲,有一个曾经媲美青海湖的青土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

采访中记者获悉,近三十多年来,由于失去上游水的补给、冲刷和稀释,从民勤北面最下游的湖区五乡镇开始,盐碱化从土壤、地下水逐年上移、扩大,进而影响了民勤,甚至整个石羊河流域。由于盐碱地面积扩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林草退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盐碱地上的盐碱越积越多,越积越厚,最终会导致植物死亡,植被消退,从而使地表温度增高、地下水蒸发加速,而土壤盐碱化后,又会向着荒漠化演变。”黄霓忧心忡忡地说,“目前,全县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近2000多万亩,土地盐碱化加速了荒漠化蔓延的势头。”

水干风起,盐碱、流沙肆虐。“风卷黄沙滚滚来,青苗渠道一夜埋;开门脚踏盐碱土,携儿带女逃荒灾”。这首流传在甘肃河西走廊老辈们留下的凄凉歌谣,也是昔日地处半封闭内陆荒漠区的武威人民的真实写照。

穷则思变,“能否发展荒漠太阳能光伏电站和有机农业,探索寻求地方和企业多方向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甘肃人紧紧抓住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广袤的荒漠、长时间的日照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独辟蹊径地将太阳能产业与荒漠治理相互融合,探索出了一条荒漠地区产业开发、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三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子。

地企共携手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区、民勤红崖山水库石壁上镌刻的誓言,见证着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而得名的民勤人的决心和勇气。一场地企携手的新时代防沙治碱、遏制生态恶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壮举正在武威大地上演。

“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沙漠、戈壁太阳能光伏电站和有机光业,‘向上’收集转化金色的阳光,‘向下’收获绿色效益。”武威市市委书记火荣贵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的因地制宜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和配套能力,不断推动全市“绿色转型”。

对于绿色环保型企业,火荣贵带领武威市领导班子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能赚钱、不受气、条件好”的投资环境,诚心诚意为入驻企业营造轻松、便捷、舒适的发展环境。对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国各地的绿色企业在武威投资兴业。

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兴业太阳能)董事局主席刘红维就是因为看好武威市领导班子的发展思路,而从广东珠海到甘肃武威投资建厂的企业家。10月19日,中国兴业太阳能(甘肃)产业园300兆瓦光伏组件项目投产仪式在民勤县的红沙岗能源化工建材工业园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3条光伏电池组件装配生产线,年生产烘烤箱设备2000台(套),年产值高达20亿元,不仅能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同时也是兴业太阳能配合甘肃省探索利用光伏发电进行荒漠化治理的又一举措。”刘红维对记者介绍说。

记者在兴业太阳能已经先期建成的58.5兆瓦光伏发电站看到,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下,野生的骆驼草、沙米等肆意生长,人工栽种的沙生灌木排列其中。“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虽然前期治沙的成本会高些,但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比较丰富,且不属于禁采区,而公司也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太阳能水泵等产品,有充分的灌溉条件,发展有机农业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谢文说,“发展光伏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发展新路线

经济与生态实现双赢

虽已进入初冬季节,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太阳还是异常强烈,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荒漠上泛起一片片白光,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武威市古浪县是受风沙侵袭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古浪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占地面积23800亩、总投资68亿元的江苏振发新能源古浪县500兆瓦光伏发电站就建设于马路滩林场的北部沙漠区。

“西部太阳辐射量高,日照小时数长,可利用沙漠、戈壁及未利用荒地面积大,具有开发建设大型光电基地的良好条件。”江苏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正发敢为人先,2012年就在古浪县马路滩林场腾格里沙漠北侧投资6亿元建造了甘肃省首座沙漠光伏电站。

当初,“光伏痴人”查正发进军西部的目的却只有一个,收集转化这里丰富的光电资源。但几年下来,他却对西部的人民和戈壁滩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求西部经济发展之路,首先要面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问题。”查正发的想法与火荣贵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走进振发150兆瓦的沙漠光伏电站,记者看到,大片的光伏板下面长满了一种叫沙米的植物,大面积的沙米几乎覆盖着沙丘。“光伏治沙的效果非常明显,光伏电站区域的植物生长要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古浪振业沙漠光伏发电站的负责人于德虎向记者介绍说,这主要得益于土地平整和光伏板的遮阴效果,使植物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据于德虎介绍,振发古浪光伏沙漠生态电站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发展光伏和荒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外围由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体系,内场道路两侧栽植防护林带,光伏板下面安装滴灌设施,中间空地建设小拱棚,种植蔬菜类沙生植物,东西走向的空地上建设钢结构农业大棚,种植果蔬及中草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最终在电站内形成草方格、小拱棚和钢结构农业大棚相结合的生态治沙模式。

