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六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无锡市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屋顶太阳能电站建设当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俨然成为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前沿风潮。虽然,前景看好、政策给力,但想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来电”,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现状:还有大片屋顶仍在“沉睡”
去年7月,无锡市首个由居民在自家屋顶建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供电公司验收正式并网,开启民用电站建设风潮。同是去年,无锡新区成为苏南地区首个国家级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借助政策利好,中设集团、无锡复睿、保利协鑫等多个大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落户新区。
然而,来自市供电公司的统计却让人有些意外。一年多时间过去,我市仅新增了20户家庭安装了屋顶光伏电站系统并实现并网发电,大部分屋顶仍在“空晒”。而即便算上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占全市总用电量比例依然小到可忽略不计。
“到目前为止,无锡家庭和企业屋顶电站实现并网发电的装机容量为40兆瓦,每年可生产4000万度绿色电力;可是无锡全年用电总量达600亿度。”无锡市供电公司工程师顾伟坦言。
那么,加速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瓶颈在哪儿呢?
瓶颈:消费观念、行业乱象皆“有份”
在本届新能源大会“光伏发电进万家”宣讲会现场就有市民反映,小区物业以安装屋顶发电站会发出光污染、产生噪声,会影响到小区安全为由,“卡”住了自己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计划。而这样的情况,几乎是在场每个光伏企业推广分布式电站时都会遇到的“标准”障碍。市贸促会会长徐惠娟表示,“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是目前推广的一大阻力。”
此外,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存在质量难以保障、售后服务良莠不齐的致命缺陷。“国内光伏电站鱼龙混杂,导致成本和收益都不可控。”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副总裁徐永邦说道。
与此同时,国内分布式光伏电站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行业信息缺乏公开透明。隆玛新能源的汤经理就表示,当消费者有欲望投资分布式光伏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平台来解决相关的专业性问题。这也成了制约分布式光伏投资爆发的瓶颈。
出路:内修质量,外推观念
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考虑,都是一项值得肯定的举措。
以我市规模最大的分布式电站――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10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目年发电量约在1100万度左右,可供应大约1800多户普通家庭的用电,一年可为该企业节约160万元电费支出,减少碳排放约18000多吨。
“这几年光伏电站核心零部件的价格持续往下走,使得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大为降低。”顾伟算了笔账:根据政策,光伏发电实行就地消纳、余电上网,并网电量按照0.455元/千瓦时的脱硫煤价格全额收购,算上国家补贴的话,分布式发电站每千瓦时电可卖到0.875元,“目前家庭光伏发电系统投入不是很大,控制在2至6万元左右,回收成本大概要10年,而政策补贴适用20年,以后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与会专家还呼吁,应当尽快完善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建立和健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分布式光伏电站质量才能真正走向市场。
链接
家庭安装光伏电站有哪些好处
假如一户家庭安装了一个每年可发电5000度左右的光伏电站,则可获得如下回报:电费节省。假设消费3000度电,每度电费为0.88元(按商业用电),则每年可节省电费2640元。
售电收益:电站发电5000度,消费3000度,多出的2000度电可以按0.455元/度的脱硫标杆上网电价卖给电网公司,可获得910元收入。
国家补贴:根据国家政策,国家给予每度电0.42元补贴,5000度电可获补贴2100元。
原标题:居民对“家庭小电站”为何不“来电”?