“我们计划3年时间内建成,并同步完成沙漠治理1.8万亩,建成设施农业和沙漠经济作物5000亩,从而走出一条光伏发电、荒漠治理、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于一体的光伏产业和‘工业治沙’的新模式。”查正发对记者说。此外,该500兆瓦沙漠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预计年平均销售利润1.6亿元,可解决就业岗位近千个,节约标准煤23.7万吨/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76.5万吨/年,对提高工业增加值和相应税收,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见查正发,是在2013年其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蠡园开发区江苏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振发新能源)总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记者一直关注着查正发和他一手打造的光伏帝国。总是深夜抵达目的地,白天处理业务,夜晚又飞往下一个目标所在地,一双永远布满血丝的眼睛……这些特有标志记录着查正发作为企业家的坚忍和务实,而他独创的一个又一个国内光伏第一却带着诗人般的浪漫和执拗。

2004年,查正发把自己的建筑公司改成了振发新能源公司,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与其千军万马做组件,不如独辟蹊径建电站”。2008年,振发新能源成功承建了北京护城河水系光伏亮化工程,从此,他就像着魔一样迷上了新能源。他坚持因地制宜,将光伏电站与地理环境相结合。2009年,他在长三角首创了“光伏+农业”、“光伏+养殖业”的光伏电站新模式,获得了中节能、中电投等公司的认可,后来被许多企业争相模仿;同时,他针对西部的荒漠,巧用光伏电站来治沙,2011年在宁夏中卫首创了利用光伏电站生态循环治沙,这也已经在西部许多光伏电站得到复制。他长期专注于光伏集成领域,注重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不仅取得了36项光伏发电国家专利,振发新能源目前在国内已建项目装机量高达1.2吉瓦。

10月21日,调研团一行来到其位于甘肃省金昌市西坡的100兆瓦光伏发电站。记者在现场看到,昔日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上,一个总投资约12亿元、占地面积约6700亩的光伏方阵在阳光下傲然挺立,在祁连山峰的映衬下,一排排墨蓝色的光伏电池板熠熠生辉,好似一大片向日葵田在尽情吸收着金色的阳光,继而源源不断地输出清洁电能,为沉寂千年的广袤戈壁注入勃勃生机。

“该电站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斜单轴自适应对日跟踪光伏发电装置,能够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实时调控,使相互独立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统一随着太阳光线的移动而转动角度,在同等条件下,发电量比固定装置高25%~30%。”查正发对记者介绍说,“该系统规避了传统跟踪系统依靠外部电源供电,用单片机和电脑进行控制的模式,即使在野外、水上、滩涂地和鱼塘上,都能够自主追逐跟踪太阳。早晨,逐日跟踪系统面对东方;中午,逐日跟踪系统仰对天空;下午,逐日跟踪系统跟着太阳向西移动,不需要任何外部电源,也不需要电子元器件对其实行控制。”

“全球最大规模的自适应对日跟踪系统设备的光伏发电站?!”对于还处在生长期的中国光伏业来说,只有查正发有这样的创意和胆量。看着眼前的光伏发电站,记者突然想起查正发办公室的一句诗:“紧跟正大生万物,不离光明而始终!”觉得查正发不也如同这荒漠中的自适应对日跟踪光伏发电站一样,是一个始终追逐太阳的人吗?

相关链接

武威地处甘肃省中部和河西走廊东端,她南依逶迤连绵的祁连山,北邻茫茫无际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巍巍乌鞘岭以她为界分割为内陆河系的石羊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境内荒漠区占总面积的44%,但石羊河流域土地平坦辽阔,物阜民丰,历史悠久,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上素有“银武威”之美称。她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最早的实验场,从西域引进的苜蓿、胡瓜和葡萄,就是在这里培植成功才扩散到中原内地去的。在强盛的汉唐时期,凉州还是都城长安以西最大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诗人岑参用“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来描绘此地当时的胜景。

原标题:甘肃武威:戈壁滩上共建“光电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